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十二年(四)

5、不是想象中的那样
 
公社,大队,生产队想得周到!
 
当我们七位知青到达新乡三队场头的时候,老队长李祝明在场头等待多时。他老人家热情地同大家一一握手,表示欢迎知青来三队插队,场上劳作的社员放下手中农具,替我们卸下被窝行李。李队长面带微笑,略表歉意地说,由于知青房还未砌,你们暂时先在场头仓库西边两间住下,晚饭已烧好,你们先整好铺盖后吃晚饭,我们表示感谢。随后大家进屋,铺板已放好,还有吃饭学习的桌子,櫈子。原来是生产队提前从公社农具厂运回来的,比较简单,有些看上去也不是正规木料做的。
 
那时农村晚上没有吃饭的习惯(也吃不起饭,口粮少),都喝粥。在场头西山一间钉头屋里,锅里的米,麦糁子粥热气腾腾的,香噴喷的,桌上摆着烧好的角子呼卜页,焖豆腐咸,还有一盘鱼咸(这在当时就不错了)。知青组负责人同队干部短暂的交流沟通和队方负责知青生活的人员对接后,我们吃了下放插队的第一顿晚饭。时间定格在公元一九六八年八月二十七日晚。没有电灯,只有煤油灯。昏暗的灯光下大家围坐桌边,照例先学习几段毛主席语录和最新指示,然后大家谈谈插队第一天的感受,请注意在当时知青组的情况要及时记录上报的,可能有很多人没有这个印象了。知青组负责人强调:现在我们已正式插队了,在一起劳动、生活,我们就是一个整体了,大家要相互团结帮助,也要相互理解和谦让。要同队干部,社员特別是贫下中农搞好关系,虚心认真向他们学习,向他们学习劳动技能,向他们学习朴素的阶级感情。组长还提醒大家,目前我们是睡在场头,不能社员来上工了,我们还未起身,要同他们一样。
 
此时已近深夜,大家渐渐入睡,四周一片漆黑,大地一片宁静。睡梦中忽听得外边有脚步声,说话声,一看已凌晨四点多一点,东方已发魚肚白,已有社员上场来撕棒头了。我们赶紧起来,顾不上洗脸,立刻加入撕棒头的行列。社员撕的棒头按斤记工,我们撕的不计工分,不时悄悄地扔些给旁边的社员,人家递来感激的眼神。
新的一天开始了,插队第一天的第一件农活从撕棒头开始。

队里专门安排金道宏爹爹给我们烧饭,在场头住的那几个月一直是他烧,直至搬到知青屋。金爹爹,连本队人也不清楚他是哪里人,独姓,身材又婑又瘸,走路一颠一颠地,末婚未育,属五保户,住离场头东边近一里地的一间小钉头屋,人虽残疾,但做事勤热,衣着也整,小屋虽小,干干净净,灶上的锅盖看得出来桐油涂的锅盖锃光发亮,一点油灰也没有。后老人小屋因雨倒塌,就在我知青屋墩子边砌了个钉头屋和我成了邻居,经常帮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时就在我那烧饭一块吃。我1979年底,家属八二年离开后仍在,后小屋倒了搬到场头住直至病老,由生产队送终。
 
早饭过后队干部向我们介绍了三队基夲情况:人口,面积,收入。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队干部还不忘介绍队里有多少地,富,反,坏子女,姓什么,住在什么位置,提醒我们要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不接触或少接触,还要求我们"警惕"他们的动向。我当时想到我们也是此类人员,说不定在我们没来之前,队方己摸过底了。后来发生的事果真验证了我的预测。随后带我们从场头出发,由西向南至公路再向东,队干部向我们介绍了这家姓什么,这块地长的什么等等。
 
三队从西到东有两里多长,当走到生产队东边,站在公路朝北望去地里一片一片白白的颜色,我们好奇地问那是什么?队干部说这是盐碱,不长庄稼,只长一些蒿草。此地过去叫五里,多少年前有过这样的说法:五里乡,五里光,雨一下,水汪汪,太阳出,冒盐霜,不长粮,没得吃,去要饭,去逃荒。我们下到地里用手指抺点盐霜放嘴里又苦又沑又咸,队干部说这有毒的。我们感到吃惊!陷入沉思!
 
队干部还介绍虽新乡大队在全公社中比较还是靠前的,但我们三队在全大队最靠后,象六队,一队,两队的知青他们队是好的。这几个队近几年劳动日值都在六、七角,七、八角,我们三队只有三、四角。就从社员的住房来看,我们队大多数人家都是土坯草房,连个砖跟脚都没有,而六队,一队,两队,还有四、五、七队都比我们队好,看房子就比出来,人家有的有砖跟脚,有的全砖全瓦。我们三队没有一家有全砖瓦屋。
 
看到我们在沉思,在窃语,看到我们有人脸露异色,队干部突然话题一转:你们下乡插队是来"镀金"的,将来是要走的,社员也是这么说的。石破天惊!难道农村的同志是预言家?他们有那样的头脑吗?毛主席是这样说的吗?事实证明普遍的农村干部社员说的是准确的,还不能说是预见。他们后来采取对知青来迎去送是对的,是妥当的,是极具人性化的,也是我想不到的。回到住处,有插友情绪消沉,特别是独子,颇有微词,早晓得不来了,好象投错了胎,然而没有后悔药,既来之则安之吧!
【作者简介】邱丕民,盐城人,盐城中学1966届初中毕业,1968年8月到原盐城县南洋公社新乡三队插队劳动,1979 年回城。1981年起任盐城中学司务长,招待所所长,宿舍管理员兼司务长。2003年任新校区司务长,直至2014年卸任。
(0)

相关推荐

  • 回忆在罗山插队那几年!(7)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欢迎投稿.交流. 20 1970年插秧前夕,我们到高店公社礼堂首次演出亮相.由于准备充分, ...

  • 浊木:选 队 长

    选 队 长 河南三门峡  浊木 阳历二月,正是开春季节,东王屯大队第四生产队队长黄闷财在社员会上宣布了一件事:自己得了慢性肠炎,要看病养病,队长干不成了.请大伙儿商议商议,下次社员会上选举一个新队长. ...

  • 知青日记(1975.9.5—9.7):我是一名社员(徐景洲)

    1975年9月5日晚 上篇日记由于他人的打扰及夜渐深未能记下去,今天,去运河买桶,花了一个整天. 早清,走在无际的.绿茵茵的旷野上,沐浴着灿烂的朝霞,鬹感到身心振奋,心胸开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街市 ...

  • 追寻远去的记忆(68)驻点厦铺新华刘家村

    追寻远去的记忆(68)驻点厦铺新华刘家村 驻点厦铺新华刘家村 雪岸 在公社化时期,农村基层干部,除了公社的司务长.炊事员和留守办公室人员之外,无论你具体从事什么业务工作,一般情况下都要配合抓好中心工作 ...

  • 钱老二的那几年

    钱老二的那几年 作者 ▏ 尘埃 1 瓜娃子才想当知青,但在那个年代,大多数青年人是别无选择的.1970年,还在上初二的钱老二,不想毕业后去当知青.他给父母说,他想当兵,都要想疯了! 要他们找熟人,弄个 ...

  • 南洋十二年(十四)

    19.研究?"烟酒"!   直到现在,文彬老书记提当年事总忘不了恢谐几句.说邱会计"发明"了几件事情,而且一经"发明"迅速"传播& ...

  • 南洋十二年(二十一)

    农村的大地,一年四季变換着不同色彩.金秋十月站在场头制高点朝西望去一片棉海,一人高的棉花枝上棉桃累累,竞相开裂,绽放出朵朵白絮,似白雲,似白雪,洁白无暇.调头东望,沉甸甸,黄灿灿的稻穗压弯了腰,埋在枝 ...

  • 南洋十二年(二十)

    28.该替他考虑考虑了 一九七三年中共十大召开,七四年召开了四届人大,周恩来总理拖着沉重的病体在大会上勾勒"要在夲世纪末使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宏伟蓝图.中美关系因尼克松七二年访华 ...

  • 南洋十二年(十九)

    26.队里来了个大学生   稻田里,他头戴草帽,顶着烈日,赤足卷裤,一行行一株株在仔细地数,认真地测量,准确地记录,是那样的专注,微风下稻叶在缓缓摇摆,仿佛在欢迎这位年轻的,充满朝气和科学精神的农学院 ...

  • 南洋十二年(十八)

    25.又一"发明",工分打折   七四年元旦刚过,中舍河工我因年终决分方案在陈姓农家也就是裁缝师傅家同队干部研究方案最终定夺.我先大致汇报了一下七三年粮棉副业总收入情况,鉴于七三年 ...

  • 南洋十二年(十七)

    23.母子情深 为队里辛勤耕耘八年的大水牛病倒了.终于连站也站不起来了.小牛静静地依偎在牛妈妈身旁,不时㖭㖭牛妈妈脸.这是队里惟一的一大大水牛,年初生下了小牛犊,是头公的.生小牛的时候队干部和饲牛人都 ...

  • 南洋十二年(十六)

    22.那米真香 知青组里就剩下弟兄俩了.七十年代初知青有一部份招工进厂了,户口也迁走了.还有一部份知青不是投亲靠友就是"想方设法"离开到社办厂,街道工厂或大厂做"临时工& ...

  • 南洋十二年(十五)

     21.挑秧草 记得有一年,弟弟在船上称秧草,社员杨书英挑的秧草称过后往船仓一倒,一条地皮蛇钻了出来!把人吓死了.   星星还在天上吊着,月亮还在天上挂着,大地一片安静,昨晚十点钟才把一船秧草下完,回 ...

  • 南洋十二年(十三)

    18.当会计   被选为生产队会计."内当家"这个"家"不好当,而且是个穷家.当初就是取个钱还要到公社信用社,来回二十里地.    "一打三反&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