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风情(2):艺术家的花园
马拉喀什有个私人花园,名震遐迩,已成游客必去之地。
它前后有两位主人,都是艺术家。
前任是法国画家马若雷勒。
后任是法国设计师伊夫圣罗兰。
所以有人称其为马若雷勒花园,有人称其为伊夫圣罗兰花园,其实是同一个花园。
花园的门不大,但主人已嫌大了,在大门上开了一个小门。
毕竟是私家花园,不是开大会的地方,用不着豪华大门。
两根蓝色的柱子和旁边镂空的格子装饰性很强。
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西式花园,喷水池少不了。
方中带圆,
天圆地方?
暗合中国古人的天地观。
我一惊。
估计西洋设计者并无此意思,纯属构图上的巧合。
有竹林?而且有多个品种的竹子。
一喜。
中国士大夫最喜欢竹子了。
虚心,有节。象征谦虚礼让,气节高尚。
喜欢吃红烧肉的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莫非法国艺术家来中国留过学?
外国园林中很少种竹。在美国,一华人朋友家种了竹子,竹笋通过竹鞭在邻居花园里窜了出来。邻居告上法庭,说竹子是侵害性植物。
在中国,如邻居送我竹笋,我还要谢谢他们哩!
他们在看什么?
一头金发和对岸红花遥相呼应,在满目绿色中平添了几分色彩。
一泓清水,
几许倒影。
莲花,又是高洁之物。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已在慨叹:“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未曾想,在北非,同者有人。
我又一惊。
周敦颐在北非有知音啊!
铺天盖地的绿中,有一方莲池透气。
仔细看,密林中也有摄影爱好者将镜头对着这边呢!
没有红地毯,
胜似红地毯。
像紫色,
像雪青,
像宝蓝,
别具一格的“马若雷勒蓝”终于大规模登场。
不要忘了,马若雷勒是水彩画家,什么颜色调不出来?
他的蓝色与众不同,人称“马若雷勒蓝”。
黄和蓝,
反差色,
大胆地用,
要的就是强烈的刺激。
小小花园,
到处是景。
我在你的镜头里,
你在我的镜头里。
1919年,法国画家马若雷勒因心脏病,来法属摩洛哥疗养。
1924年,他在马拉喀什郊外买了一块地,开始打造修身养性的“世外桃源”。
1947年,花园对外开放。
1962年,马若雷勒离世。
之后因缺少管理,花园渐渐荒芜。
1980年,伊夫圣罗兰买下花园。
2000年,他和同性恋人博格一起修复花园,重排供水系统,并增加200多种花卉植物。
伊夫圣罗兰是著名的时装设计师。
看看他设计的遮阳篷,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老外也有这手倒茶的绝技?
再一惊。
桌上壶杯,从造型到颜色,都很像中国的紫砂茶具。
外国花园流行中国风?
今天给我太多的惊喜了。
花裤子,花裙子,
再夸张的造型,
再艳丽的色彩,
在这里都不稀奇。
稀奇的是“马若雷勒蓝”,
出了这个园子,就见不到如此纯正的颜色了。
伊夫圣罗兰患有忧郁症,只有在这个花园里,心情才能平静。
他对花园的喜爱,若痴若狂。
他的骨灰留在了这个花园。
墓碑别出心裁,竖着一根罗马柱。是他生前的收藏品吗?
12英亩的面积不算大,但拍照要花费时间。
50分钟,给我们游览的时间太短了。
连里面的博物馆也没有时间看,可惜了。
出了园门,意犹未尽。
看到一组吹鼓手的雕塑,土得可爱,很想买下。
但这么大,怎么带呢?
算了。
古色古香的马车,
没时间乘了。
要表现马的高大,
须蹲下来拍。
老式马车,
还是蛮有味道的。
下次有时间再乘吧。
咦!马都戴着眼罩,
拖车不用看路吗?
皮做的,好看点,
但还是眼罩啊!
摩洛哥马拉喀什,
一个摩托车和马车并存的世界。
如要看海上游侠以前或以后的文章,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