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工开物》去了解,清朝对中华文明的摧残到底有多严重?
最近备受好评的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期《天工开物》,却一度引发热议,原因就是其中生活在明末清初宋应星,晚年的发型变成了清朝的辫子。。。老实说,TF老Boys之一的李光洁演得还真不错,但宋应星三分之二的人生时光在明朝度过,《天工开物》也是明末成书,而且晚年也拒不仕清,结果直接给人整个辫子头,虽然历史上晚年的宋应星应该梳辫子了,但这种节目既然想表达宋应星的伟大,至少该尊重一下这位明朝遗老吧,真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宋应星出生的那一年,恰好是万历十五年。57年之后,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殉国而亡,不久清军入关。明朝中晚期,城市发展充分,出现了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但是另一方面却是政治僵化,土地兼并严重,这固然有自由的氛围,但是明清易代,一切“近代化”也就戛然而止,清朝让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形态大踏步后退。
《天工开物》这本科技著作,其中记载的大量的明朝科技成果,比如煤矿开采过程中如何排除瓦斯的技术,再比如锌矿冶炼技术,蚕种杂交技术,提花织布机等等,尤其是锌矿冶炼,在当时的世界是只有明朝的中国人才掌握的技术。这本书现在应该说非常有名,中学的课本里就有对这本书和他的作者介绍。可是述说完这本书的经历之后,我相信每一位中国人都会感到辛酸。
据说,民国初年,有一个人去查《云南通志》,发现里面讲冶炼铜矿时,引用到一本名叫《天工开物》的书,他想看到这本书的全貌,于是到北京的各个大图书馆去搜寻,结果一本都没有找到,又去询问各个藏书家,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本书。也就是说在经过满清将近三百年的统治之后,这本书已经彻底从中国消失,连知道这本书的人几乎都没有。
后来这个人偶然在一个日本朋友家发现这本书的日文版,于是他到日本的图书馆去查,这一查不要紧,发现这本书居然英,俄,德,日,法的各种译本,而且法国的还是全译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惟独作为《天工开物》故乡的中国却没有这本书,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本都没有,后来他在法国的国家图书馆里找到了《天工开物》的明朝的最初的原刻本,而这个原刻本是所有版本中印制最精美的。然后按照这个原刻本,《天工开物》这本书才在中国重新刊印。
明朝,这个被矮大紧称为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的“三无王朝”,这点值得商榷,虽然明末各种乱象丛生,社会动荡,但在满人入关之后,打着所谓吸取明亡教训的旗号,大刀阔斧的将中华文明大踏步倒退也是不争的事实。
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哪来的自信敢这么所
首先就是各种毁档案,毁书
王彬主编的《清代禁书总述》中,共收录3236种被满清统治者禁毁的书籍,这些书籍,我们今天多数只能看到书名了,内容完全不得而知。从乾隆37年开始编修的《四库全书》,以修书名义对全国的书进行审查,江西是重点审查区域,《天工开物》在待检查名单上,能上《四库全书》目录的书属于合格,《天工开物》没上,但也不属于禁毁书目,属于孤儿书,这种书不会再刊印,大部分只会放在角落慢慢腐烂。
四库全书。毁书无数
《天工开物》为什么上不了目录,文字狱嘛,书里面有一些我朝指大明,夷虏指满清的内容,再就是《四库全书》本身对科技类书就是忽视的。总之《天工开物》在清代没有被禁绝,但也确实在清代没什么传播,不然洋务运动时,张之洞建造汉阳铁厂也不会犯那种低级错误。
汉阳铁厂要建在总督衙门能看到的地方
除了焚毁书籍,满清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和删改。目前明代档案仅三千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朝的官方文书(其中很多已经被满清修改过)。其余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经全部被销毁了。为什么我们今天从书中看到的明朝皇帝个个奇葩,清朝的修书史官们想来出力不少。
明朝皇帝个个奇葩,怎么会延续276年?
满清从康熙年间起,就已经找不到西方各国的具体位置了,明朝出版的《舆地山海全图》《舆地图》《山海舆地全图》《缠度图》这些明代“世界地图”不仅有与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的交流的痕迹,还有许多中国自己的独立发现,可满清居然连“佛郎机”都不知道是哪儿,把住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叫“澳门夷”了事,仅此一项可以窥见其倒退程度之大,倒退时间之早。
坤舆万国全图
清朝虽然成功地避开了加入大航海时代,却享受了大航海时代的红利,比如历来不盛产白银的中国,突然白银多了起来,原因就是墨西哥银矿的银子大量流入中国;而所谓的康乾盛世,人口激增,很大原因是在明朝传入中国的玉米,红薯,土豆等开始大量种植,解决了粮食问题,要知道这些作物比中国传统的粮食作物产量要大得多。
山海舆地全图
武备也在倒退
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西方列强打得找不着北,但在明末可完全不是这样,崇祯六年就在福建料罗湾痛殴了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殖民者。但清朝的史书对料罗湾海战记录甚少,大概是因为此战的指挥郑芝龙降清后反被杀得不光彩结局,而事实上,料罗湾海战绝对可算得上是东西方海上力量的大冲撞,荷兰几乎动用了在远东地区所有的舰队,面对日薄西山的明王朝仍不能战而胜之。
料罗湾大海战,中西方第一次决战
反观清朝呢?嘉庆四年(1799)曾改造一百六十门明朝的“神机炮”,并改名为“得胜炮”,试放之后发现其射程竟然还不如旧炮。要知道,这160门大炮,已经是150多年前的玩意了。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抗英,其好友龚自珍献出了先进的秘密武器,竟然是明朝火炮。。。
明代火炮
火器倒退,战船的建造就更扯了。明朝天启年间的《武备志》“战船”篇记载,作为明朝水军战船的福船,由大到小,一共分为六个型号:最大的是一号福船,吃水二丈(6.6米);二号福船,吃水最少一丈(3.3米);三号哨船;四号冬船,也叫海沧船,吃水七八尺(2.475米);五号名鸟船,六号名快船。而到了清代,主力战船成了鸟船,就是因为技术上造不出来了嘛。
电影《大明劫》还原明代火炮
国民性格扭曲
清朝统治者一上台就将理学重归官方学派,并且将阉割过的儒学也就是程朱理学奉为唯一的主流学派,其他的儒学都是官府的严打对象,程朱理学将压制人性发展到了极致,而清朝也利用这种只讲规矩的学术,弱化了百姓对满清的仇恨。
程朱理学摧残人性
清朝摧毁了儒学的主干还有其他一些强大的枝干,只留下了程朱理学一条弱枝,这就导致知识分子的性格发生了重大转变,明朝时期敢于顶撞皇帝的人大有人在,而到了清朝都变成了奴才,皇帝一家独大,国民的性格发生了严重的扭曲。晚清落后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此,百姓麻木不仁的原因也在于此。
最后,《天工开物》这种科技工艺类百科全书,我们大多数可能根本看不懂,也用不到,但同样是明末的作家的张岱所著《夜航船》,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却可以看下。《夜航船》并非高深莫测的古书,而是用较为浅显的文言叙述四千余个文化常识段子,这些条目绝大多数都是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所必须熟知的内容。虽然也收录了一些现在看来荒诞不经的内容,但作为古人的情趣笑谈,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的一些文化状况,也未尝不可以看看。
~历史造饭处,每天聊点不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