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族”低龄化趋势令人担忧
近年来,因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危害正呈现出日益扩大和严重的趋势,引起不少家长和专家的担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家长被孩子痴迷于电子产品的问题深深困扰。胡某是一位外来务工人员,他的孩子在昆明一所私立学校念高中,每年需要近30000元的费用。为了供孩子上学,他和妻子起早贪黑地劳作。“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我和老婆辛苦一点也没啥。”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自从孩子近年来迷恋上智能手机后,周末一回家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玩手机,除吃饭和上厕所外,别的时间一律待在房间里。孩子性格变得孤僻、冷漠,除了向父母要上学的费用外,几乎与家人没有任何感情交流。“有一次我凌晨三点钟准备出门去工作,发现孩子还在手机上玩游戏!” 胡某无奈而伤悲地说,“我劝也劝了、骂也骂了,但一点用都不起,我真是欲哭无泪!”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使用者逐渐呈现低龄化的趋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0年9月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10岁以下的占3.5%,10岁至19岁的占14.8%,学生占23.7%。青少年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曲靖市马龙区旧县中学语文教师张国文对记者说,如今“低头族”越来越低龄化,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不仅对学生的健康造成威胁,还严重影响了学习。
采访中,多位专家向记者表示,电子产品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青少年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儿童青少年过早沉迷于电子产品,除严重威胁视力健康外,还会影响脑部发育、睡眠时间不足、形成难以戒除的上瘾,导致他们注意力缺乏、认知力延迟、学习能力下降,令健康打折扣。二是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儿童青少年长期与电子产品为伴,减少了与他人接触的机会,会产生性格孤独、自闭症等问题,甚至引发各种心理问题。三是对儿童青少年性格和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儿童青少年长期与“电子玩伴”在一起,容易成为“宅男”“宅女”,阻碍社交能力以及影响孩子性格、语言等能力的发展。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教授郭建斌表示,对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要合理地进行引导、限制。受访的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社会、学校、家庭要协同治理,建立儿童青少年身体、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干预机制。一是强化统筹,坚持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同行,充分发挥市场监管、网信、工信、公安、教育等职能部门作用,形成协同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市场、企业、学生家长等社会各方作用,织牢常态化监管的“笼子”。二是建议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引导和规范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使用电子产品的实名验证和身份识别系统,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实行未成年人登入网游时段、时长监管分级,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三是严格落实教育部防控要求,指导青少年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
本报记者 张雪飞
作者: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