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兴隆华侨农场
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诗人郭沫若1962年2月来兴隆视察,面对兴隆的秀丽山水,面对广大归侨不畏困难,创建家园的精神,感慨万千,并赋诗一首:
去国迢迢作客佣,归来重作主人翁。卧薪尝胆同舟乐,自力更生创业雄。
多种经营多并举,一年垦辟一兴隆。太阳河畔歌声发,物内桃园在此中。
今日的兴隆,街道宽敞整洁,楼房林立,游人如织,人民生活安定幸福。正如已故电影艺术家蔡楚生所咏:
南海明珠漾金波,太阳河上起雄歌。兴隆于今成乐土,万房侨亲幸福多。
兴隆华侨农场创建于1951年9月。1951年10月11日,广东省委派三名干部带领700多名受英帝国主义迫害的马来亚归侨,分三批抵达兴隆安置,组织难侨生产自救。1952年9月1日,兴隆华侨集体农庄成立。1955年9月,中共广东省委作出“兴隆华侨集体农庄的性质是国营农场性质”的决定。经筹备,1956年2月1日,正式宣布改制为国营农场。1958年9月,农场改制为“兴隆人民公社”,其地域包括南桥、南林、东和、牛漏等周边场乡。1959年6月兴隆人民公社解体,恢复“国营华侨农场”。1960年6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兴隆改编为“二师八团”。1974年9月,兵团解散,兴隆华侨农场划归广东农垦系统管理,1978年9月,兴隆从农垦划出,归广东省侨办、广东省华侨农场管理局管理。海南建省后,归属海南省侨务办公室管理(现为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五十年来,兴隆先后安置了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归国华侨10,000多人。
五十年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农场的各项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农场固定资产达2.3亿,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00多万元,职工年劳均收入4000多元,职工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兴隆华侨农场已发展成为农、工、贸、旅游综合发展的国有华侨企业。
兴隆华侨农场创建以来,一直以橡胶为主业,橡胶产品的收入在农场经济成份中占主导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经济交往的增多,国家对橡胶产业政策的调整,橡胶作为主要产业的优势已失去。农场审时度势,对产业结构及时作出调整。1993年2月,省政府批准兴隆创办华侨旅游度假城。农场以此为契机提出了“以旅游为龙头,以热作农业为基础,带动和发展其他产业”的战略思想,解决了发展方向的问题。使农场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农场还根据国家“十五”发展计划的要求,结合农场自身实际,制定了农场“十五”发展规划。农业方面,仍以橡胶生产为主,力争2005年橡胶种植面积4.5万亩,年产干胶2200吨。同时扩大热带水果的种植面积。农牧业生产计划2005产值达到2037万元。旅游业方面,目前农场有二家宾馆,年收入1500万元,计划2005年达到187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6425万元,计划2005年达到7300万元,职工住房2005年要达到430102平方米。
兴隆人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过上温饱的生活,但离小康仍有距离,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的召开,为兴隆吹响了奋进的号角,具有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归侨儿女,决心抓住机遇,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把兴隆华侨农场建设成“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新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