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如何判断白天黑夜?洞里的土去哪了?看看解释就知道
金蝉,又称为知了猴、知了龟、爬蚱等,每年的夏天,都是金蝉出没的季节,全家老小一起去捉金蝉的画面,是很多人的回忆。金蝉的价格也越来越贵,部分地区一个金蝉能卖到1块钱,如果是饭店做熟的金蝉,一盘要卖到60-80元,比同时期的小龙虾要贵得多。
关于金蝉,不少朋友有很多的疑问,比如金蝉长期生活在土壤下,是如何判断白天和黑夜的?金蝉从洞中钻出来后,洞中的土去哪了?金蝉在洞中以什么为食?看完本篇内容后,就会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金蝉如何判断白天黑夜?
金蝉大部分都是在晚上出来,白天也有但不多,有人说金蝉有“特异功能”,在土壤下也能感知白天和黑夜,也有人说这是金蝉天生的“技能”。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查询了相关的资料,以及询问过不少朋友,目前2种说法比较认可。
其一,金蝉是有眼睛的,长到成虫的时候,会在地表挖一个洞口,洞口不大,等到天黑的时候,把洞口挖大,然后从洞口钻出,通过眼睛观察白天和黑夜。如果有过在地在挖金蝉的朋友会知道,地面处如果发现一个小孔,向下挖,基本上就能挖出金蝉了。
其二,通过身体感知地面的温度来判断白天和黑夜,白天地表温度高,晚上温度相对较低,等到温度较低时从洞内爬出。这个观点也可以从下雨天来验证,如果遇到下雨天,金蝉在白天也会爬出来,原因是地表温度低了,会误认为进入了黑夜,其实,只是遇到下雨天而已。
金蝉从洞中钻出来后,土去哪了?
金蝉在地下生长需要2-3年的时间,本来土壤是实的,金蝉在里面慢慢生长,等到长大后钻出地面,会在土壤中形成一个小洞,虽然洞不大,但是严实的土壤,出现了一个洞,洞口边又没有土壤,那么洞中的土壤去哪了?被金蝉吃了吗?
其实不是的,洞中的土壤没有被吃,也没有被带出洞口外部(可能金蝉在爬出过程中,身体上会粘一部分土,不过也较少),土还在洞内,只不过被压实了。
看似严实的土壤,其实存在一定的缝隙,金蝉在土壤中慢慢长大,依靠身体的蠕动来压实洞内的土壤。举个例子,咱们可以找一个容器装满沙子,看似已经满了,看着也严实,但是如果用手指按压后,就会形成一个小洞,但是沙子却没有溢出来,还是那么多的沙子,因为沙子中间也是有缝隙的,在外力作用下,受力的周围变得更加严实,洞内的空间也就形成了。
金蝉洞内的土原理也是如此,在地下2-3年的时间,遇到下雨天,土壤吸收一定的水分,会让土壤变得更容易被挤压。另外,当金蝉从下而上挖土的过程中,土会慢慢落到身体的下方,下方的土越来越实,就会在洞内形成更大的空间。所以,土不是被金蝉吃了,而是还在洞内。
金蝉在洞中吃什么?
金蝉从卵发育成幼虫,也需要吃东西,也需要喝水,不补充水分和营养,是长不大的。有人说金蝉是吃土长大的,因为土壤中只有土,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金蝉在土壤中,一般是吸食树根、草根的汁液为生,不仅含有水分,还含有营养,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在树木下面才会有金蝉的存在。大家在捉金蝉时,也都会去树林中,或者是有树的地方捉金蝉。
看到这,相信大家对于开头的3个问题,心中已经有了答案,金蝉是通过眼睛和感官来判断白天和黑夜,它不是吃土长大的,洞内的土也不是被它吃了,而是还在洞中。
关于此,大家有什么要说的吗?或者有什么不一样的观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