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让山“活”起来,不能缺了它们俩

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无道路则不活,无林木则不生,无深远则浅,无平远则近,无高远则下。

一一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

在山水画中,山为骨,水为血,云是让骨血活起来的灵气。

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除了山石和树木,云和水对山水意境的渲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山静,在山腰处画流云。石静,在石头旁添流水。树静,就让树被雾气环绕。

云在群山中穿梭才能凸显山的静谧,水与石的撞击才能体现水流的湍急。

就是这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地让画中的山水活起来。

在绘画技法中,云和水也通常是一体的,无论是概念还是笔法,都有很多重合之处。

云和水的表现,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季节,都有着不同的特征。

从五代开始,山水被作为生息的环境加以描绘,根据不同的自然面貌创造出不同的意境。如荆浩、关仝笔下的“云中山顶,四面峻厚”“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色”的北方山水。董源、巨然描绘的是“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岚气清润,布景得天真多”的南方风光。

作为宋代山水“巨碑式”构图的典范,《溪山行旅图》中的瀑布为密不透风的山石带来了流动的灵性,细如发丝的泉线,将观画者的目光从巍峨的主峰导向近距离的景致上来。

这种瀑布的形态与北宋山水画构图体现山高水长、意境深远密切相关。

根据视觉原理,对远方瀑布的表现,是无需添加反映水流速率的墨线的。

而山脚下的溪流,尽管形态与瀑布相似,但它不具备宋人体现深远意境的作用,所以并不能被定为瀑布。

明代山水画的云水,很多以留白的形式来表现,这种由虚实关系营造出的空灵感,为山水画增添了无穷的韵味和无限的意境。

沈周的《庐山高图》虽采用了宋人以大山主峰作为主体的满幅式构图,有云雾、有瀑布,但弱化了宋画的雄峻险要、气势磅礴、体现纵深的感觉,多了温文尔雅的文人气息。

中国画以笔墨形式写出云雾山水的特性到清代已十分成熟,但清代画家师古风气太重,清初山水画格多脱于元代黄公望,又深受明代中期以来绘画形式的影响,主要表现江南的丘陵和土山,少有垂流而下的瀑布飞泉。

对中国山水画云山流瀑的真正突破者,是石涛。

石涛反对泥古不化,对时人对传统师承的好恶比较嗤之以鼻:“古人未立法之前,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

他提倡的是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对于“生活”的强调是基于自身的游历实践。

石涛的山水画空灵自然,超凡脱俗,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以大自然中的真山真水作为粉本源泉而造就的。

自然界中的水,千变万化,除了飞流直下的瀑布,还有涓涓流淌的溪泉,惊涛骇浪的大海,波平如镜的湖水等,云也有烟、雾、岚、蔼等多种气象万千的形态。

以山水画中的云水技法运用和布局处理为切入点,就可以很好地梳理和阐释山水画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的审美旨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