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鸽事

紫禁城鸽事

一、引言

鸽子(图1)又名鹁鸽,是一种羽毛鲜艳、善于飞行的鸟。我国有着悠久的养鸽历史。汉代经学家郑玄所撰《周礼注疏》卷四载有“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六禽:雁、鹑、鹌、雉、鸠、鸽”,可说明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饲养鸽子的习俗了。古人养鸽子的用途丰富。据五代学者王仁裕等人所撰《开元天宝遗事》卷上之“传书鸽”记载,唐代政治家张九龄年少时,曾把书信系在鸽子脚上,让鸽子将书信送至指定地点;这是鸽子用于通信的较早史料记载。根据元代政治家脱脱等人撰《宋史》卷四百八十五之“夏国上”记载,庆历元年(1041)二月,夏景宗李元昊率兵在渭州(今甘肃平凉一带)与宋军交战时,曾利用鸽子当作讯号工具,歼灭了宋军;这是我国古代关于鸽子用于战争的较早记载。据南朝梁官员沈约所撰《宋书》卷二十九之“符瑞下”记载,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在甘肃酒泉延寿地区出现了白鸽,被作为贡品献给了皇上;该史料可说明至少在晋朝,鸽子就被当作了宠物饲养。此外,明代官员张万钟所撰写了《鸽经》,这是我国较早的一半关于鸽子的专著。书中主要介绍了鸽子的生活习性、花色品种、飞放与翻跳的品种等内容。紫禁城是明清帝王执政和生活的场所,鸽子是宫中饲养的动物之一,其用途多样,成为宫廷生活的重要内容。

图1  鸽子

二、养鸽场所

紫禁城内有专用的养鸽子场所。如明代官修编年体史书《大明实录·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七十六载有“西华门(外)等处鸽子房”;明代官员张廷玉等人编撰的《明史》卷八十二记载,明弘治十五年(1502),明孝宗为节用爱民,放飞了西安门大鸽等宫廷豢养的动物,以减少国家开支;以上可反映明弘治时期,宫中养鸽场所在西华门外、西安门附近。明代崇祯时期文人呂毖所撰《明宫史》卷一载有“曰西安里门,甲字等十库,曰司钥库、鸽子房”,可进一步说明鸽子房位置在西安里门,即今西什库大街稍东位置。该位置位于西华门的西北角,距离西华门约2公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务府全宗》,其中乾隆三十六年(1771)正月二十六日(档案号:05-0285-052)记载,清代宫廷在景山也有饲养鸽子的场所,饲养鸽子40只。《清代御制诗文全集·清仁宗御制诗三集》卷三十二载有嘉庆的《遂初堂》;“乔松荫闲院,驯鸽语回廊”,可反映嘉庆年间宫中有驯鸽,其饲养场所位于乾隆花园的遂初堂附近。乾隆年间的内廷大学士鄂尔泰等人编纂的《国朝宫史》卷二十一还记载了清代鸽子房的管理人员,即由仓震门首领管辖,有3命太监专门喂养。另据金易、沈义羚所著《宫女谈往录》之“玉堂春富贵”记载,慈禧曾在颐和园养了一群鸽子,由专门的太监负责。

宫中鸽子的食物主要为谷类。如《大明实录·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七十六载有鸽子“日支菉豆、粟、谷等项料食十石”。其中,“菉豆”就是绿豆。“石”为重量单位,1石约为6.25公斤。由上可知,西华门外的鸽子房养的鸽子每天光吃粮食就需上百斤,数量可谓多。另《宫女谈往录》之“玉堂春富贵”记载鸽子的伙食,主要包括高贵的饲料,如精稻米、绿豆、黑豆、带壳高粱,绿茶叶、甜瓜籽,以及很多不外传的宫廷秘方。

三、养鸽用途

紫禁城里养鸽子的用途较广泛,除了食用外,主要表现在性教育、赏玩、娱乐等方面。

“性教育”是紫禁城内养鸽子的主要原因之一。古人认为,鸽子属于易发情的动物。宋代官员陸佃所撰《埤雅》,其中卷九“释鸟”载有“雀鸽鸳鸯雀,固物之淫者也。今鸽喜合,凡鸟皆雄乘雌,惟此鸟雌乘雄”,可说明鸽子喜好交配,且交配时与别的鸟类不同,是雌鸽在上、雄鸽在下的交配方式。紫禁城的统治者希望通过鸽子等动物发情时的相互追逐、吸引的动作,来启发性启蒙阶段皇子的性意识。清代文人抱阳生所撰《甲申朝事小纪》卷十之“禁御秘闻三十四则”,其中载有“国初,设猫之意,专为子孙生长。深宫恐不知人道,误生育继嗣之事。使见猫之牝牡相逐,感发其生机。又有鸽子房,亦主此意也”,可反映宫廷内养鸽子的初衷。另外,鸽子属于“一夫一妻”的生活方式,配对后的雌雄鸽子感情专一,生活和睦,不会分离。《鸽经》载有“鸽雌雄不离,飞鸣相依,有唱随之意焉”,可反映鸽子有忠贞专一的优点。这种优点也是宫廷皇子受性教育的重要内容。

“赏玩”用鸽子多属于观赏鸽品种。观赏鸽有着优美的体态和艳丽的羽毛,因而在宫廷内受到帝后喜爱。《鸽经》载有“诸禽鸟中,惟鸽子五色俱备”,认为在各种鸟类中,只有鸽子的五色俱全。明末清初史学家查继佐所撰《罪惟录》卷三十二之“宣德逸记”载有明朝宣德皇帝好玩养鸽子的内容:“尤爱促织,亦豢驯鸽”。国家博物馆藏《宪宗调禽图轴》,上面绘制的是宣德帝赏玩一只类似鸽子的小鸟,可反映宣德养鸽子的目的之一,即为赏玩。清代文人富察敦崇所撰《燕京岁时记》的“花儿市”部分,记载了清代北京有很多的珍贵观赏鸽品种,如“短嘴、白鹭莺、白乌牛、铁牛、青毛、鹤秀”等。相应的,清代紫禁城内饲养了赏玩用鸽子。故宫博物院藏有《鹁鸽谱》,是清代宫廷画师蒋廷锡依照宫中赏玩类鸽子造型绘制,并呈献给康熙的图册。《鹁鸽谱》分为上下册,合计40开,每开分左右画页,各绘制形象逼真、品质上乘的雌雄鸽一对。蒋廷锡采用国画丝毛技法与西方光影技法的结合进行创作,利用光线的明暗及色调的深浅,巧妙地表现鹁鸽的不同样貌。为突出鸽子的主体形象,画中的鸽子脚部周边还有小草、山石的造型,以产生点缀效果。如画册中的“黑鹤秀”(图2),画中二只鸽子立于草丛中,头、尾为白色,身为黑灰色,粉红眼皮,朱砂眼睛;一只鸽子做觅食状,另一只鸽子做回望状;两只鸽子姿态悠闲,举止婀娜,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鹁鸽谱》从侧面可反映康熙对观赏鸽的喜爱。

图2  《鹁鸽谱》之黑鹤秀

道光、慈禧均喜欢观赏鸽。道光帝于十年(1830)传旨命宫廷画师沈振麟、焦和贵,命他们参照蒋廷锡的《鹁鸽谱》样式,绘制了一套《鸽谱》,供自己欣赏。《鸽谱》计20开,每开绘制有鸽子二只,绘法与蒋廷锡有神似之处。另据《宫女谈往录》之“玉堂春富贵”记载,负责为慈禧养鸽子的太监,会给雌雄鸽子配对,能准确地配出慈禧所喜欢的品种。慈禧喜欢的鸽子包括墨环、紫环、喜鹊白、小灰等品种。墨环和紫环浑身为白色,短红嘴,砂眼,走起路来一扭一扭,像个贵妇人,仅仅脖子上套的项链为黑色或紫色。喜鹊白有着雪白的肚子,翅膀的颜色黑白分明,红嘴,高粱眼,特别显眼。小灰为山海关总兵进贡,打出水声来(即鸽子发出的咕噜叫声),像一串铃铛似的,声音非常好听。慈禧在颐和园居住时,用完早膳后,一般会在乐寿堂外赏玩鸽子。

“娱乐”亦为紫禁城内养鸽子的主要用途。皇家娱乐活动中,将鸽子放飞与某种活动结合,往往会产生奇特的效果。这些娱乐活动主要有鸽哨、射柳、火戏等。

其一,鸽哨;所谓鸽哨,即由竹、苇、葫芦等材料制成的哨子,系在鸽子脚部。鸽子翱翔于蓝天时,鸽哨受风力作用而发出或高或低、或抑或扬的声音,形成一种特殊的音效。鸽哨在我国已有千年以上历史,前述夏军大战宋军,就是依靠鸽哨获得信息。而到清代时,鸽哨的制作水平已达到一定水准。如《燕京岁时记》的“花儿市”载有“三联”、“五联”、“十三星”等鸽哨种类,可产生“五音皆备”、“悦耳陶情”的效果。紫禁城内亦有利用鸽哨进行娱乐的做法。《甲申朝事小纪》之“崇祯宫辞”部分,记载了在明代崇祯年间,紫禁城内翊坤宫有放鸽台,每到天气晴朗时,会放飞鸽子。其中,为首的几只鸽子脚部系有鸽哨,它们带着数量众多的鸽子飞向天空,伴随的鸽哨声响彻云霄。另《清代御制诗文全集·清高宗乐善堂全集定本》卷十九载有乾隆帝所作《冬夜闻空钟》,诗中“空钟者以竹木为之系于鸽尾,鸽飞空中则冲风而鸣,泠泠然如清夜霜”,可反映乾隆帝以鸽哨声抒发情怀,亦可反映乾隆对鸽哨的兴致。

其二,射柳:原本为古人用弓箭射柳枝的活动。在明清时期,射柳发展成为与鸽子有关的娱乐。据清代文人查慎行所编撰《人海记》卷下之“射柳”记载,在明永乐时期,宫中就有射柳的游戏,常见于清明、端午时节。这种游戏的做法是,将鸽子放在一个葫芦里,葫芦被悬挂在柳树上,游戏者射裂葫芦,葫芦中的鸽子飞出。谁射中的葫芦里面的鸽子飞得高,那么谁就取胜。不仅如此,鸽子脚部系有鸽哨。鸽子飞到空中时,鸽哨可发出清脆的声音。而当游戏者接连射中葫芦时,则不断有鸽子飞出,产生连绵不断的鸽哨声,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清代官员张廷玉等人撰写《明史》之卷五十七载有:“永乐时有击球射柳之制,十一年五月五日幸东苑,击球射柳”,可反映明朝永乐皇帝在端午节进行过射柳娱乐。另清代官员潘荣陛所撰《帝京岁时纪胜》之“天坛”载有“仍修射柳故事,于天坛长垣之下,骋骑走繲”,可反映清代皇宫里亦有射柳习俗。而清代画家绘制的道光皇帝在绮春园射柳图(图3),可反映清代帝王非常有兴趣参与射柳游戏。

图3 (清)佚名,《道光绮春园射柳图卷》局部

其三,火戏:属于正月十五燃放烟花的娱乐活动。在清代元宵节前后,帝后的娱乐活动之一,是在圆明园观看烟火。鸽子则预先被放在烟火盒子里,烟花燃放时,鸽子乘火飞出,产生一种玄妙的视觉效果。如《清代御制诗文全集·清高宗御制诗三集》之卷三十六《燕九灯词》中,描述了乾隆帝观看烟火时的场景:“吐雾兴云成指顾,噀蜂化鸽只斯须”,即伴随着烟火形成的缭绕云雾,鸽子从盒子中争先恐后飞出。又如清代官员赵翼所撰《檐曝杂记》卷一之“烟火”部分,载有“清晨先于圆明园宫门列烟火数十架……每架将完,中复烧出宝塔楼阁之类,并有笼鸽及喜鹊数十在盒中乘火飞出者”,可反映烟花燃放时群鸽飞舞的场景。而清代官员姚元之在其所撰《竹叶亭杂记》之卷一中,解释了烟火燃放时放鸽子的主要意图,即有“放生”之意。

四、结语

由上可知,紫禁城内饲养鸽子,是明清宫廷生活的重要组成内容。这些鸽子有着专门的饲养场所。其用途或为性教育、或为宠物、或为娱乐工具等。紫禁城的鸽事是反映明清皇家文化生活的一个的侧影。

(作者信息:周乾,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