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我站苹果

图|杨曦

为了用户的隐私,苹果正在与全球的科技巨头开战。

3月中旬,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苹果警告腾讯和字节跳动,不要尝试绕过即将推出的应用跟踪透明度隐私功能,否则应用将被下架。在此之前,Facebook为这事已经跟苹果杠过了。

这个看起来颇为拗口的“应用跟踪透明度隐私功能”,是苹果公司在2020年6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发布的一枚“核弹”。

简单来说,苹果新政要求开发者提供隐私惯例摘要,向用户说明他们的数据将被用在何处,并且用户在首次打开APP时,要求应用在访问用户的IDFA时必须通过弹窗请求,并且如果用户选择未授权,广告商将无法访问IDFA。

IDFA,中文名称广告标识符,是一个由32个字符组成的数字符串,可以理解为所有苹果用户的一张广告专用身份证,用于广告主精准投放广告。

比方说,情人节你在北京买了一个包,七夕节你又跑到上海买了一支口红,通过这张身份证,广告商可以推测出,下次你圣诞节飞到广州可能需要一件首饰。通过IDFA,广告商可以将网络上所有的点击、购买行为对应到特定的人,然后就可以进行用户画像。

以前这个功能不管在苹果手机还是安卓手机,都是默认打开的。所以你刚搜索完一个东西,电商平台立即给你推荐相关产品。大数据比你更懂你,根子就在IDFA。否则这些五花八门的网络行为,对应不到具体的人,精准推送是不可能做到的。

默认开启的情况下,大部分用户是不会关闭的,因为大家都很懒。苹果新政是默认关闭,开发者在使用IDFA前,得先问用户“你让不让我收集你的隐私信息啊,你让我收集,我下次就能给你推荐更适合你的广告了”。可想而知,大多数用户肯定是十分感动然后拒绝授权。

一旦用户拒绝授权,广告推送效率就会大幅降低。所以苹果新政一发布,广告商和那些依赖广告为生的网络平台立即炸锅了。他们抱团怒怼苹果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最可笑的是,他们还扮演成用户利益的代言人。

广告商的说辞是这样的:你不让我们读取用户身份证,我们就没办法给用户画像,精准推送就不再可能,我们就只好搞地毯式轰炸了,到时候用户只会遭受更多广告的骚扰。

Facebook这些网络巨头对苹果的抱怨则是,你一台手机挣好几百美元,用户在我们这里注册不要钱啊,我们就靠广告挣钱了。你苹果吃肉,现在连汤也不让我们好好喝啊。

平心而论,苹果之所以敢在隐私政策上这么强硬,确实是穿鞋的不怕光脚的。苹果这个品牌有相当高的溢价能力,苹果的产品都很贵,挣的都是明面的钱。另外,苹果应用商店有30%的抽成,赚得盆满钵满。

苹果不需要通过贩卖用户隐私信息挣钱,反而可以通过严格的隐私政策巩固自己在高端市场的地位。这是苹果的阳谋。

不过,虽然我知道苹果有私心,我还是支持苹果。

道理很简单,我宁可支付明码标价的苹果税,也不愿意拿自己的隐私信息去换取“精准广告”这项所谓的福利。我买东西一直都是这样的,我宁愿选择高价高质的选项,也绝不选择低价高质的选项,因为我知道大家出来混都是要赚钱的。明着要钱的,通常比偷偷摸摸要钱的更体面。

事实上,对用户隐私采取新政策的不止苹果一家。谷歌公司3月3日宣布,未来将不再使用追踪个人网站浏览记录的技术。谷歌产品经理David Temkin表示,“如果数字广告不能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隐私和个人身份信息如何应用的顾虑,那我们自由开放的互联网的未来就面临着危险。”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的校友李彦宏曾经发表过一番“高论”:

“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开放,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

然而事实上,不是我们愿意开放,而是不得不开放啊。不是我们愿意拿隐私换便利,而是我们被人卖了之后还要被强迫替人数钱啊。

国内互联网行业还曾经流行过一句特别不要脸的格言:“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谁信这个,谁智商不如全部三种动物。

现在苹果把选择权交给用户,我当然举双手支持。如果用户画像、大数据杀熟、精准广告推送这些玩意真的是福利,谁爱享受谁享受去吧。

三角笔记:明着要钱的,通常比偷偷摸摸要钱的更体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