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为什么又叫“诗歌”?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才知道今后如何写诗

一. 好的诗是传唱出来的,诗名是你的佳作给的。

经常有人问:古代没有报刊杂志,他们的诗作,他们的诗名是怎样流传千古的? 悟空问答的作者们做出各种回答。都很有道理。

我以为作为诗歌有其特点。尤其在古代诗歌大部分都是能歌唱的。远古的诗歌靠传唱保留下来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人以诗传。诗人的大名也就流传下来了。

古代究竟不像现在,那时比较封闭,传播比较慢,流传总有个过程。互联网把人们的距离拉近。哪里发生什么新闻,一秒钟整个地球都知道。 古代的知名诗人靠的是真功夫——诗名靠的是他的佳作传唱。

诗,为什么又叫“诗歌”?

诗和歌连在一起,说明什么问题:说明诗曾经是能够歌唱的,说明诗和音乐曾经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

艺术起源于劳动,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在从事繁重的集体生产劳动时。为了协调动作和减轻疲劳,伴随者劳动的节奏,发出有节奏的劳动呼声——劳动号子,这就是最初的诗歌。

鲁迅

正如鲁迅所说:“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的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鲁迅这段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诗歌的起源,这“杭育杭育”的劳动呼叫,是诗也是歌,诗与歌在当初就是不可分的。

关于诗与音乐结合的情形,我国古籍中也有一些记载。

《吕氏春秋.古乐篇》: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淮南子·原道训》中有: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毛诗序》选段: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第一段话所说的“八阕”,指的是八部乐歌,说明远古的人民,是一面唱歌一面操着牛尾巴跳舞。 第二段话是说,众人台大木石发出的“邪许”的劳动呼声,就是鼓舞、协调动作的劳动的歌子。 第三段话是说,人们的感情动于中,就要说出来,平平淡淡地说出还不足,就要发而为叹息,叹息还不足,就表现为长歌,长歌还不足,就不知不觉的手舞足蹈起来了,所有这些记载都说明在古代,诗、音乐、舞蹈是三为一体,密不可分的。

《诗经》中的诗都可以入乐的。 司马迁说:“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郑櫵说:“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八音六律为之羽翼耳……古之诗今之辞曲也,若不能歌之,但能诵其文而说其义可乎?”

他分析《诗经》指出诗必须是能够歌唱的。

楚辞和音乐也有密切关系《九歌》就是屈原采用楚国民间祭神歌曲修改加工而成。是可以唱的。

两汉乐府诗,本身就是合乐的歌词。或者是先有诗后入乐;或者是先有乐谱后依谱作词。不论哪一种,诗都合乐,都可以唱。

魏晋南北朝以至唐代的许多诗人都继承了《诗经》、乐府的诗、乐合一的传统。他们写的诗都能唱

“旗亭会唱”的故事

有一个记载唐代歌妓唱诗的故事充分说明诗人的大名靠其佳作扬名: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 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讌。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曵,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辞多者,可以为优矣!” 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妓讴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半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一乐府。”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众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中紫衣貌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诸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涣即与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 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这就是有名的,“旗亭会唱”的故事。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人,到旗亭饮酒,恰好有十几个伶官也在那里会宴,王之涣等三人,私下约定,看歌妓唱的最多的是谁的诗,结果,唱了王昌龄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又唱了高适的“开箧泪沾臆”,又唱了王昌龄的“奉帚平明金殿开”。这时,王之涣指着一个长得最漂亮的歌妓说:“她如果不唱我的诗,我终身不敢与你们争高下”。果然这个美女唱了 《凉州词》一诗。当这个歌妓唱出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时候,三个人都哈哈大笑。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唐代诗人的一些诗是可以传唱的,在民间的不断传唱中,一代一代往下传,著名诗人才得以留名。

王维的《渭城曲》,被谱入乐府,当做送别曲广泛传唱,是有名的“阳关三叠”。他的《相思》等诗也是能够歌唱的。

李白的《清平调》,也是谱入乐府可以歌唱的。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笆篇。”(唐宣宗《吊白居易》) 白居易的《长恨歌》、《琵芭行》也是广泛传送和歌唱的。

李贺“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新唐书.李贺传》) 李贺的乐府诗也是能够歌唱的。

唐代,有许多诗,虽未入乐,但由于韵律严整形,音节铿锵,很容易吟唱的,如果谱以乐曲也就是能够歌唱的。

唐以后,诗的生命力走下坡路,代之而起的是宋词元曲

词,曲其实也是诗,只是体裁不同罢了。词、曲都起源于民间是合乐的歌辞,他们同音乐的关系,比乐府诗同音乐的关系更为密切。 乐府诗多是徒诗。由懂音乐的人,谱以乐曲,才同音乐发生关系,而词却是先有声后有辞,即先有曲谱而后依谱作词,所以叫“填词”。

柳永为例说明词是可以歌唱的:

叶梦得说:“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到了清朝被称为“国初第一词手”的纳兰容若的词也是能唱的。纳兰容若去世后,他的好友曹寅在《题楝亭夜话图》中哀叹到:“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

散曲是词的别体,也是元代韵文的主体。 散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原来是民间流行的小调,是经过艺术家陶冶而成的,如果说词在字句的多少上已经突破了五七言格律诗的限制,有了更多的自由。 那么,曲就更是极尽字句形态变化之能事,因此同诗比起来,词,尤其是曲,更适于歌唱。

通过 我们回顾一下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出,古典诗词,与音乐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诗经、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作品大多是押韵能唱的

人民的口头创作不单可以唱,而且最富有创造性,能唱出新的调调,当着诗的体裁在文人手中,趋于僵化的时候,往往从民间流行的新调调里,吸取营养,形成一种新的体裁,这种体裁由于是从民间来的,可以唱的,因而很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得到广泛的传播,像宋词元曲比之那些脱离音乐的宋诗、元诗就更受欢迎,影响更大。

文学史上的这种现象说明,人民群众是喜爱有韵、能唱的诗歌的

五四以后许多白话诗与音乐离了婚,不押韵、不能唱,像散文似的。 其结果 大大影响了新诗的流传,现在不少人能背出不少旧诗,可是新诗有谁能背出来呢,即使能背也背不出几首来,新诗同音乐离婚,不能唱,应该说是新诗,“迄无成就”(毛泽东语)的一个重要原因。

鲁迅对新诗不能“嘴唱”的状况是不满意的,他认为:“诗歌虽然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可惜中国的新诗大概是前一种,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来,唱不来就记不住,记不住就不能在人们的脑子里将旧诗挤出,占了它的地位。

显而易见,鲁迅是提倡嘴唱的诗,认为嘴唱的要比眼看的好,新诗应该有韵能唱

要发展我国的新诗,看来必须让诗与音乐合婚。

毛泽东要求新诗必须做到:精练、大体整齐、押韵。

毛主席要求新诗必须做到:“精练、大体整齐、押韵。” 鲁迅也认为:“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必依旧诗的,只要顺口就好。

做到了这些,新诗就可以嘴唱了,就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诗歌了

二.诗的语言是要锤炼的。经过锤炼的诗,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者光未然同志。在谈到新诗向民歌学习的话题时,他说:“诗人应当拿着自己的作品,到群众中去朗诵。是好是坏,一下子就明白了。”

如果你写的诗只有你一个人明白 别人不知所云。你自己留在日记中自己玩味好了。好的诗是会引起大家共鸣的。

真正的好诗应该在大街小巷传唱。许多民间歌手自己谱曲自己歌唱,如果能够长期传唱下去,那他就是真正的诗人。如果写出的诗句已成为我们共同喜爱共同吟咏,已经被视为名句来引用,并深深记在人民心中,这样的诗,这样的歌曲的作者就是大家认可的诗人。

山西、陕北、蒙古等民歌手至今深受大众欢迎,说明只有这些接地气的词曲才是大 家所喜爱的。那些躺在杂志里的铅字,只有经常传送在大众的耳边,打动在大众的心里才有它的价值

周杰伦谱曲,方文山填词的《青花瓷》、刘欢谱曲填词的《情怨》他们汲取了古典诗词和国粹京剧的韵味,他们的创作深受人民喜爱,他们就是当代的诗人。

著名诗论家、北大教授谢冕先生,在回答记者关于在中国当下的青少年启蒙教育中,为何“多用古诗而不用新诗”的问题时,他说:“因为新诗缺乏音乐性,缺乏节奏感,不容易背诵”。他说得很好。他的话指出了新诗的严重缺欠。

毛主席说:“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民歌,第二条古典”如今我国的歌曲发展的现状证明了伟人的预见是多么准确!是何等可贵!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在我国近代诗中有少数诗人做到了毛主席要求的新诗必须做到:

“精练、大体整齐、押韵。”这三条。

我以为只要做到了这三条,我相信经专业作曲家的谱曲完全是可以歌唱的。

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这首诗押韵、四行一节大体整齐。语言精练。再有诗句中蕴含着情意,是一幅有情有景的画面。有感染力。谱曲唱是完全可能的。

然而,不容乐观。尤其是近年来。 有些人的诗既不押韵也不精练,甚至连“大体整齐”也做不到。 诗歌之所以称为诗歌,它必须是 凝缩的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要在短小的篇幅里表现尽可能的多的内容,尤其要求有精美的语言,诗是语言的艺术,绝不可将随意的文章拆成行,拿来作诗。

我们应发扬古代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杜子美)和“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的精神。

我国有“诗以一字论工拙”的说法。

元代诗人萨天锡有:“地湿厌聞天竺雨,月明来景阳钟”虞道园见之曰:“诗信佳矣,但有一字不稳。'聞’与'听’字义同,盍该'聞’作'看’?唐人'林下老僧来雨’。又有所出矣。”萨听后“遂拜为一字师”。

在清代,有一些诗人因一字用的妙,竟得雅号的。譬如,王士祯著有《池北偶谈》和《漱玉词》,有“朗似桐花,妾似桐花凤”的句子,被时人号为“王桐花”

其实,“人以诗传”的现象不独清代: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以是得名;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浩然以是得名;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以是得名;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以是得名;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以是得名。

我们再看现代诗歌:

当我们想到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我们便记住艾青;

当我们想到诗句“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们便记住舒婷;当我们想到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们便记住顾城;

当我们想起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们便记起北岛。

我深味一百多年来新诗发展的艰难!我敬佩所有拿起笔来写诗的人们,因为在当今,他们仍有着未曾泯灭的可爱的心灵。作为诗之大国的后继人是可敬的!(哪怕他们还存在一些不足)。

我来到头条这个公正而又有着很大影响力的平台仅数月,使我目睹了现如今我国仍有着千千万万的诗歌爱好者在关注着我国诗的发展;有许许多多的诗歌爱好者通过各种渠道传颂着自己写的诗。高手在民间。互联网时代为诗歌的传播插上了翱翔的翅膀!这是李白杜甫想也想不到的。这是多么令人欣喜振奋的事啊!尽管如今我国诗坛存在某些不足。 我想只要我们都把精力放在如何促进我国诗歌今后如何发展这方面来,我们的新诗一定会繁荣起来。这便是我写这篇文字的初衷。

我以为诗歌的发展要——正本清源:诗的本质是什么?诗歌应具备哪些特点.......都需要大家讨论。

本文主要讲了两点:

一.诗,为什么又叫诗歌以及“人以诗传”的道理。

二.诗歌的语言需要锤炼。(针对当今诗歌语言存在的问题而写的)

懂得了这两个问题,也就懂得了如何写诗,才能成功。

本人所谈仅为管中之见,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0)

相关推荐

  • 《新世纪诗典》十周年纪念文集:宋壮壮《诗歌大学》

    诗歌大学 宋壮壮 写诗有10年了.有一次在小聚上,乌城说,现在写诗可能还是生命里需要这个.我开始写诗时的乡镇,书店极少,而且里面几乎都是盗版的武侠书.没机会接触诗,我还是开始写了,写的大多是貌似绝句的 ...

  • [唯美微刊]NO.066刘建彬作品《“网络诗歌”拯救了中国新诗》

    点 作者简介 "网络诗歌"拯救了中国新诗         是"网络诗歌"拯救了中国新诗,当初国内很多著名诗人扬言中国新诗会死亡,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新诗却 ...

  • 诗艺走笔:浅谈新诗的韵辙和音乐性(作者 周波)

    艺术起源于劳动.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在从事繁重的集体生产劳动时,为了协调动作和减轻疲劳,伴随着劳动节奏发出有节奏的劳动呼声(劳动号子),这就是最初的诗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 ...

  • 哲学在场的诗歌实验:读杨健民《拐弯的光》

    2020-12-26 按语 <细读>杂志由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公众号以<细读>杂志为基本平台,致力于推介各类"细读"文章,开辟一片以文会友的小园地. 本 ...

  • 传统诗词何去何从?(一)

           发布于2018-10-21 12:03点击:717 评论:8作者:友谊之花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传统诗词要适应当代,也必须有所创新.从<诗经>到清词,婉秀.壮丽.瑰奇.枯淡- ...

  • 【三秦文学】鹏 鸣:【元稹、白居易与新题乐府诗】

    元稹.白居易与新题乐府诗  作者:鹏 鸣 大致与韩愈.孟郊等人同时,有一批诗人在另一个不同的方向上也掀起了一股新诗潮.其显著特点,是以乐府-- 特别是新题乐府的形式,来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政治弊端,以期 ...

  • 《诗词曲联鉴赏创作22讲》目录

    要想赋诗填词,有没有好的指导书呢? 话说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汪古逊教授,退休后想学写诗,文学院的刘伯严教授先推荐他看王力的<诗词格律十讲>,不久后又推荐他看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刚出版的新书 ...

  • 《新世纪诗典》十周年纪念文集:庄生《我和新诗典》

    我和新诗典 庄生 从2010年开始写诗,2011年发表诗作于<葵>.我看到伊沙要在网易开办"新世纪诗典"栏目,每日推荐一首诗,我记得第一季头条诗,就是沈浩波的<玛 ...

  • 华山‖谈写诗——学习扎记

     谈写诗 --学习扎记 编写/华山 什么是诗? 诗,好比魔术师手中的方巾,能给人以无穹无尽的诱惑,令你兴奋!令你诧异!令你惊喜!诗是各种美和声音的交响.是呼唤真理的心声,是鼓动时代风云的号角,是记录生 ...

  • 读诗如得珍宝

    早上醒来后如果不急着上班,我会躺在床上或沙发上读一会儿诗.有时在晚上也一样.有时稍有空闲,也会随手摸到诗的刊物或诗集看上几首.我收到不少朋友寄来的诗集,也购买了国内外的一些诗人的诗.从少年时我就对那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