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正月打雷,坟谷堆”,下雪又打雷好不好?有科学道理吗?

多年前有一部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动画片,相信只要主题曲一响起来大家就会跟着唱:“打雷要下雨,雷欧,什么下雨要打伞,雷欧,这我也知道 天冷穿棉袄,雷欧,天热扇扇子……”虽然歌词很直白但却道出了大自然的运行规律。

相信但凡有一点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只有夏季下雨的时候才会电闪雷鸣,那么为啥下雪也打雷呢?到底是啥原因导致的呢?

俗语说“正月打雷,坟谷堆”有道理吗?下雪又打雷好不好?有科学道理吗?其实,很多农村俗语都和风霜雨雪息息相关。

第一、下雪又打雷的原因

在北方地区除了冬季之外,夏、春、秋三季都能听到雷声,狂风暴雨中伴随着电闪雷鸣,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

但要说冬季打雷可就是耸人听闻的事情吗?因为打雷这种天气不可能是冬季的“标配”。然而,任何事情你都有意外。

在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俗语中,可以看到很多冬季打雷的奇葩现象,例如,“大雪纷飞伴惊雷”是不是和奇特呢?

过去由于没有天气预报,所以人们只能通过节气去判断天气,所以每一个不同的节气都对应着不一样的季候。

古人们常将节气中的“惊蛰雷”称为“春雷”,由于惊蛰节气一般都出现在正月或二月,所以正月里出现的雷则是“冬雷”,又可以称为“冬打雷”或“雷打雪”。

看过这个解释之后想必大家都会恍然大悟,原来这里面还存着这么多的门道。民间流传着很多“雷打雪”的说法。

例如,“正月打雷,遍地是贼”、 “正月雷,民不炊,为丧为疫”;以及“雷打雪,牛死绝”、“正月打雷,坟谷堆”等。

可见正月或者说冬季打雷,一般都是在立春之后,而惊蛰则是立春、雨水之后的节气,所以应该是春季打雷才对。

第二、正月打雷,坟谷堆

民间传说农历二月二被称为“龙抬头”的日子,四大龙王于正月初一回天庭过年之后,要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在龙宫欢度元宵节,一直到二月二才正式行云布雨,所以才能听到轰隆隆的打雷声。

传说如果在正月听到雷声,那么人间一定会发生灾祸。而龙王由于提前结束休假,所以便会有怨气,而且还会迁怒一整年,那么这一年就很难风调雨顺。

这就会影响秋季的收成,所以正月打雷的现象非常不正常,但如果从科学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可以发现正月打雷是因为遭遇了强冷空气。

当低层暖而潮湿的空气,遇到了强冷空气产生强烈对流,这样就会形成雷声。其实,一年四季打雷都属于正常的天气现象,只不过正月打雷的情况极少。

而俗语“正月打雷,坟谷堆”,则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曲解。这句的意思指的是正月里打雷,可能会预示一整年的收成都不会太好。

其实,由于过去生产力比较低,所以农民只能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一旦出现了气候灾害,那么就意味着可能会请颗粒无收,饿死人的现在也时候发生。

其实,类似的俗语还有很多。例如,“正月打雷,遍地是贼”,“正月打雷秕壳飞,二月打雷谷堆堆”等。

原因就在于正月时虽然已经立春,并且历经雨水和惊蛰两个节气,但是整体上天气还是比较寒冷的,这样就可以将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卵冻死,这样对春耕后的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

如果正月打雷则说明暖空气提前到来,这样会导致一年中虫害频繁,所以对农作物得收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说“正月打雷”的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容易诱发自然灾害,并对秋季收成造成极大危害。

所以农民们才不希望正月打雷,等到二月份的时候万物复苏,此时如果春雷滚滚,就比较符合“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总而言之都是为了农业生产不受影响,然后多打粮食才不至于挨饿。可见农村俗语或农谚,都是农民的经验之谈,同时也是他们的一种美好的期盼。

结 语

农谚的出现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在科学种田尚未出现的古代社会,人们只能听天由命、靠天吃饭。

因为古代没有办法改变自然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破坏,所以才会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农谚和俗语,目的就是为了提醒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