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狠人!生前逆天改命,临终为了破案,竟将自己五马分尸!

作者良文师先生

文章来源于良文师
中国历史上有个非常厉害的狠角色,他胆大包天,敢跟国君的母后有染,国君知道了非但不惩罚,还更加敬重他。
他草根出身,平生只求荣华富贵,从不谈仁义道德,却凭一己之力,掌控天下大势长达15年之久。

说到这里,你简直要怀疑到吕不韦头上了,非也。

你一定听过头悬梁和锥刺股的故事,这两个典故其实发生在不同时代,其中又以锥刺股更加生猛。

你想,为了学习不犯困,竟用锥子扎自己大腿,不难看出此人必定是个狠角色。

这个一言不合就自残的猛人,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苏秦。

苏秦的成就有多厉害呢?

他有句名言: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

苏秦亲手促成了合纵抗秦的联盟并担任盟主,被除秦国之外的其他六个国家全部封为国相,一个人同时佩戴六国的相印。

以人臣身份,权力达到这种地步,可谓登峰造极。

但这份彪炳史册的成就背后,却充满了心酸、挫折、和悲壮。

当年苏秦家里以务农为生,用今天的话说,基本算是一枚屌丝。

但这枚屌丝有颗非常不安分的心,他到齐国求学,拜鬼谷子为师。

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一无所成,穷困潦倒地返回了家乡。

在中国自古至今,你不出去闯荡便罢,一旦出去了,那么返乡时大抵只有两种情况,要么光宗耀祖,要么就是被人戳脊梁骨。

苏秦就属于脊梁骨被戳断的那种。

他以为返乡会如《故乡的云》——“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结果故乡没有云,只有唾沫星。

就像《悟空传》里今何在描写的花果山,当孙悟空被擒之后,那里不再有鲜花和瓜果,只剩下了枯骨、山火、和孤魂野鬼。

苏秦返乡后遭受的冷遇,可谓是经典版的中国式屌丝返乡标准版本。

不但乡邻们瞧不起,就连家人都冷落和奚落他,包括父母、妻子,以及兄嫂。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处最柔软的地方,那个地方叫做家。

一旦心中那份最后的柔弱被攻破、抛弃、和践踏,那么这个人从此以后基本只会形成两种性格特质:要么大彻大悟,彻底放下对红尘的眷恋;要么冷酷无情,倒行逆施,六亲不认。

苏秦属于前者,汉武帝时期的主父偃则是后者。

无论看破苍生还是六亲不认,二者的共同点,都是心死了。

因为最痛的伤害,不是来自外敌,在心口上捅刀子的往往是亲戚朋友,对苏秦脸色最难看的,是他的嫂子。

苏秦的心死了。

如果那时有单人公寓,打死苏秦他也不会住在家里,可他已经身无分文,又能去哪里呢?

好在苏秦虽然心已凉透,但脑子却没死。

他闭门不出,发奋读书,继续研究天下大势。

跟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苏秦的定位非常明确,只有四个字,那就是:荣华富贵。

他说:从师受教,埋头攻读,如果最终不能换来荣华富贵,那读再多书又有什么用呢?

这种话,儒家是绝对不会说的,但苏秦是纵横家,一个最纯粹的纵横家。

如果说第一次出山的苏秦,身上还带几分理想主义色彩,那么重出江湖的他,则已经变成了一个纯粹为了名利而奋斗的冷血机器,他将用毕生所学,去追求荣华富贵。

我们看小说,往往主人公受辱之后卧薪尝胆,练就绝世武功之后,一重出江湖便能威震四海,然而现实中,完全没这么简单。

首先,你未必能练就绝世武功,世上人千千万万,有人不惜把自己宫了都没成,凭什么就轮到你练成神功呢?

其次,就算你练就绝学,也未必就能出头,所谓时也运也,是金子也未必就能发光,被埋在地下的不计其数。

苏秦的二度出山,并不是一帆风顺,同样是经历了一波三折,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才得以艰难破局。

他首先去游说周显王,被拒。

所谓远来的和尚好念经,苏秦是东周洛阳人,周显王就在家门口,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谁忽悠谁呢?

于是他又向西到了秦国,鼓动秦惠王建立帝王大业,吞并天下。

是的,后来亲手缔造了六国合纵的苏秦,最初本是建议秦吞并六国的。

但当时秦国刚处死商鞅,十分痛恨游说的人,所以并没有任用他。

遭拒之后,他转变策略,开启了合纵六国共同抗秦的计划。

我们看历史,经常会有这样的情节——某位托孤老臣临终前跟主子说:某某很有能力,你要么用他,要么就杀了他,千万别留后患。

比如魏国丞相公叔痤临死之前,向魏惠王推荐让商鞅当国相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他说商鞅这个人很厉害,你要么重用他要么杀了他,总之不能让他为外国效力。

可惜魏惠王没有采纳,后来商鞅入秦,干出了千秋大业。

从这点看,对古代帝王来说,这个“要么重勇要么杀”的逻辑,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当时秦惠王重用了苏秦,战国的历史将被重新改写。

苏秦在秦受挫之后,又去了赵国,但赵肃侯的弟弟奉阳君不喜欢他,于是他又去了燕国。

在燕国,苏秦足足等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得以被燕王(燕文侯)召见,这次他终于把握住机会,成功说服了燕文侯,为自己的合纵大计拉到了天使投资。

在拿到第一笔赞助之前,二度出山的苏秦经历了在周王室、秦国、和赵国的连续三次失败,以及在燕国一年多的苦苦等待。

这种连续的挫折和煎熬,换一般人早就绝望了,但苏秦没有放弃。

因为他已无路可退,还能再去哪里干什么呢?难不成再次返乡?

我相信就算打死苏秦,他也不会再回家。

当年我身边有些朋友留在了国外,有些是确实喜欢欧美生的活方式,有些则是因混得不好,感觉无颜见江东父老,索性不回去了。

有的时候,成功是逼出来的。

2000多年以后,西湖边一位后来“悔创阿里”的小马同志,在经历了连续30多次被拒之后,终于成功拉到了风投,颇有几分当年苏秦的味道。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非常之人自有非常之道,敢走非常之路。

燕国是苏秦的龙兴之地,他的人生从此彻底开挂,开启了超级逆袭之路。

燕王全盘接受了苏秦的建议,并为他提供车马钱财,让他到赵国游说,继续推进合纵抗秦政策的落实。

苏秦是怎样成功说服燕王的呢?

他的方法,其实跟今天一些保健品销售们套路如出一辙,就是先往死里吓唬你,然后再兜售自己的产品,苏秦的产品就是合纵政策。

保健品卖手们通常会先对老年人讲:你这是病,得治呀,不治麻烦就大了!

在老人们担惊受怕之际趁机道:我这里正好有个对症产品,保证药到病除,长命百岁。

诸如此类,促单成功率极高。

这倒不是说保健品不好,而是要适量和对症,优质的保健产品,我自己及家人也是有使用的。

人在不同年纪有不同的需求,对老年人来说,最大的需求就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这是人性,屡试不爽。

苏秦准确地抓住了痛点,他告诉燕王:燕国今天之所以没有战争侵扰,主要是因赵国夹在秦燕中间充当了缓冲带,所以应该跟赵国交朋友,联手抗秦。

先吓唬你,然后再指一条生路,人在这种情况下是很容易被打动的,所以燕王对苏秦言听计从,也就不足为奇了。

更主要的,是苏秦的策略确实符合燕国的利益,这是苏秦能够说服燕王的根本原因。

此前苏秦劝秦惠王吞并六国之所以失败,是因当时秦国羽翼尚未丰满,不适宜高调宣扬对外扩张的野心。

等苏秦完成六国合纵,秦国已别无选择,不得不施行连横政策,所以相较张仪的连横工作,其实苏秦的合纵政策执行起来难度要大很多。

说到张仪插一句,据《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苏秦出道早于张仪,且苏秦在推行合纵的期间,有意“养狼”,暗中赞助张仪实施连横,师兄弟二人联手将天下诸侯玩弄于股掌之间。

但近代有学者认为《史记》关于苏秦用计让张仪入秦的记载有误,理由是根据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推算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张仪死于公元前310年,由此得出张仪出道早于苏秦。

我们此处姑且不去论究各版本的真伪,总之有一点是所有史料都认可的,那就是苏秦和张仪,基本代表了合纵和连横政策的最高水准。

合纵,就是联合六国共同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因此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

连横,则是指秦国自西向东与各诸侯结交,自西向东为横向,故称连横。

为了方便理解,我为大家手拟了一份地图,画功有限,还望海涵。
苏秦说服燕王之后,又再度返回赵国。
这次他跟赵王(赵肃侯)只说了两点:

1、您很圣明,但你弟弟嫉贤妒能,现在他挂了,所以我才来跟你重新唠嗑。

2、赵国只有联合六国,才可以有效地制衡秦国,成就霸业。

赵肃侯如梦初醒,于是赶紧给苏秦拨款,让他立刻去联合其他国家。

有了两个国家做后盾,苏秦一发不可收拾,他随后连续成功说服了韩国、魏国、齐国、楚国。

苏秦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不但能找准痛点,还能用不同的方式搞定。

对韩国,他用了激将法,激怒韩宣王合纵抗秦。

对魏国,他用了离间法,从人臣自私的角度告诉魏襄王,不能光听那些宣扬连横的大臣们瞎忽悠,攻破了魏襄王的心理防线。

对齐国,他先喂齐宣王吃了一颗定心丸,说秦国不可能越过赵魏来攻打齐国,然后又说在这种情况齐国居然臣服于秦国,是令人蒙羞的。对楚国,他则直接恐吓楚威王,说六国当中,其他伙计们都已经上车了,你再不来可就晚了。在苏秦的逆天操作之下,六国终于合纵成功。

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盟主,同时担任六个国家的国相,权倾天下。

这次,他终于能够再次回家了,以另外一种方式:衣锦还乡。听闻苏秦归故里,各国都派使者相随,车队浩浩荡荡,气派堪比周显王。

周显王听说之后十分震惊,赶紧派人为苏秦清扫道路,并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劳,一时间光宗耀祖,风光无限。

这次,家人的态度发生了360度大转变。

他的父母郊迎三十里,妻侧目不敢看他,嫂子不敢抬头,蛇行匍伏,小心伺候他用饭。

苏秦笑着问嫂子:以前你对我无比傲慢,现在为什么这么恭顺呢?

这就是成语“前倨后恭”的来历。

他嫂子趴在地上,弯曲着身子,匍匐到他面前,脸贴着地请罪说:因为我看到您现在地位尊贵,财大气粗。

苏秦于是感概叹息道:同样是我,富贵了亲戚们就敬爱我,贫贱时就怠慢我,何况别人呢?假如当初我在洛阳近郊有二顷良田,今天哪能佩戴六国相印呢!

苏秦返回赵国向赵王汇报道贺,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历史上获这封号的几位貌似都…),给秦国下了《纵约书》,使得秦兵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或许是权力滋长了苏秦的胆色,后来他竟与燕易王的母亲(燕文侯的夫人)私通。

燕易王知道后,大概是由于忌惮于苏秦的权势,非但没有追究,反而对他更加优待。

但苏秦毕竟心虚,于是就跟燕易王说“我留在这里,不如去齐国,对燕国的好处更大”。

燕王答应了,于是苏秦对外制造了得罪燕王的假象,去了齐国,被任命为客卿,依然受到重用。

但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齐国大夫们为了跟苏秦争宠,派人刺杀他,苏秦虽然跑掉了,但身受重伤,命不久矣。

临终前,为了捉到凶手给自己报仇,苏秦想出了一个十分狠辣的计策。

不是对别人狠,是对自己狠。

他对齐王说:我就快死了,我死之前,请您把我当街五马分尸示众,就说我是燕国的间谍,在齐国谋乱被处死,这样凶手一定会出来领赏,到时候杀了他给我报仇。

于是齐王就按照苏秦的说法做了,凶手果然忍不住站了出来,齐王于是杀死凶手为苏秦报了仇。

苏秦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纵横家代表之一,他草根出身,却通过奋斗逆天改命。

他谋深似海,凭一张嘴就能顷邦覆国,靠纵横之术维系天下平衡达十几年之久,可谓一代英杰。

他的两个弟弟苏代和苏厉,受他影响,也发奋研究纵横之术,皆有大成,都名动天下,且最后终养天年。

其实任何家族都是如此,第一代打江山的人最辛苦,也最危险,后辈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则会省很多力气。

苏秦临终前为了给自己报仇,竟然能彻底放下名誉,宁可承担着间谍的污名和最惨烈的死法,这种不顾一切的疯狂,是儒家们打死也干不出来的。

或许,一切都是因为苏秦的世俗之心已经死了,在当年用锥子扎自己大腿的时候,可能就已经死了。

这种惨烈的告别方式,是苏秦对这个人情淡漠的社会,最彻底的决绝。

一代纵横奇才,虽然中道陨落,但历史铭记了他的光华。

他的名字,即便因没能善终而受到了一些诟病,但依然闪耀在历史的夜空之中。

熠熠生辉,星光璀璨。

(打赏条鸡腿,干活不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