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寿命与海佛烈克极限~人能长生不老吗?
最长寿命(英语:maximum life span)是指一个生物群体中寿命最长的个体所达到的寿命长度。
大多数物种细胞的分裂次数有一个上限,影响了生物寿命的长短。对于人类,这一上限被称为海佛烈克极限 。
在动物学研究中,最长寿命通常取为给定队列(cohort)中寿命最长的10%个体的平均寿命。不过有时也会将最长寿命定义为一个物种或实验组中已知的存活时间最长的个体的年龄。后一种意义上的最长寿命取决于初始的样本大小。
与平均寿命(或预期寿命)不同的是,平均寿命会受疾病、事故、自杀、谋杀等因素的影响,而最长寿命仅取决于“衰老速度”(rate of aging)。
----
海佛烈克极限(英语:Hayflick limit),又称海佛烈克现象(Hayflick phenomenon),指的是一个正常的人类细胞群体,在细胞分裂停止前所能分裂的次数限制。经验证据显示,每个细胞的DNA所相连接的端粒,在每次新的细胞分裂后会略微缩减,直至缩减至一个极限长度为止。
海佛烈克极限的概念是在1961年,由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威斯达研究所的美国解剖学家列奥那多·海佛烈克提出。海佛烈克证明了一个正常的人类胎儿细胞群体,在细胞培养下可以分裂40─60次,而此细胞群体将会进入衰老期;这驳斥了诺贝尔奖得主亚历克西·卡雷尔“一般正常的细胞具有永生性”的论点。每次有丝分裂会略微缩短细胞中附着于DNA上的端粒,而人体中端粒的缩短最终会导致无法进行细胞分裂;这种细胞群体衰老机制的出现,会和整个人体的生理性衰老有所关连。此机制似乎也能够防止基因体不稳定;端粒的缩短会限制细胞分裂的次数,也就可以预防人类衰老细胞中癌细胞的发展情况。然而,端粒的缩短会伤害免疫功能,因此可能同时增加了患癌风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