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41期):聊一聊中医之"病位在心"

佳明老师日记206期六经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证,甚好!推荐学习。以“看山还是山”,来体会病机十九条“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体会到位了,就不在纠结于是不是脾的问题了。青原行思说的悟有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皆属于脾”,应该理解成“离不开脾”、“不只于脾”,“一定有脾参与其中”,这几种表述符合经旨与临床。

凭什么确定病位在心?根据什么?确定病位在心有把握吗?

三方面:

1,失眼,健忘,多梦,昏迷,癫狂等等,这些都是“神”有问题,心主神,可确定病位在心。

2, 脉促、结、代,这些是“血脉”有问题,心主血脉,可确定病位在心。

3,语言不清,舌头不灵活,这是“支使”舌有问题,舌为心之苗,舌受心神支使,可确定病位在心。

注意理解病位在心!意思是离不开心,不止于心。一定有心参与其中。

确定病位在心了,那么心怎么了呢?再继续看四诊所见症状,假如症状还有血虚五白特征:面色白,舌炎白,指甲白,口唇白,眼睑白,脉细,即可诊断为心血虚证,辨证最终完事了,可以开方了。

假如症状还有气虚四大特征:气短,乏力,神疲,脉弱,即可诊断为心气虚证,辨证又最终完事了,也可以开方了。

假如症状还有瘀血四大特征:刺痛,肿块,出血,脉细涩,舌紫暗,即可诊断为心脉瘀阻证,其余的心阴虚证、心阳虚证,痰蒙心神证,热闭心神证等,也是如此确定!

按科学程序走,有章法,思路清唽。一学就学会一大片!

比如结脉,还心悸,健忘,多梦。确定病位在心。心怎么了?再看,是气阴两虚,还有痰阻气机等等,弄准确,选个方加减,不能见结脉就用炙甘草汤,对吧。我对结代脉深象深刻,入骨了。

刚跟恩师学习时,背脉诀知道了什么样的脉是结代脉,可是不知指下什么感觉?有一天恩师很兴奋,大声叫我说:快来看,这就是结脉!从那之后,总是带着问题学习与临床,脉怎么就出现结代了?中医能治好吗?渐渐的开心了,中医不愧为是国宝,好使啊!

又渐渐筛选出复方丹参滴丸,现在基固定用这个方,只用这个还不能彻底治好结代脉。从《内经》与《医学入门》中总结出“心是传病之所,中焦是起病之源”,调理中焦。彻底治愈率大幅度提高!再之后,又接受一个书医上见不到的学术思想“湿与阴不相携”,有湿伤阴,阴虚会导致血瘀(血行不畅),什么血脂高,血粘稠,这是只讲皮毛,胡扯呢!继之又回头对王清任的六个著名理血方剂入迷。

研习与应用,体会了好久之后,思考一个问题:患者之病不是一两天形成的,那么在出现这六个方证之前是什么证候?是血行不畅证候,古今医书上皆有,只不过是没这样讲。又明白一个道理,是田胜利讲的,“理而不补,非正理;补而不理,非正补”。

小结:凭什么确定病位在心?凭四诊所见症状!根据什么确定病位在心?根据医理心主神,心主血脉,舌为心上舌。最后确定的证有把握吗?具体问题具分析了,有把握!

冠心病,就是供应心脏本身血的那一条血管堵塞了。中医叫心脉瘀阻证,是什么东西堵塞的?是瘀血和痰。这需要活血化痰。到止活没干完,只是治标了,缓解一下症状。瘀血和痰是从哪里来的?怎么形成的?瘀血原因:气滞则血瘀,寒则血凝。那痰的原因呢?气滞聚饮为痰,热灼津为痰。气滞呀,寒呀……,这些应责之于谁,中焦为主,下焦为辅。你看看追究到底,问题主要出在中焦了吧?怎么治?围点打援。瘀血和痰怎么去上边了,而不去下也?有逆气态势存在呗。

问: 还是看舌苔吧,判断是气瘀还是寒凝?是热痰还是寒湿?还是混合型?

答: 临床全是混合型,只能说以痰为主,或以瘀血为主。瘀血是心刺痛,痰是心闷痛。看瘀血成因,寒则血凝,要处理肾,肾阳是全身阳之根。当然,气滞则血瘀,责之于肝,这是原因之一。不是全部。虽然复杂,但是见具体病例,有思路了就可以理清。内治与外治,不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能达到目的就是好!灸擅长温阳祛寒,比药好。艾灸治亡阳,有时比药好!不会此绝技,另当别论!

“肺如钟,撞则鸣”,因此主症是咳嗽,则首先确定病位在肺。名家陈修园说:“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肺也”,因此从肺开始顺滕摸瓜,看除了咳嗽之外,还有什么症状,假如咳嗽胁痛,是悬饮,假如咳嗽出来几滴尿是膀胱咳嗽,假如血轮红赤是心乘肺,舌水滑有水饮,是水气射肺…………。假如从症状没看出来,去看舌与脉,反正从四诊中肯定会找到邪气之源头。如果没有邪气撞肺这个钟,那么肺这个钟不会鸣,是吧!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40期):聊一聊中医之“辨热证与寒证的秘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