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宋天华
波利亚曾说过: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这就是说,课堂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学。教师的任务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及智能水平,将教材划分为一个个探索发展阶段。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引导点拨启发,要指路让学生自己走。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动机
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如:教学《分一分》时,在教室里创设文具商店的情境,通过让学生当售货员,需要按类整理摆放商店物品,从而体会分类的方法及分类的意义。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基础,探究学习新知识,这样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启发,培养探索信心
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探索信心,使学生把学习当成内在需要,在融洽、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探究的空间。
如: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有这样一题:把一个长方形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我请学生们拿出自己的长方形纸,动手剪一剪。经过尝试,一般都能很快想出三种剪法,出现的图形大致分为:三角形或不同的长方形。此时,我进一步启发,这题还有其他解法吗?再试剪,结果有些学生发现了新的方法,梯形图形等。
三、主体参与,提高探索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时参与的感官越多,越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活动,思维活动效率高,学习效果好。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规律,适当进行调控,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思考。教师要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放手让学生眼、耳、口、手、脑都能参与学习,能自主探索、归纳、总结,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先请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有的拼成平行四边形,有的拼成正方形等。然后让他们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在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多思考、多探索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