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最重要的三个字,每字一笔之差,讲出人生大智慧

《易经》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古代人用它对国事、军事还有祭祀等进行预测,现代人用它来引导人生。《易经》是讲变易、简易、不易的书,从看似千变万化、杂乱无章的天地人万象中,但却能总结出规律,来指导人生。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易经》中上、止、正,这三个字。

上:上进

在东汉许慎先生的《说文解字》里讲到,“上,高也”。《易·需》中也说过“云上于天干”,《易经》里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上即为上进,要让自己往更高的平台去发展去进步。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发奋努力、扛起责任。人生在世,一定要有点奋进的心态。

人生百年,弹指而过,若是不努力一把,老了就只剩下后悔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分辛劳,也就一分收获。

止:能退

《易经》中说“垦,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阴”。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讲:你该行动的时候你就行动,该收手的时候就收手,有得有失才最不容易出现问题。

人要有往上走的勇气,但是也要有随时可止的智慧,正所谓我们所说的“止中有上,上中有止”,能够做到高处的时候,不过骄;在收手的时候,不过燥,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真正有智慧的人,反而有些卑微,他们不会认为自己天下第一,从不趾高气昂。周国平曾说:“内心有一点自卑的人,反而能走得更远。”因为他们懂得止。

古人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要根据时机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人生有进,也要有退。退一步,并不是失去所有,而是获得新生。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就是这个道理。

正:能守

《易经》中也有涉及中则正的道理,“鼎,君子以正位凝命”。正位凝命,指摆正位置,凝聚力量,以完成自身使命。

而这个证就是我们常说的“道”。“道”是正统的,规矩的,就是说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要像有人一样,需要我们能够磨练自己的内心,做到知行合一,不能做有愧于心的事情,而“正”上面的一横是约束也是底线,提醒着我们做一个合格的人,不能突破我们的良知。

中国人常讲,慎独。孟子说:“不虑而知,良知也”。人的良知,人的底线,其实是自然而然存在人心中的,但是因为欲望遮蔽,很多人才会遗失掉。换句话来说:能知足,就能守正

一个人,如果可以对生活抱有希望和热情,朝气蓬勃地活着,不气馁、不颓废,那么就是“上”,在时机的变化中,能够知进退,能舍得,谦逊低调,就是“止”、无论何种境遇,都不曾动摇底线,活得问心无愧、坦坦荡荡,这是“正”。

“上”、“止”、“正”,这三个字,总结来说,人首先要有劲头,其次应有好的心态,学会静心养性,不要有太多的贪欲,最终保证自己走上一个正道。就如同“正”字一样,上面一横叫顶天,下面一横叫立地。只有行得正,走的直,才能顶天立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