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制作不易,望各位同学能坚持学习,不要造成资源浪费,希望想学习中医的同学能利用学习视频,取得有益的进步。
肺气虚的人有什么表现
关于肺,《辅行诀》是这样说的:
“肺虚则鼻息不利;实则喘咳,凭胸仰息。”
“肺病者,必咳喘逆气,肩息,背痛,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
“邪在肺,则皮肤痛,发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第三椎旁,以手按之快然,乃刺之,取缺盆以越之。”
鼻息不利是《伤寒杂病论》里提到的一种叫鼻鸣的症状。什么叫鼻鸣?如果一个人没有鼻涕,却总是通鼻子,那就说明他的肺气是虚的。
肺气实的人,除了会出现哮喘、急促地呼吸,还有就是会咳。咳和嗽其实是不一样的,古人对咳和嗽的定义非常明确。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叫嗽。而且有的肺病患者会出现张口抬肩、背痛、出汗、恶风(讨厌刮风,稍微有点儿空气流动,他们就会受不了)的症状。还会出现胸中痛,表现是什么?就是咳嗽的时候连带着胸口疼。还有的患者气短,不能够维持一定的呼吸节奏,当外邪侵犯到肺的时候,还会出现皮肤痛痒的现象。有的人还会出现一会儿感觉冷,一会儿感觉热的现象。而且如果用手按他的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肺俞穴,他会觉得很舒服,这些都是肺不好的表现。《辅行诀》里讲,“肺德在收”。《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讲:“秋三月,此谓容平。”“冬三月,此谓闭藏。”“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所以通过呼吸,能把气吸进(收进)身体里,这是肺的一个功能。如果你的鼻子堵得都吸不进来气,那就有问题,因此就要“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用酸的收得过劲儿了,收得肚子里全是痰浊、黏液,这时候就要赶紧用咸味儿的泻药把它从大肠排出去,或者从肺里面咳出去。什么叫气上逆?就是我们说的咳。咳可以帮助我们把自己肺部深处的一些不好的东西排出去,所以咳对我们的身体还是有一定好处的。如果想把患者肺里面的瘀血、痰浊排出去的话,就应该给他用辛凉的药;而如果一个人的咳已经成为一种病态的表现,肺里面没有溶血,但他还是总咳,这时候就要用特别酸的药给他收敛下,最酸的药是涩药。那为什么用辛味的药就能帮助治疗“肺苦气上逆”呢?因为肺主皮毛腠理,可以帮助通气。我之前在讲《黄帝内经》的时候说过,人的皮肤也有呼吸的功能,有时候衣服不透气,就会觉得浑身憋闷。正是这个例子,反证了皮肤也可以呼吸。我们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的皮肤突然碰到冷的东西就会起鸡皮疙瘩,有的时候受到惊吓,也会起一身鸡皮疙瘩。这是因为那时候我们的肺气收了起来,我们呼吸的边界线关闭了。但如果我们的肺气总是处于收起来的状态,那就会出现像狗一样呼吸的症状一一所有的呼吸不是通过腠理走一部分,全是通过口鼻,这种情况的患者也是“肺苦气上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只要把他的散热通道打开之后,他的“肺苦气上逆”症状就可以得到缓解。比如这时,我们可以用到杏仁、白果之类的方式来进行食疗。麦冬这味药既补肺气又补肺阴,可以使人体内生津液,止烦渴。很多补肺的中药实际上都可以生津液。但如果一个人津液太多,出现水肿,这时候可就千万不能再用这些酸味儿的补肺气的药了。麦冬又叫麦门冬,或者叫寸冬。麦冬还有个兄弟药叫天冬。天冬的性味、归经和麦冬完全一样,但它的效果不如麦冬好。举个例子,我的师父裴永清,当时因为出身不好,刚从黑龙江中医学院毕业,就被下分到呼兰区下属的一个乡镇医院里。当他突然接到通知说,大学生能考研究生了。他想把握住这个机会,于是就熬夜复习,最后熬得口干舌燥。因为他是学中医的,知道熬麦门冬喝可以缓解口干舌燥的症状。结果由于他不停地熬夜,不停地喝,喝得太多了,麦门冬的寒气就入了骨。后来我的老师得了类风湿,一辈子都没好。所以有时候人和命运做斗争,总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然后才会得到你想要的。如果有人患有萎缩性胃炎,你可以给他们用点儿麦门冬。我之前还讲过,可以给萎缩性胃炎患者吃荸荠。所以如果是特别干、特别燥的时候,就要吃这种滋阴、润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