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甘草汤——肝气不升,心悸失眠,医案5条

心悸失眠——冯世纶医案

李某,男性,30岁,某县会诊病例。心慌惊悸已三四年,眠差易醒,常自汗出,苔薄白,舌尖红,脉浮弦数。证属心气不足,水气凌心。治以温阳降逆,于桂枝甘草汤加味:

桂枝30克,炙甘草15克,茯苓15克。

结果:上药服三剂诸症减,继服三剂心慌惊悸全消。(冯世纶等.经方传真.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51)

医案解要:仲景治疗心阳虚常用桂枝、甘草,可见桂枝甘草汤实为温养心阳的基础方。本案加获苓有二用:一是茯苓有安神之功,二是茯苓能健脾利水,加入方中可以增加全方药效,起到标本兼治之作用。《名医经方验案》

论:本案是心气不足,但不是水气凌心。

10心律不齐——门德纯医案

李x,女,29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早搏。自述:心悸气短,活动则更甚,头昏易惊,全身乏力。予服桂枝甘草汤:桂枝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二剂后诸症大效,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又服二剂而无恙。《名方广用》

论:清阳脱陷,木气不升,则郁冲心悸。浊阴不降,则肺逆气短。木贼土困,所以全身乏力,胃气不降,则阳厥头昏,胆逆失根则惊生。清阳脱陷者,阳亡土败,脾陷则胃从,肝陷则胆从,所以见上下之症。

11自汗心虚悸

沈某妻,病经一月,两脉浮虚,自汗恶风。马元仪予黄芪建中汤一剂而汗止。越日,病者叉手自冒心,脉虚濡特甚,再投桂枝甘草汤一剂而已。(《续名医类案》)《万生友医学丛书》

论:两脉浮虚,自汗恶风,此是桂枝汤证。没能小便不利,筋惕肉润,汗出不止,此不是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解表则已。越日病者叉手自冒心者,汗出阳泄而神虚,土虚阳陷,清阳不升,神虚不安,所以叉手冒心,以安其心。桂枝甘草汤,培土疏木,升清阳之脱陷,阳升神足。

  心悸者木冲,手冒心者神虚。此自汗多亡心液,而心虚悸者,不是扶子补阳,而是培土疏木,以木化火。

12叉手冒心证——许叔微医案

乙巳六月,吉水谭商人寓城南,得伤寒八九日,心下惕惕然,以两手扪心,身体振振动摇。他医以心痛治之,不效。予曰:此汗过多所致也。仲景云: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所以然者,以重获汗,虚,故如此。又云: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证。予投黄芪建中、真武3及甘草桂枝,渐得平复。《伤寒九十论》

13胸悸而痛

林某,男,39岁。1960年8月10日门诊。自诉胸悸而痛喜按,十多天来服许多止痛药均罔效,大小便正常,时有自汗出。

诊其六脉微缓,舌自滑。断为虚痛,用桂枝甘草汤(桂枝18克、甘草9克)顿服,服后痛即消失。(《福建中医药》1964年5期封底)《经方研习》

14眩晕(体质性低血压)——刘永会医案

秦某某,男,46岁。因头晕乏力4年,近20余日加重,于1978年7月30日住院。4年来血压一直偏低,伴有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健忘,周身乏力,心悸,心前区压迫感,用西药治疗无效。体检:血压85/58毫米汞柱,余无异常。诊断:体质性低血压。处方:甘草15克,肉桂15克,桂枝15克,五味子25克。水煎,早晚服2次。

4日后血压有所上升,症状减轻。一周后血压升为110/85毫米汞柱,症状消失,睡眠明显好转,自觉周身有气力,精神愉快。巩固治疗一周出院,后未复发。

按语:本案为虚性眩晕,由清阳不升所致。《灵枢?口问》篇曰:

“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故以桂枝甘草汤温补上焦阳气;又加肉桂、五味子以阴阳并补。阴充阳升,清窍得养,而眩晕自除。《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论:本条医案诸症,都是些清阳不升之象。清阳不升,即肝气不升。木贼土困,所以周身乏力,清阳不升,肝气郁冲,所以心悸,肝病胆从,所以胸前压迫感,头晕眼花,失眠健忘。阳明瘀血条,健忘者,血瘀内阻,肺魄生水而不藏,阳泄而神飞也。失眠者,是卫阳失藏也,而健忘者,也是卫不入阴,阳神失藏之象也。

15癫疾——李自召医案

李某,女,21岁,1983年8月17日初诊。其母代诉:年前与母吵嘴而病,开始郁郁寡欢,不欲多言,后寐多不醒,呼之不应,或昏昏欲睡,或语无伦次,时轻时重。多次求医诊治,屡用理气泻下之品,病无起色,迁延至今。见患者发育正常,面容呆板,两手交叉护胸,问其故,但言心中害怕,耳中如物阻塞,脉浮大,舌淡苔白。病为癫疾,证属心阳虚损。处方:桂枝45克,甘草20克。2剂,水煎。

服1剂,精神好转。2剂而嗜睡除,言语增,病情稳定,心悸耳塞消失,自云如梦一场。效不更方,继服2剂,彻愈。

按语:癫疾属阴,非阳药不化。本案原为肝郁,怎奈屡经泻下,心阳必伤。证见叉手按胸,心悸耳聋,乃桂枝甘草汤证无疑。然沉疴久病,又非重剂而不能起,故倍增药量,功专力宏,单刀直入,效如桴鼓。经方之妙,莫过于此矣。

论:这不是癫疾,此为清阳不升,而浊阴填塞之象,病有耳塞,位于头部,所以定位为癫疾。从本条医案看,桂枝甘草能治耳沉耳背,应该很有效果。这种类型的耳沉耳背是渐渐变沉变背的,不是突然发生的,突然发生的要考虑少阳病提纲,另外还要看内伤外感,与患者年龄来论。清阳不升,七窍不灵,则视听渐失。  

  本条医案,又没发汗,也无自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清阳不升,仅是吵嘴,似证据不足,是不是正值经期下血,又加吵嘴而见此症。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