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修心对联

1、好花半开;美酒微醉。

曾国藩很喜欢“花未全开、月未圆”七个字,认为是惜福之道。

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让人仍然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人要有节制、有收敛,就像酒喝微醉的状态最好,大醉的话既伤身,也可能会惹祸。

2、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不俗”的意思不是清高绝俗,而是不离世间,却又能不为世间所困扰。

佛不是让我们冷漠无情、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让我们对世间万物、花鸟草虫都含情。所以,多情最是佛心。

3、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权门要路是身灾,散地闲居少祸胎。”能看破名利之累,可得乐观长寿。

4、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

寻求内心的真正平静又何必在乎身在何处呢?内心焦躁不已,到哪里都一样的。不从本心着手,求取于外人、外物的安抚又有什么用呢?陶渊明写过“心远地自偏”,心若不远、不安、不静,想要“悠然见南山”,又怎么可能呢?

5、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一个人不必刻意求得别人重视,也不要害怕被别人忽视。用一颗平常心,为自己而活。

6、甩开膀子干活;夹起尾巴做人。

古人云:“欲成事先成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甩开膀子干活”是高调做事,“夹起尾巴做人”是低调做人。

7、放开肚皮吃饭;立定足跟做人。

很质朴的两句大实话,率性而为的样子。肚皮放开,保障生存根本;脚跟站稳,守住道德底线。物质精神都有了。

禅宗有“饥来吃饭,困即安眠”,也有顺其自然之意。

8、柳絮体媚无骨;梅花影瘦有神。

人媚而无骨,如墙头草,左右摇摆,成不了大事。

9、眼里有尘天下窄;胸中无事一床宽。

一个人若心胸狭窄,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即使给他全世界的一切,他仍然觉得得到太少,有诸多不满;一个人若心胸宽广,对任何事物都不执著,即使他生活简陋,屋里只有一张床,他依然觉得天地很宽,心怀感恩。

10、处世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

傅雷说:“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

有真诚才会有宽容,因为以真面目示人,代表着一种自信,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大度宽容。

11、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知足常乐。

无求,是一个人的智慧到了可以看淡一切的境界,“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得到时,不会欣喜忘形,失去时,不会痛苦绝望;富贵时,淡然处之,贫穷时,修身养性。这是一种无惧无畏的坦荡胸怀,也是一种恬静淡然的处世态度。

12、忍一言风平浪静;退半步海阔天空。

《菜根谭》:“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13、平时不说无情话;每日常观有用书。

说话要有口德,切忌出口伤人。读书是乐事,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14、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净几是安居。

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若能每日静下心来仰望长天,观云听雨,笑迎秋月春风,就能达到豁达潇洒的精神境界,像那位无名的江上老翁一样──“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红尘浊世之中,视富贵如清晨的薄雾,待浮名若空中的云烟,并由此而获致心灵的祥和与宁静。

15、开怀一笑天下事;闭口不论世上人。

俗话说:“人无十全,瓜无滚圆。”所以我们要“不见他人过”,对天下事一笑了之,“是非以不辨为解脱”。

宋代高僧慈受禅师说:“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遭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安身第一方。”

16、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爱占便宜的人,赢了微利,却失了大贵。再好的东西,你也不可能长久拥有,莫如常怀怜悯之情,常施援助之爱,得到人心,他物不缺。别以为成败无因,今天的苦果,是昨天的伏笔;当下的付出,才是明日的花开。

17、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地低为海,人低为王。

大海之所以能容纳百川,是因为他把自己放在最低处,于是便成就了他的宽广与气魄。

人生于世,以低求高,以曲求直,乃是做人的一种品格。

18、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人正不怕影子歪。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9、世上本无常照月;天边还有再来春。

世事无常,世事难料。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同时又是天无绝人之路。

20、鹦鹉前头休多语;小人身边须慎行。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21、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见酒就醉,一醉就胡言乱语、胡说八道,结果祸从口出。因此,要少与这样的人交往。还有些人利令智昏、见利忘义,在与人合作过程中爱占便宜,从不吃亏。这样表面上看赚了,实际上是亏了。

22、寺院有尘清风扫;山门无锁白云封。

方外之地,要的是清净,人心若能如此,离道就不远了!

23、观大海者难为水;悟自心时不见山。

修心有三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24、非名山不留僧住;是真佛直说家常。

得道的人只说家常话,只说常识。凡是故弄玄虚的都是骗子。

25、非名山不留僧住;是真佛直说家常。

禅就如清风明月,看似不可捉摸,其实无处不在。

26、不作风波于世上;别有天地非人间。

得道的境界就是表面不起风波,却蕴含无数奇峰深壑!

27、心闲临水知一乐;晓起入林寻鸟声。

心中清闲清净,才能见水感到快乐,闻鸟鸣而开心。

28、身似菩提心似镜;云在青天水在瓶。

禅的精神就是要立身于自己的心灵,不拘泥于外物的局限,不执着于世人的评说,最终要达到心中无一丝的杂念。

29、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陆九渊说:“昂首攀南斗,翻身依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

30、藤杖一条,提得起才放得下;禅门两扇,看不破便打不开。

拿得起,放得下,看破才能打开!

古人的生活很简单、很潇洒

很淳朴、很智慧

不经意间把最平凡日子过成了诗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

诗酒田园,口口相传

吟唱了千年

读书就是读生活

从中学到古人的智慧

乐趣与生活境界

1、不攻人短;莫矜己长。

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都在世上混,谁也好面子。

不自满,不自彰,水低为海,人低为王。

2、好花半开;美酒微醺。

花未全开,月未全圆。盛开则败,全圆则缺。

人生最美好的境界,都在将满未满的期许中。

3、处世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

处世无奇但率真,城府越深,算计越多,一言一行,都要时刻扮演,岂不太累了吗?

世上没有绝对的坏人,只有做了坏事的人,易地而处,多多体谅,能担待便多担待一分。宽容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4、平时不说无情话; 每日常观有用书。

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切记留三分,莫要随意伤人。

古今第一人品还是读书。富不过三代,诗书可传家。

5、世上本无常照月;天边还有再来春。

世事难料,祸福相依。倘若山重水复,不妨静待柳暗花明。

6、鹦鹉前头休多语; 小人身边须慎行。

害人之心不能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宁可得罪君子,不要得罪小人。

7、非名山不留僧住;是真佛直说家常。

所谓“大师”,不是满口拽文,说些大家都不懂的名词。真正的大师,聊得不过是再明白不过的日常。装神弄鬼,故弄玄虚的,都是骗子。

8、终生为善不足 ;一日为恶有余。

《菜根谭》有言,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9、此地有高山峻岭 何处无明月清风。

苏轼有言:惟山间之明月,与江上之清风,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0、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净几是安居。

黄庭坚:“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不必大富大贵,只要现世安稳,知足常乐。

11、根深不怕风摇动;干正何惧月影斜。

修身养心,你自己强大,便不怕艰难险阻。

持心守正,光明磊落,便不怕流言蜚语。

12、缄口不语是非事;冷眼静观名利人。

言是非者多是非,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菜根谭》有言,处世需着一冷眼,才得许多真滋味。在热闹的人世间,冷眼旁观,静看纷纷扰扰,也别有一番滋味。

13、开怀一笑天下事;闭口不论世上人。

笑口常开,笑天下之事。

闭口缄默,知人不评人。

14、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你经历过的事情,看过的书,走过的路,都会沉淀为你的气质。人生处处,皆是修行。

15、情于牵挂点滴事;爱具包容过失心。

世间所有的爱都在付出中获得意义,点滴小事的关心,便是爱的凝聚。爱是没有理由的心疼,也是不设前提的宽容。

16、日食三餐须三省;身经一事求一得。

曾国藩自三十岁开始作日记,每日检省自己,直至去世。

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

一个人时时检省自己,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航向,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17、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平常心是道。要眠即眠,要坐就坐,热时取凉,寒时取凉,寒时向火,这是没有分别矫饰,超越染净的自然生活。

18、书到心融真有味;事非身历且休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书,做事,不曾亲历,便不能懂得。

19、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

天高望月小,心宽万事无。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用心计较般般错, 退步思量事事难。

有得就有失,拿得起,放得下,事事计较般般错。

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光压力就能把人压垮。

21、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

毛泽东曾在闹市读书,闹中可取静,心里不乱,哪里都是读书的好地方,心里浮躁,禅房也安不下心来。

中国人常说:大隐隐于世,真正的隐者,总是隐藏在热闹的都市。陶渊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而,心远地自偏。

22、甩开膀子干活;夹起尾巴做人。

做事不可不高调,做人不可不低调。

为人要谦虚谨慎,不强出头,成功了也不炫耀,但是做事要努力认真,尽最大的努力把事做好。

23、宽人三尺;利己一丈。

人心都是肉长的,与人方便,就是于己方便。

24、静耕心上田;谨行脚底船。

心定万事定,心安万事安,为人第一要务,不过修心。

谨慎无大过,小心驶得万年船。

25、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人生两大悲剧,不会选择,不坚持选择。

未曾决定时,三思而后行。

已经决定后,切莫瞻前顾后。

26、敞开肚皮吃饭;立定脚跟做人。

人生两大幸福,吃得下饭,睡得着觉。

吃得下饭,身体才能康健。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行得正才能立得稳。

27、责人之心责己 ;恕己之心恕人。

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以己度人,以己渡人。

28、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天命难违,世事莫测,人力多难及。无论成败,只求努力过、奋斗过,无愧我心。

29、藤杖一条,提得起才放得下;禅门两扇,看不破便打不开。

未曾拿起,何来放下?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

30、万事尽从忙里错;一心须向静中安。

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能生慧,安静下来,才能找到问题的办法。戒骄戒躁,安定内心,专注当下。

【01】

无贪心,无私心,心存清白真快乐;

不寻事,不怕事,事留余地自逍遥。

这是一副劝诫人们正确为人处事、修身养性的联语。

上联的“贪心”,即贪得的欲望。“私心”,即为自己打算的念头或私心妄念。《尸子·治天下》说“无私,百智之宗也。”“清白”指品行纯洁,没有污点。苏轼《叶嘉传》:“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也特指廉洁不贪污,《明史·温纯传》:“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

上联是说,为人无贪心,无私心,不为外物所诱,“不以感私伤神”,心存清白,廉洁自守,能保持这种高尚人格的人,就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不致有“身被名牵”“心为形役”的苦恼。

下联的“不寻事”,即不故意制造事端或找麻烦。“不怕事”,指不怕惹是非或不怕犯错误。苏辙云:“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清代申居郧也说:“人该省事,不可怕事。”“余地”,是指言论或行动中留有的可以回旋的空间。

下联是说,人做事要有胆有识,敢于担当,既不惹事生非,又不胆小怕事,在处理具体事情上要讲究策略,注意分寸,留有充分的余地。这样就能进退自由,应付裕如,获得逍遥自在的主动权。

对联所蕴含的是一种节制适度的平衡,是一种立身达人的智慧,它启示人们:只要去贪欲之念,弃非分之想,戒浮躁之心,就能自逍遥,真快乐。

【02】宁静而致远;澹泊以清心。

上联语出《文子·上仁》:“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亦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里的“宁静”指清静寡欲,不慕荣利,亦指环境和心情的安定平静。

上联意谓不宁静就不能加强自身修养,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诸葛亮总是告诫后人“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宁静致远,不但是修身的要旨,而且是养神的必然要求。欧阳修也说:“养神于静则安。”应该说,宁静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名利所诱,不为灯红酒绿所吸引,守住心灵的一片净土,保持心境的平和,享受平静的生活。故有人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

下联的“澹泊”,指恬淡寡欲。明代姚舜牧曾说:“澹泊二字最好。澹,恬淡也;泊,安泊也。恬淡安泊,无他妄念,此心多少快活。反是以求浓艳,趋炎势,蝇营狗苟,心劳而日拙矣,孰与澹泊之能日休也。”“清心”指心地清净,无思无虑。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白云观》:“问及长生久世之道,则以清心寡欲为要。”

下联意谓只要能澹泊自守,清心寡欲,就能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心态,得亦不喜,失亦不惊,有利保持心理的平衡。

【03】

至乐莫过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寡智乃能习静,寡营乃可养生。

这是清代文学家蒋士铨撰书并悬于大厅用以自励的一副对联。

上联语本《史典·愿体集》:“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意即不仅把读书视为最大的快乐,还把教育子女当作最要紧的事情。柳屯田《劝学文》说:“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无论古今,都应把教育子女当作“至要”之事,予以重视。

《孟子》云:“养心莫善于寡欲”,下联即由此而来。“寡智”即智谋少、嗜欲淡,利于习静,排除杂念,静养修性。“寡营”,即欲望少,不为个人营谋打算。唐代韦应物《与韩库部会王祠曹宅作》中说“守默共无吝,抱冲俱寡营”。

下联意谓少思虑、少钻营,保持心安体静,自然有利于养生。

【04】大德必寿;美意延年。

上联出自《礼记·中庸》:“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下联出自《荀子·致士》:“得众动天,美意延年。”对联意思是有高尚品德的人一定会得到长寿,心情愉快就能延年益寿。

德为福寿之本。大凡品行端正、为人善良、心境淡泊、人际关系和谐的人,往往有利于身心健康。而有悖于道德准则的人,因其胡作非为必然会导致精神紧张、恐惧、沮丧等不良心态,久而久之,必会不利于健康。唐代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早就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善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下面三副对联,也反映了同样的道理。即:

心畅延年久;德高益寿长。心宽能益寿;德高可延年。

处事德为本;居家书当先。

【05】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此联选自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小窗幽记》。

上联是说,将门关上,没有任何人来干扰,那种感觉就像住在深山一样。

当然,这深山并不是远离闹市的深山野岭,而在于思想上淡泊名利,心里澄静隔离世俗的尘嚣,掌握好自己的时空,即使不关闭有形之门,也能感受如处深山的意趣。

下联说,能读书则处处净土。

所谓净土,系佛教语,佛教认为,佛、菩萨居住的清净世界,没有尘世的污染,所以叫净土。南朝宋谢灵运《净土咏》:“净土一何妙,来者皆菁英。”我们每个人心目中也有一片净土,这就是用一种心澄意静的心境去面对事物,无论在何种喧嚣的环境,都保持心中一片最明澈的净土,不受外物所动,这才是真正的深山。读书需要这种心境,修身养性更需要这种心境和这样一方净土。白居易《不出门》诗云:“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06】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此联选自清代金缨《格言联璧》。

上联的“冲虚”,即恬淡虚静。《旧唐书·高祖纪》:“且老氏垂化,本贵冲虚:养志无为,遗情物外。”“身世”,指人的经历、遭遇,或指地位、名声。清代吴伟业《同孙浣心等过福城观华严会》诗:“不求身世不求年,二六时中小有天。”

上联是说,培养恬淡虚静的品格,视富贵、声名为身外之物,在幽雅的环境过着宁静的生活,这便是达人立身处世的道理。

下联的“心性”,指性情、性格。“安和”,这里指安详平和,亦指平安、安好。

下联谓只要省除烦恼,心性就会获得不同寻常的安详平和。

如何“省除烦恼”呢?对此,古人有不少支招:

明代有个铁脚道人曾在《霞外杂俎》中介绍了一剂“快活无忧散”,其组成为:“除烦恼,断妄想,二味等分研为极细末,用清静汤调服。”他还郑重地建议,“服用者必须先辟出一块闲地,种上花草,养上虫鱼,然后一桌一床,盘腿而坐,闭目调息;或散步庭前吟风弄月,或赏玩字画吟咏古诗,必可神清气爽,快活无忧。”

清代石成金有一首《莫恼歌》,也不失为“省除烦恼”的医心方:“莫要恼,莫要恼,烦恼之人容易老。世间万事怎能全;可叹痴人愁不了。任你富贵与王侯,年年处处埋荒草。放着快活不会享,何苦自己寻烦恼。”

【07】喜闻逆耳之言;能忍疚心之事。

此联选自清代施润章自题中堂联。

上联的“逆耳之言”,系指听来刺耳的忠诚正直之言,但都有益于行。《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史记·留侯世家》亦有:“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

上联是说,居家处事、接人待物要虚怀若谷喜听逆耳之言,才会不办或少办错事,避免事后懊悔。

下联的“疚心之事”,系指忧心、负疚的事情。晋代潘岳《秋兴赋》:“彼四慼之疚心兮,遭一涂之难忍。”“余欢”即未尽的欢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趋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唐代姚合《送韦瑶校书赴越》诗亦有“晨省高堂后,余欢杯酒间。”

下联是说,能忍受内心痛苦和忧心、内疚的事,就会减少烦恼,多一些快乐。有人说,能忍方能消灾避祸,能忍方能心平气和。这正是:存德多富贵,忍性永长春。处事以忍让为上,治家惟勤俭当先。

【08】矜名不若逃名趣;练世何如省事闲。

此联选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

上联的“矜名”,即自夸或妄自尊大自己的名声。《后汉书·袁术传》:“术虽矜名尚奇,而天性骄肆,尊己凌物。”

下联的“练世”,即熟谙世事,阅历丰富,通晓世故人情。

联语是说自夸名声倒不如隐姓埋名、多干实事富有情趣;谙熟世事而又通达人情世故不若省事恬静修身养性清闲。

【09】静坐澄思虑;闲吟乐性情。

此联摘自宋代邵雍《独坐吟之二》中的颈联。

上联讲养静。庄子曾言:“必静必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以长生。”韩非也说:“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邵雍承继养静的思想,提出“静坐澄思虑”。这里的“静坐”,指平静地端坐,排除杂念,通过意念控制自己的情志活动。澄,即澄清,澄思虑,就是使心澄体静,如苏轼所言:“闭息却虑,扫灭尘相,使心澄湛,诸念不起”。

养神之道贵在“静”,上联的意思就是要人们澄思静虑,全身放松,达到入静。

下联谈闲吟。所谓“闲吟”指随意吟唱。宋代陆游也有《闲吟》:“闲吟可是治愁药,一展吴笺万事忘。”“性情”,指人的思想感情。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闲吟乐性情”,就是随意吟唱,愉悦情志,不要为无关紧要的事而气恼。凡事心平气和,不仅能乐性情,娱悦情志,而且能保养心性,延年益寿。

【10】乐善不言因果事;养心有取老庄书。

因果,指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也指佛教用语,因缘与果报: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上联是说,作者不相信因果报应,因而作者乐于为他人、为社会做好事,也不讲究会有什么善果,得什么好报,因为做好事本身就是一种“乐”。

“养心”,就是修养心神。那么养心以什么理论作指导呢?联语说得明白:“取老庄书”。老庄,是老子和庄子的并称,春秋、战国时道教的主要思想家,亦指以老子庄子学说为代表的道教思想。老庄并提,始于汉,盛于魏晋以后。三国魏曹植《七启》:“窃慕古人之所志,仰老庄之遗风。”三国魏嵇康《幽愤》:“讬好老庄,贱物贵生,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下联是说,养心就要取老庄的书来学习。寡欲知足,淡泊全神,此乃老庄养生思想的集中体现。

《楹联新话》对此联十分赞赏,称它“句法苍古,妙造自然”。

1、气忌躁,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胆欲大,心欲细,智欲圆,行欲方。

此副联是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格言联,选自安徽黄山市黟县的古联。

上联讲修身养性的禁忌。即人的气性包括脾气、性格乃至精神状态要避免或戒除急躁、浮躁、骄躁,躁则不安。言谈切忌虚浮、华而不实。苏轼诗云:“愿子笃实慎勿浮,发愤忘食乐忘忧。”人能多才多艺固然好,但有才要忌露,不宜露才扬己,过分表现,以免遭人厌恶和忌妒。古人云:“满遭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总之,躁、浮、露、满,都是人们修身养性过程中需要努力克服的不良品行与作风。其中尤以“躁”对人们陶冶性情、安定心志极为有害。气贵和,心贵安。三国魏嵇康在《养生论》中说:“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所以,他提出:“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下联则为处世为人的准则。语出五代后晋刘晌《旧唐书·孙思邈传》:“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孙氏这段格言,来源于《文子·微明》和《淮南子·主术训》:“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强调做人做事,既要胆大,如赳赳武夫,临事不惧,勇往直前;心也要小(细),小心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2、随时快乐随时福;一日清闲一日仙。

此联选自清代石成金《传家宝·通天乐》。

据石成金介绍,此联系清康熙初年自号“靠天翁”的田姓老者题写在“啸轩自乐”的草轩柱上。草轩柱上另有一联:“竹里常贻无事福;花间熟读快心书。”石氏拜访此翁时已90多岁,后寿至117岁,无疾而逝。联语即是此翁长寿经验的总结。

上联的“福”,从理论概念上讲,指幸福、福气。凡官贵寿考、康健安宁、吉福如意、全备圆满皆谓之福。其实,幸福、福气与人们的心理感受有关,而与财富、地位、权势等并无直接关系。年届耄耋的清代养生家曹庭栋曾说:“寿为五福之首,既得称老,亦可云寿。更复食饱衣暖,优游杖履,其获福亦厚矣。人世间境遇何常,进一步想,终无尽时:退一步想,自有余乐。道德经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上联是说,任何时候,只要自己感到幸福或满意,就是享福。如唐伯虎《感怀》诗所言:“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下联的“清闲”,即清静悠闲。“仙”,指神话中超脱尘世而长生不老的人。东晋葛洪《抱朴子》有言:“我命在我不在天”“老而不死曰仙”。如何成仙?明代刘荣嗣说:“以书作声歌,以古人当朋友,以节劳减食当医药,此亦尘世修仙之诀矣。”石氏根据田姓老者的养生经验概括为七个字:“安宁饱暖即天仙。”知足常乐,心满意足,寿由此而延,福由此而添。这样,得一日悠闲即是享一日天仙之乐。

3、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此联是北京潭柘寺弥勒殿的一副楹联。弥勒,梵文音译,意为“慈氏”,人称笑佛。佛经上说他生于南天竺,住在“兜率天”(“兜率”意为知足常乐),弥勒丰硕大耳、笑容可掬、袒胸开怀的形象,源于中国五代后梁岳林寺(今浙江奉化)的布袋和尚。潭柘寺位于北京门头沟区潭柘山山腰,始建于晋代,距今已有1600多年,比元代建大都于北京还早800年,故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之说,广州六榕寺也有与此相同的对联。

这副妙联从弥勒的形象特点着笔,既宣扬佛法教义,又影射人生,暗含哲理,且多少带有修身养性的意味。它告诉人们,为人处事,既要宽容大度,胸怀开朗,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但待人要分寸有当,只“笑世间可笑之人”。

从这些联语中可以悟出,宽容是一种生存智慧,是看透了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分从容、自信和超然。在人类社会中,宽容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美德。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人需要对他人的不同之处乃至难容之处做出宽厚容忍的应对。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说,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可以说,宽容是消除人际隔阂、沟通人际情感的法宝;而笑,特别是“慈颜常笑”则是清心的良药。学会宽容,重在培养自己可以容人也可容物的宽阔胸怀。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话虽浪漫,但有现实启迪意义,只有肚里“容”得下,方能嘴上“笑”得出。

4、居家当思求阙翁八本;处世须慎快意事三端。

这是中国清代文学家王闿运《示蒋霞初》对联。

上联的“求阙翁”即求阙斋主曾国藩。曾氏以“求阙”名斋,即请求别人指出自己的缺陷不足,这也是苏东坡“守骏莫如跛”的意思。“八本”,是曾国藩教子弟的家训,其堂名叫做“八本堂”。即:“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这些话对于我们今天修身、齐家、处事仍有借鉴意义。所以上联说,居家过日子应当思考和借鉴求阙翁(曾国藩)的“八本家训”。

下联的“快意”指肆意所欲或称心适意。曾氏对快意之事一向持谨慎态度,尝教子弟“无好快意之事,常存省过之心。” “三端”系曾氏所注重的可泽被后世的“君子之泽”中最值得称道的3个方面。他说:“士大夫之志趣、学术,果有异于人者,则修之于身,式之于家,必将有风流余韵传之子孙,化行乡里,所谓君子之泽也。就其最善者约有三端,曰诗书之泽、礼让之泽、稼穑之泽。”意思是说,士大夫的志趣、学术,果真有超过寻常人的,则可以使自身得到修炼,给家庭树立楷模,必将有风流余韵传给子孙后代,影响乡里,这就是所谓的君子之泽。君子之泽中约有3个方面最值得称善,即诗书之泽(文化教育)、礼让之泽(礼仪谦让)、稼穑之泽(重视农耕)。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身处世而且影响后世,就需要慎重对待这3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5、怒气伏宽,用宽自然少怒;劳心喜逸,处逸慎勿忘劳。

此联选自清代石成金《传家宝·联瑾》

上联的“怒气”,指愤怒的情绪。“伏”,通服,指佩服、服气,或指降服、屈服、服从。“宽”,指宽厚,度量宽宏。宋代晁说之《晁氏客语》:“惟有德者能以宽服人。”上联意谓愤怒的情绪能被宽阔的胸怀所降服。人生气时,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因此清代养生家曹庭栋说:“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心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老年人虽事值可怒,当思事与身孰重,一转念间,可以涣然冰释。”

发怒几乎人人难免,怎样才能少怒和制怒呢?“用宽自然少怒”。所谓用“宽”,首先是要心宽。其次是怒上心头要善于“宽怀自解”。清人胡澹庵《颐人奇谈》收录的一首《西江月》很有意味:“不忍一时有祸,三思百岁无妨。宽怀自解是良方,愤怒伤心染恙。凡是从容修省,何须急躁猖狂。有涵有养寿延长,稳纳一生福量。”

下联的“劳心”,指动脑筋、费心思。“逸”,即安闲、安乐。意谓劳心的人喜欢安闲,“心逸,则日休(欢乐)也。”但劳逸要结合,劳苦与安逸要适度,如果“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下联提醒人们:劳心者固然喜逸、要逸,但处逸忘劳或劳逸过度都是不利于健康的。

6、无贪心,无私心,心存清白真快乐;不寻事,不怕事,事留余地自逍遥。

这是一副劝诫人们正确为人处事、修身养性的联语。

上联的“贪心”,即贪得的欲望。“私心”,即为自己打算的念头,或私心妄念。“无私,百智之宗也。”“心底无私天地宽。”而“清白”指品行纯洁,没有污点。苏轼《叶嘉传》:“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也特指廉洁不贪污。《明史·温纯传》:“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上联是说,为人无贪心,无私心,不为外物所诱,“不以感私伤神。”心存清白,廉洁自守,能保持这种高尚人格的人,就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不致有“身被名牵”“心为形役”的苦恼。而快乐则是人的心灵维生素,是生命开出的一朵花。

下联的“不寻事”,即不故意制造事端或找麻烦。“不怕事”,指不怕惹是非或不怕犯错误。苏辙曾云:“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清代申居郧也说:“人该省事,不可怕事。”“余地”,是指言论或行动中留有的可以回旋的空间。下联是说,人做事要有胆有识,敢于担当,既不惹是生非,又不胆小怕事,在处理具体事情上还要讲究策略,注意分寸,留有充分的余地。这样就能进退自由,应付裕如,获得逍遥自在的主动权。这是一种节制适度的平衡,是一种立身达人的智慧。这是启示人们:只要去贪欲之念,弃非分之想,戒浮躁之心,就能自逍遥,真快乐。

7、谈为我辈寻常事;笑是人间不老方。

此联虽为寻常俗语联,却是休闲养生的至理。

上联的“谈”,即谈天,闲聊。清代李渔《闲情偶寄·颐养部》讲到“随时即景就事行乐之法”时,专门写到“谈”。他说:“读书,最乐之事,而懒人常以为苦;清闲,最乐之事,而有人病其寂寞。就乐去苦,避寂寞而享安闲,莫若与高士盘桓、文人讲论。何也?'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善养生者,不可不交有道之士,”而且是“有道而善谈者”。这位笠翁肯定闲聊是具有养生作用的乐事,无疑是对的,但在寻求闲聊的伙伴上未免有些清高。其实,谈为我辈寻常事,在寻求闲聊的伙伴上也不必局限于高士、文人。南宋长寿诗人陆游的晚年,就一直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农村,“身杂老农间”,常与他们闲聊,同样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充实、快乐而富有情趣。明末清初的金圣叹说得好:“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不以酒为乐,以谈为乐也。”几个意趣相投的老友在一起话聊,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经常“话聊”不仅能“就乐去苦”,聊走烦恼寂寞,且能舒肝去郁,聊来好心情。通过话聊,还可增进友谊,沟通信息,开拓思路,增长知识。

下联的“笑”,“喜声也”。即显露愉悦的表情,发出欣喜的声音。笑在“七情”中属于喜的情志,“人心喜则志意畅达,饮食多进而不伤血气,冲和而不乏自然,无病而体充身健,安得不寿。”

8、过分求福适以连祸;安分远祸将自得福。

此联选自清代石成金《联瑾》。

《老子》有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文子·微明篇》则进一步指出:“利与害同门,祸与福同邻,非神圣莫之能分。故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上联根据祸福倚伏之理,告诫人们求福莫要过分,以至适得其反。何谓福?韩非说:“全寿富贵之谓福。”其实,福是随缘。它只是生命的一种感受,一种人生的体验。它不是让你去企盼没有的东西,只是让你珍惜自己的拥有。

下联出自白居易《咏拙》诗:“以此自安分,虽穷每欣欣。”安分,即是安守本分。下联是上联的补充,说明只有安于本分,保持应有的品德,才能远祸而得福。此联系从明陈继儒《小窗幽记》中的“过分求福,适以速祸;安分速祸,自将得福”演化而来。上下联是说,过分地求福,往往将使祸事突如其来;而对于突如其来的灾祸如安然处之,自然能够逢凶化吉。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副对联出自《红楼梦》,是智通寺的门联。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明明已经拥有很多了,却还是不想停下来,继续为贪念所控制,一错再错,直到泥足深陷,才发现已经无路可走。做人要知止,人生贵在掌握“度”。物极必反,人要学会知足,不能贪得无厌。如果人一旦成为贪念的囚徒,被贪念控制,终将身陷泥潭,无法回头。

人要懂得为自己为他人留余地,除了蝇营狗苟,更有皎如明月的初心需要守候。钱没有挣完的时候,但倘若因身外之物迷失了自己的内心,那就得不偿失了。

好人多自苦中来,莫图便宜

凡事皆缘忙里错,且要从容

这是曾国藩平生喜爱的对联,并时常将此联书赠亲友弟子,这副对联来自清人吴大澂的“苦”字联。想捷径好小利,不会受信任。不贪便宜肯吃苦,就能术业有专攻,朋友遍天下。心慌神乱,不会办成事。心平和,头脑更清醒,处事更从容。算太精,急得利,常竹篮打水一场空。

大丈夫成就事业,要宁心静气,不能急功近利,贪图眼前利益,急于求成,往往欲速则不达!

事能知足心常泰

人到无求品自高

出自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先师陈伯崖的一副对联。遇事能知足,心就能常常处之安泰;人要做到了无欲无求,品格自然高尚。

对联里的“无求”,不是人生的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一筹莫展和难掩烦闷的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而是告诫人们要摆脱名利情的羁绊和困扰,不必强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一生热衷于科举,但始终不得志,在他屡试不第之际,他写下这样一副自勉联悬于书斋之上。

这副对联运用了多个典故,意在说明有志向的人、苦心人,最终都会成功、不会被辜负,勉励自己要有恒心有毅力。这副对联的作者究竟是谁尚有争议,清代吴恭亨的《对联话》记载明末金正希曾题过一副书室对联:“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定吞吴。”不过无论作者是谁,这副对联的自我勉励是无疑的。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这是岳麓书院讲堂最长的一副对联。清代岳麓书院山长旷敏本撰。旷敏本(1699-1782),乾隆十九年(1754)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原联毁于抗战时期,现联为颜家龙补书。

上联:是非由自我审察,毁誉由别人评说,得失听从天命,不可强求。当我们登上麓山峰头,感受着朗月清风,天地万物的道理便可知,荣辱得失就可置于度外。下联:国家的栽培、父母的养育之恩如何回报,老百姓的日子如何过得更好,中华的优秀文化如何传播,登到山顶的赫曦台上,俯瞰衡云湘水,便可找到答案。这种人生态度其实也正是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的体现。

传家有道唯存厚

处世无奇但率真

这是出自乔家大院的一副对联,意思是唯有积存厚德才是传承家业的真道,处世立身没有奇特的方法,只要依循直率真诚的本性。重厚道,讲真诚,不欺不诈,不瞒不骗,以义取利,诚信聚人气,重德汇财源,浅简的联语点明了主人传家与处世之道。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

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读书即使没有成名,也会有高雅的谈吐和品德;行善积德不求回报,自然能心安理得睡梦也香。

古人认为以诗书修人品,以学问养心性,培养知书达理、深明大义的子弟,家族家业就会后继有人。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此联为《红楼梦》太虚幻境联。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养心莫善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

这副对联出自一代名将郑成功。对联上联出自《孟子》,说的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清心寡欲,唯有如此才会变得高尚纯洁,下联说的是人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读书,正如对联有上下两联缺一不可一样,养心与读书也是缺一不可的。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是李嘉诚办公室悬挂的一幅书法,是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

“发上等愿”和“择高处立”,就是要格局远大,眼界开阔,“志当存高远”。我们做人立志、发愿要高远,要有大志、远志。唐代诗人王维说,“眼界广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狭者其作为必小。”我们常说,眼界决定境界,如果没有开阔的眼界,很难做出大的事业。只有发上等愿望,择高处立,才能开阔我们的眼界。

“结中等缘”和“就平处坐”就是要脚踏实地积极稳妥。我们不要孤傲,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而是要把自己摆在平处。做事求平稳,一步一个脚印。想做大事、难事的人,就必须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件简单的事。

“享下等福”和“向宽处行”。下等福才是生活的本真,一切的奢侈和繁华,不过都是过眼云烟,粗茶淡饭最养人,平平淡淡才安康。

1、鄙帚尝自珍;糟糠多相惜

点评:破家值万贯。糟糠之妻不下堂。穷人三件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2、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点评:人能不俗即超凡。佛度众生,佛最多情。绝情易,多情难。很多人所谓的多情,其实只是滥情而已。多情与滥情之间的分别,只在责任两字上。不肯负责,所以情可泛滥;肩负众生,所以情难自已。

3、忍中乾坤大;笑里学问多

点评:忍一忍,风平浪静;让一让,海阔天空。笑有很多,有心领神会的“会心一笑”,有情愫暗生的“相视而笑”;有很美的“嫣然一笑”,有勾魂的“回眸一笑”;有价格昂贵的“千金一笑”,有无法抗拒的“一笑倾城”;有让人毛骨悚然的“皮笑肉不笑”,有让人恐惧的“笑里藏刀”;有心情愉快的“抚掌大笑”,有乐不可支的“捧腹大笑”;有看透纷争的“一笑了之”,有看淡世事的“笑傲风月”。等等。

4、放怀于天地外;得气在山水间

点评:《三国演义》中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人的胸怀不妨高远,不要拘泥于狭隘的一时一地,气质可在山水之间熏陶。时常登高望远,有助于心胸开阔,涵养气质。

5、平平淡淡生活;从从容容作人

点评:平淡是真,宁静是福。人生就像一杯白开水,酸甜苦辣都需要自己去调配。

6、若能坦坦荡荡;何心战战兢兢

点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7、以不变应万变;见一物知百物

点评:“以不变应万变”是坚守,以静制动。“见一物知百物”是应变,灵活运用。

8、菜根浓淡宜慢嚼;人生苦乐须细品

点评:嚼得菜根,百事可为。人生有苦有乐,苦过乐过之后都是淡然。

9、常容心里存公理;莫用世间造孽钱

点评:人当有敬畏心理,举头三尺有神明。《尚书》:“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

《大学》:“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不义之财是守不住的,终究会失去。

10、度是春风常长物;心如清水不沾尘

点评:人的气度来自于一颗善良的心,想人家好才能自己好。清心则烦恼少,心浊则是非多。

11、此地有高山峻岭;何处无明月清风

点评:人人都是富足者,勿骑驴找驴。何处都有清风明月,只是缺少了欣赏美景的一颗心而已。

12、当慎世事与自事;莫将人间比梦间

点评:虽然说人生如梦,但是毕竟不是梦。衣食住行,养家糊口,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要付出辛苦劳动和艰苦努力的,所以说“人生多舛,世事艰难”。

13、广交三教九流人;遍读四书五经书

点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人。

14、酒欲醉人人不醉;花香袭我我自清

点评: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酒色财气,人生四戒。酒、色是排在前面的,并且酒、色是联系在一起的,“酒是色媒人”“酒色之徒”等等。

15、谦到十分防有诈;让人一步不为愚

点评:过于谦抑的人可能虚伪,像《水浒传》里的宋江,见人就自称“小吏”,连呼“死罪,死罪”,其实是个善于用小恩小惠拉拢人的“奸雄”人物。

生活中适当忍让,不是愚蠢,而是一种聪明,留有周旋的余地,可以省却很多麻烦。

16、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点评:世上所谓“先知”“先觉”,其实是由于掌握的信息比一般人多,分析能力比一般人强,所以能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前预测以后的情况。正是“大道不过三两句,说破不值半文钱,万两黄金买不到,十字路口有因缘”。

17、事有利弊多权衡;物持正反勿偏激

点评:权衡利弊,中庸处世。一个淡泊的人,一定会被热衷于名利的人怀疑;一个谨慎、检点的人,往往会遭邪恶放纵的小人的忌恨。君子如果处在被猜疑而又受忌恨的恶劣环境中,固然不可以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也绝对不可锋芒太露,刻意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和节操。

18、所贵立身无苟且;岂容应事太分明

点评:做人不能苟且,做事可以周旋。做人要方,做事要圆。

19、鹦鹉前头休多语;小人身边须慎行

点评:对沉默寡言的人,不可贸然交心;对言不由衷的人,不要随口多话;对无聊小人,敬而远之为妙。

20、结友交朋冰心慧眼;做人处世霁月光风

点评:交朋友,心要透明,而眼要亮,能看清别人的为人和用心。为人处事一定要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生活就会木火通明,一路凯歌!

【01】矜名不若逃名趣;练世何如省事闲。

此联选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

上联的“矜名”,即自夸或妄自尊大自己的名声。《后汉书·袁术传》:“术虽矜名尚奇,而天性骄肆,尊己凌物。”

下联的“练世”,即熟谙世事,阅历丰富,通晓世故人情。

联语是说自夸名声倒不如隐姓埋名、多干实事富有情趣;谙熟世事而又通达人情世故不若省事恬静修身养性清闲。

【02】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上联讲饮酒的学问。古人把“酒饮微醉”视为佳境,恰到好处。诗人在《善饮酒吟》中指出:“人不善饮酒,唯喜饮之多。人或善饮酒,唯喜饮之和。饮多成酩酊,酩酊身遂疴。饮和成醺酣,醺酣颜遂酡”。大凡善饮酒者,素来讲究“饮酒半酣正好”的艺术。

下联讲赏花的艺术。花是美的化身,赏花的奥秘,就是一个“美”字,赏花就是欣赏花的色、香、姿和韵。把花人格化,就是所谓韵,韵寓于色、香、姿之中。花的美,韵的情,令人怡情悦性,给人一种真善美的精神享受。

何时赏花才“大有佳趣”呢?“好花看到半开时”。值得注意的是,清文学家、养生家石成金在品读该联时有一段评语:“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酩酊,便成恶境矣。履满盈者须思之。”石氏提醒那些志得意满的人品读该联时深思什么呢?深思月满则亏、盛极则衰的道理。

其实,“酒饮微醉,花看半开”,体现的是传统的中和之道。酩酊大醉,则损健康;花朵全开,则会凋谢。同样,修身养性也要秉中和,求适度。

【03】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此联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所撰。

上联有的联书亦作“青菜萝卜糙米饭。”据传,一次郑板桥到东台白驹去探望多年未见的老友,此人精通诗文,但无意功名,过着清贫生活,家中挂有一副堂联:“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福让老夫享受;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有儿辈担当”。郑很钦佩,两人品茗叙旧,十分投机,主人招待的也是粗茶淡饭。郑感其谊,临别以该联相赠。联语反映了两人的深厚情谊和清贫自乐的生活态度。

郑板桥曾自我表白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所以他的联语常爱用方言俚语,使“小儿顺口好读”。他在家乡写过不少这样的对联,其中一副是:“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这种粗茶、菜根的生活,反映的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使人看来既感到贴切,又富含情趣。

【04】门内罕闻嬉笑怒骂,其家范可知;座右遍书名论格言,其志趣可想。

此联选自清代金缨《格言联璧》。

“家范”指治家的规范、法度、风教。《旧唐书·崔珙传》说:“礼乐二事,以为身文:仁义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自成家范”。上联是说家庭内极少听到嬉笑怒骂声,可知其治家严谨。

下联讲在书桌的右边遍书用以自警的格言至论,可见其志向和情趣的高雅。明代袁了凡说:“凡人居家,几案上须有劝善书,或先贤格言一册。俾朝夕翻阅可以收摄身心,扩充善念,获益不浅,而于教子弟辈,尤为要紧。”

【05】日临大地思三鉴;月挂中空记四知。

此联用了两个典故。“三鉴”:即“鉴于古,鉴于人,鉴于镜”,源自汉代荀悦《申鉴》:“君子有三鉴:鉴于古,鉴于人,鉴于镜”。唐魏征传:“鉴于古可以知兴替,鉴于人可以明得失,鉴于镜可以整衣冠”。

“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出于《后汉书·杨震传》:“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对联巧妙地把“三鉴”和“四知”融入一幅联中,警示大家为人处事要有敬畏之心,时常自省反思,知兴替、明得失、正衣冠,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反省自律。

【06】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这是广为流传的三省堂楹联,乃清代康熙年间内乡知县高以永所撰。

这副楹联的意思是说,为官者吃的穿的,全是老百姓供给的,老百姓是官员的衣食父母,当官的不能倚仗权势而欺压百姓,要记住自己也是百姓的一员;得到一任的官职,不能自视高贵荣耀,为国为民即使丢了乌纱帽,也算不得是什么耻辱事,不要说地方官没多大作用,要知道地方治理的好坏,百姓是否安居乐业,全靠地方父母官。

这副对联语言朴实,感人肺腑,上联的核心是要正确对待百姓,尊崇“民为贵”,以百姓为天,爱民如身;下联的核心是要正确对待自己,以勤政为己任,造福一方。这种时时想为百姓谋利益的民本思想,非常难能可贵。

【07】商道无形,商道即人道;商品有形,商品即人品。

此联为康百万庄园的楹联。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河洛康应魁家族的统称。有明一代,康家子弟把河南的粮、棉、油等运销山东,又把山东的盐及海产品运销河南,康氏开始发家。此后,他们凭借黄河、洛河舟楫之便,搞航运贸易,经营盐业、木材、粮食、棉花、丝绸、钱庄、药材等生意。康氏家族横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富裕十三代四百余年,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沂、泾、渭六河,成为豫商典范。

此联意思是说,商品有其形状,而经商却没有固定的模式。从商,首先是与人打交道;从商,要先懂得做人;做人,要讲诚与信。经商的诚实守信即是做人的道理,商道即人道。

【08】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人生最难得者弟兄。

此联为马氏庄园的一副楹联。

马氏庄园,是有清一代两广巡抚马丕瑶的府第,庄园古朴典雅、雄浑庄重、布局严谨、错落有致,被学者誉为“中州第一名宅”。

马丕瑶,河南省安阳县西蒋村人,清同治元年进士。从代理山西平陆知县做起,先后任知县、知州、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直至最后巡抚两广,一路激浊扬清,被治下民众誉为“马青天”。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初八戌时,马丕瑶病逝于任上,终年65岁。马丕瑶膝下有四男三女,亦多远见卓识,留下“一门双进士,三代五英杰”之美誉。

这副对联上联的意思是说对父母尽孝是我们的本分事,即使父母有不是,我们仍然要一如既往地孝养他们。下联则力在表达兄弟之间的手足情深。

【09】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

清乾隆二年(1737年)丁已科状元于敏中(1714-1779年),曾在自己耕耘的菜园门口悬挂这副对联用于自勉,可以看出他当时虽然已位极人臣,但仍保持着勤耕苦读的习惯。

上联“今日正宜知此味”是作者告诫自己每天都要品尝勤耕苦读的滋味,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

下联“曾自咬其根”则为提醒自己当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磨砺成长的,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初心。

这幅对联文字简洁,却寓意深刻,它既可以作为修身养性的座右铭,也可以作为立德立功的警世恒言。

【10】三餐常思农夫苦;一饭不忘佛祖恩。

常州天宁禅寺,有“千年古刹”之称,始建于唐永徽年间。该寺悬挂很多精美对联,其中斋堂的对联:“三餐常思农夫苦;一饭不忘佛祖恩。”上联提醒世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下联启迪世人所取所得皆需懂得感恩。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