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荣光》书评:为什么这个百年大党英雄辈出
(全文1900字,读完预计需要5分钟)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1921年成立了最初只有50多人的党,28年后竟然夺取了全国的政权;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1927年建立了一度只剩8000人的队伍,22年后竟然变成百万雄师;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20世纪初被称为一盘散沙的东亚病夫,50年后竟然打败了世界上头号军事强国。
他们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失败走向胜利;
他们不怕艰苦、不怕牺牲,不畏惧任何强敌;
他们前赴后继、至死不渝,拯救了中华民族;
他们是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军队,是中华儿女……
他们是永远不能忘却的民族脊梁。
历史从来没有割断,也不可能割断。
金一南将军的《浴血荣光》,带着我们一起穿越浴血奋战的硝烟,触碰那些有血有肉的英雄先烈。
在黑暗中探索的星星火种
在风云激荡的近代历史中,各种政治力量轮番在中国舞台上表演,而最终完成救亡图存命题的只有中国共产党。
把镜头拉近到1921年,陈独秀忙着为教育厅筹款、李大钊忙着为教职员工讨薪,在13名代表的见证下,中国革命在嘉兴南湖点燃了星星之火。
在欧洲,马克思、恩格斯看好的是德国革命,而不是俄国;
在亚洲,列宁、斯大林看好的是日本革命,而不是中国;
在中国,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甚至帮助国民党改组建党,助推蒋介石走上反动权力颠覆。
走过弯路,才能步入坦途。
没有带领中国革命走出独立自主路线的陈独秀,几乎令新生的共产党遭受覆没之灾。
从蒋介石一张张充斥着“见电立决”“斩立决”“枪决”批示的电报中,共产党人意识到了枪杆子的重要性。
脱离中国革命现实的李立三,也没有带领中国革命站稳脚跟。
但是,毛泽东带领中国革命走向井冈山,却开创了完全独立自主的新阶段。
同样走上井冈山的,还有被陈独秀婉拒入党的朱德。
南昌起义后,主力部队南下失利,分散突围;留守阻击的朱德,勉强维系部队没有解散。
但是,浩浩荡荡的起义队伍上井冈山时,只剩800人,师以上干部只有朱德,团以上干部只剩王尔琢和陈毅。
这些保留下来的星星之火,在井冈山迅速发展为燎原之势。
狂飙突进的历史洪流
恩格斯说过:历史的必然,通过大量历史的偶然去实现。
长征之前,毛泽东给当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写信,表示要留守苏区开展斗争。
回望历史,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毛泽东坚持留守苏区,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留在苏区的瞿秋白、何叔衡、刘伯坚、方志敏纷纷牺牲,能活下来的也是九死一生。
这时,周恩来和毛泽东长谈一夜,终于说服他参加长征。
周恩来的这次谈话,扭转了中国革命的命运。
在风雨飘摇、血流成河的白色恐怖年代,中国革命经历了一次严酷的考验、筛选和淘汰,在长征途中:
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叛变;
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叛变;
红十六军军长孔荷宠叛变;
湘赣省委书记陈洪时叛变……
在中国革命艰难曲折的关键时期,同样涌现了一大批忠于主义、忠于信仰、忠于中央的人。
徐海东:于革命有功之人。
中央红军达到陕北时,发现陕北已经被红二十五军完全掌控,指挥员徐海东是已经叛变中央的张国焘老部下。
当党中央试探性地写信向徐海东借1千大洋时,徐海东毫不犹豫给中央送去5千大洋,同时写信表示红二十五军完全服从中央红军的领导。
后来,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徐海东是于革命有功之人。在1955年授衔时,毛泽东直接指示徐海东不但要授大将衔,还要仅次于粟裕排名第二。
陈赓:蒋介石的救命恩人却弃蒋而去
陈赓是黄埔一期的“三杰”之一,蒋介石非常器重。1925年10月,第二次东征期间,蒋介石率领的第三师溃散,兵败如山倒之际,陈赓拼死掩护蒋介石,保得蒋介石性命无忧。
但是,当他看见蒋校长一边指挥作战,一边用收音机听上海股市的时候,就知道蒋不是真正的革命者。
残酷的中国革命现实告诉我们,历史的前进,不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而是一个挫折接着一个挫折,一个牺牲接着一个牺牲。
王尔琢、黄公略、吴中豪、寻淮洲、刘畴西、左权……
尽管英雄们过早地消失在历史帷幕的后面,但是他们的战斗精神、英雄事迹和坚贞信仰,是永远支撑中华民族的脊梁。
历经苦难的彻底新生
长征,最初没有人称之为长征,开始这只是一次战略转移。
战略转移的目标,从湘鄂西到川湘边,再由川西北改为赤化贵州……
可见,中国革命的成功,不是神机妙算的结果,而是艰苦卓绝的实践。
中国共产党,也不是时代的幸运儿,而是最英勇、最顽强、最能奋斗、最富有牺牲精神的英雄的集体。
鲁迅先生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特意致电:在你们的身上,寄托着中国与人类的未来。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历览百年艰辛,重温浴血征程,我们方能体味这笔辉煌精神财富的弥足珍贵,才能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找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