揭西凤湖杨氏祖祠追远堂
位于揭西县凤江镇凤湖村大寨内的杨氏祖祠追远堂,是一座朝东而建面阔三间纵深三进的标准三厅通祠堂,其前有大阳埕,埕中左右竖有官旗两副,一为十一代孙杨世俊所竖,埕外是长椭圆状寨池,池外隔乡道有弓形溪流由南向北,再外过大片田洋则是蜿蜒北上朝东去的榕江南河大溪,其面堂开阔为今潮乡祠堂所少见。
追远堂的屋顶皆为硬山式,第一进凹肚门楼为全石构,门框下有石鼓一对,门额镌杨氏祖祠,回照百世瞻依。前厅后是前天井,地面为全石面,南北是庑栏,其中北侧庑栏墙壁上嵌着历代碑刻:康熙五十一年(1712)《建梅轩公祠献地碑》、光绪六年(1880)《修建祖祠碑》、光绪十九年(1893)《古凤程川公派众议条章勒石碑》、光绪二十年(1894)《梅轩公禁规碑》等,另还有2006年立的《凤湖杨氏祖祠重修碑记》,以及《广东揭阳杨氏凤湖乡家族辈序表》、《揭西县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凤湖杨氏祖祠》碑。第一进高地面三阶,第二进较之前者又高三阶,为中厅,厅前两侧设有墙壁而辟圆形凤鸟窗棂,颇为精致。厅内梁架为抬梁兼穿斗式,厅中后侧横坊悬根深叶茂金漆大匾。
过后天井为再升阶的第三进厅,厅中设长条状案几置香炉烛台,设神椅、六角、大宫灯等物,最后为神龛,龛眉上横幅悬追远堂大匾,按匾额大字手笔看,大概是清代原物?两侧偏厅墙壁上,悬有志庆镜肚多方,另有泽溯关西匾额,为潮阳贵屿杨祖福利会贺凤湖宗亲追远堂重光志喜之物。后厅梁架同样为抬梁兼穿斗式。与凤湖周边多处村落的祠堂比对,追远堂此处后厅中厅梁架下的金柱尺寸均都高出许多,且每进皆升高阶,因此使得整个建筑在视觉上宏伟壮观,气势不凡。
据古碑记而知,凤湖大寨内的杨氏祖祠追远堂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至光绪六年(1880)重修,2006年再修。祠主祀凤湖开基祖杨梅轩,及下列祖。由棉湖当地朋友介绍,棉湖方围境内有杨氏樸裕公祠明德堂,其为凤湖杨氏之一世始祖祠,凤湖杨氏系其二世次房分支。
按始建于明景泰七年 (1456)古凤杨氏一世樸裕公祠明德堂中今墙壁上所悬《杨氏棉湖方围始祖程川公来源世系简图》,及其他相关资料如杨氏祖祠追远堂碑记、《凤湖杨氏族谱》等介绍:揭阳槎桥杨氏系出北宋御史杨绘,因宋末祖基遭元兵之乱,家族流离失散,第九代族人大多逃奔福建,世锦公(杨三阳?)奔创蓬州都外砂乡(今澄海属);二世杨公道(1331-1396),字程川,明洪武四年(1371)因避土匪许之信乱,再迁霖田都棉湖寨西门(今方围)从商,并置粮田三千三百余亩,后分给诸子。至明正统十一年(1446),三世次房裔孙五世杨梅轩再移凤湖(今揭西凤江镇属,凤江又称古凤),成为当地杨氏开基祖。
《凤湖杨氏族谱》中梅轩公传载:公讳端瑶,字允瑞,号梅轩,行癸六,清叟公之次子,程川公之次房孙也。公以忠厚传家,谦和信实,上和宗族,下睦乡邻,严尊碑之分,重亲亲之谊,以义方训子,以创业承先,兄弟相爱,一家百馀口同食,世咸称之,承创田地,分授诸子,计三千三百馀亩。明英宗正统十一年丙寅(1446),因棉湖旧居狭窄,卜地本都凤湖乡,迁移居住,遂为凤湖杨族开基之祖,公生于明成祖永乐癸未(1331)十一月初二日,卒于明英宗天顺元年丁丑(1396)八月二十九日,寿五十有五。
由于杨氏迁徙定居凤湖已是历经多处村落,其世次按开基肇基以及前迁始迁地之祖算,有一世、三世、五世等不同,即如2006年重修祖祠时,河婆镇十三世祖廷客公裔孙敬贺之三世祖荣升华龛志贺根深叶茂匾额,便指明凤湖开基祖杨梅轩为三世祖,然自棉湖方围樸裕公祠算又列第五世,而按凤湖本土算又是一世。实也杨氏一族根深叶茂之故了。
凤湖杨氏是闻名已久的大族群,知其位于棉湖周边,然并未有专程去往走访看看。此次11月25日与小明、阿新、建伟诸兄组团走访棉湖,顺路就往凤湖大寨内参观,并访杨氏祖祠追远堂,倒也了了一桩心愿,收获颇丰。有意思的是,在棉湖镇内慕名于洪氏爱祖祠参观时,竟遭遇当地许斯文你北支浪傲慢言辞,比之后来郭氏耀合祖祠、杨氏祖祠追远堂族人的礼遇,真有对比鲜明之感,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哭笑不得。
在凤湖大寨外东北侧,有三圣古庙,其主体为一间二进龙虎井格局,左右另有护厝。庙门额镌刻三圣古庙,右侧纪丙寅年秋月,庙内后厅中置香案设三座香炉,炉上刻慈悲娘娘、大圣佛祖、三祖师公,及后又置香案,再而为神龛,龛中即有三圣之塑像金身,其中三祖师公青脸而手执剑器,造型颇为独特。
声明
本作品为普宁青年摄影、岭东忘时堂、普宁村落荣誉出品。
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作者【安静声音】署名并保留水印。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图文不得直接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行为,违者必究。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