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秘旨》上卷

《神仙抱一演道章》(一)

原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之,谓之圣人。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此开篇之句,提纲挈领,道破玄机,揭示“修真图”之奥义。至道无难,证圣本易。惟在体用妙合、知行齐一、有无共生、动静齐备,阴阳归元也!

观天之道:观者内观、静观、宏观、达观。

内观者,当观其本。可行《道德经》之法,“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由表及里,既观其幻,亦求其真;着眼于短,放眼于长;内守其身,外观其天。循“无极图——有极图”相生之径,悟身国同构之理,体天人合同之机。执持“有”“无”,调伏龙虎,摄心归一,身中自有小天地,身中自成小天地也!

静观者,当观其复。《道德经》云:“致虚极,守静笃,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清静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若能静观,则知根本,明“周行不殆”之理,晓“盈虚祸福”之变。由此,可以修仙入门,而“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证圣成真。循此,可以辅国定邦,而“明盛衰之源,通成败之端,审治乱之机,知去就之节”,而功成帝师。

宏观者,当观其大。《道德经》云:“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道之大,乃生天生地,化育阴阳;天之大,乃无始无终,盖覆群生;地之大,乃无边无际,生成万类。王之大者,乃以其“善下之”、“身后之”、“功让之”。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者,大之极也!

达观者,当观其变。道生万物、道成万物、道通万物,凝眸皆道也。宇宙星际、微尘粒子、苍颜皓首,红粉枯骨、帝王将相、废墟野冢、黄金粪土、祸福成败……生克乘侮,此起彼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孰知其极?圣人君子,贤达智士,当观其变、应其变、同其变、宰制其变。则可以“虽世变无穷”,而“圣人御变之方亦无穷”。若能入其无穷,出其无极,生其无有,成其无名,则天地不能制其身,造化不能制其神,与道合真,超尘脱俗也。

四观既通,则“不出户,可以知天下;不窥牖,可以见天道”,不学而知,不见而明,不思而得,不为而成。道称“无极”,佛赞“漏尽”,神通具足,天地合我,可以尽矣。

观天之道者,当首观天道之本。夫“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果能观悟“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之理,证先天虚无之妙本。则可以执天之行,故《道德经》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一切失道离德之妄作伪智,皆为乱政之源,为祸国之贼。

观天之道者,当次观天道之变。阴阳盈虚、盛衰祸福、治乱分合、生克消长,循演不断,周行不殆,东升西沉,时来时往。圣王观之,则悟“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之理,故能“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光而不耀、直而不肆、功成而不居”。是以圣王之道,辅时而不违时,让利而不贪利,守弱而不恃强,自损而不自益,是谓静胜躁,弱胜强,知清静可为天下王。

观天之道者,当再观天道之法。星辰列象,各遵法度;北斗玉衡,斡运群星;风雷雨雪,多少有节;春夏秋冬,四时有信。故人之道者,当明生死有数,乐天而知命;君臣佐使,上下而有序;取予贫富,和谐而有度;言行举止,中正而有信。执天之行者,务必知晓形势,顺应潮流,替天行道,代天宣化。太上修德,证虚无之大道;其次修政,建千秋之大功;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其德乃普,其道乃长。

观天之道者,当再观天道之用。“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故“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以反为动,以中为用,以平为期。天之道乃“损有余以补不足”,故圣王执天之行,当“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天道混元,无极无私,无亲无疏,故圣王执天之行,当“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爱民如己,不分贵贱。天覆地载,天地有大恩而不言;教化安民,圣王有大功而不居。故能德配天地,道贯古今。

人若能尊道贵德,体《道德》之玄意,悟《阴符》之秘旨,用《清静》之功夫,以“观天之道”而入玄门,得其圣道;用“执天之行”而出其道林,建其圣功。知行合一,学用两得,阴阳执掌,动静具足,则自然心合大道,志凝宇宙,抱养天真,万炁朝宗,执其根柢,通彻天地,则无可言而尽矣。

明此道者,则可以修身、立业、建功、治世、成仙、证圣……无不成。故尽矣!

《神仙抱一演道章》(二)

原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之,谓之圣人。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此句乃太极图之妙用。隐伏官贼、主客、显隐之道也。

大道玄元,象帝之先,生天生地,孤寡不二,故曰“丹”。丹者单也、一也。

无极动而入有极,有无相生演太极。太极者,阴阳、天地、高下、生杀、盛衰之全体也。太极顺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则三才四象、五行六合、八卦九宫得以衍生不息,流于万化。此乃道之生也。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世之治乱、朝之兴亡,有沉隐一线,暗引发端,谓之道脉气运。上古之时,人神杂居,人神不二,淳朴天然,不知生死。此谓道治。失道而后有德,失德而后有仁,五德尽失,智巧狡诈蔓延成风,妖言邪说势不可挡。诸子烽起,百家争鸣,实乃守末而忘本,迷万而丧一。先天无极大道落坠后天太极魔道矣!

太极斡转,道演五行,扶助阴阳,互为生克。圣人之道,心通无极,“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故能演天地造化之机,取三才五行之炁,而官制阴阳,抚育群生,命随心改,造化由我。故曰:圣人用道,则为官长。

天地五行,盗其生机、夺其筹算、耗其真元,代天行令,为大匠斫。嗟乎!凡夫愚拙,不晓天地大义,难悟造化玄机,忙忙碌碌,朝夕醉生梦死,迷迷糊糊,贪恋眼前荣华。不知其功乃造化所弄,不明命由天府所属,不出三五之道,难逃生死之门,故受制于天。

兵法云:“道贵制人而不贵制于人。”制人制天者握权,定夺生死,则为官长,利而不害。受制于他人、外物者失命,陷落“贼克”,刑戮其身。

明此道者,当猛醒回头,知“返”用“反”,重回故乡。故曰:见之者昌。

《神仙抱一演道章》(三)

原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之,谓之圣人。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此句乃太极图之妙用。言天人、心物、真幻、众寡之道也。

圣人官制五行,统御乾坤,造化由我。凡夫逢劫五贼,流浪生死,终被造化所欺。若欲化五贼为五德,摄五行炼五炁,循人道证天机,当在心上用功。

大道玄微,渺不可见。《道德经》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道之本体乃无形、无象、无名,以图像喻之,则“〇”也。道之变化乃万形、万象、万名,以图像喻之,则“●”也。实为“虚无生妙有”之化。

道之化也,在天曰五行,扶助阴阳,牵引生克;在地为五谷,养护群生,抚育兆民;在圣为五德,仁义礼智,信守中道。在时为五季,春、夏、长夏、秋、冬。在域为五方,东、南、中、西、北。在山为五岳,在水为五龙,在面为五官,在体为五脏,在目观五色,在耳闻五音,在舌识五味……

五行变化虽众,然其要一也。皆为无极大道演真,而开明三景,化生诸形,璇斗历玑,回度五常。先天大道静曰无为、曰无极,动而曰有为,曰有极。若能识得本源,不忘父母,自然归宗返本,八卦复五行,五行复阴阳,阴阳复太极,太极复无极,无极合大道。此之谓“逆法”与“回光”。

道之化无穷亦无可测,渊兮似万物之宗。《列子》云:“有生之气,有形之状,尽幻也。造化之所始,阴阳之所变者,谓之生,谓之死。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善为化者,其道密庸,其功同人。五帝之德,三王之功,未必尽智勇之力,或由化而成。孰测之哉?”三王五帝之丰功伟业,亦出乎圣人之心气,生成造化也!

五贼在心。心驰神劳,心动神散,心急神乱,心浮气躁,神魂所寄,栖止于心也。《道德经》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心迷外物,则神魂颠倒,丧失根本。故广成子告轩辕黄帝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勿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造化之道,首识五行之万化而归一统。当斋心忘形,内养正气,刳心去智,保养天真。运行五炁,涤除五浊,平衡五脏,清理五毒,涵养五德,降服五魔。用轩辕帝“且战且学仙”之功夫,使心君正位,南面而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血精神,无不顺理。如此,自然五脏平、五官正、五炁足,五德显。

次当以心为窍,游心无极,通达万化,返五行为阴阳,复太极归先天。以修心之道而治国,心君无为,则清静自正,四海咸宁,五方安定。以修心之道而待物,则心无逆顺,大同于物,鸟兽之视吾,犹其同类也。以修心之道而求仙,则心合大道,正一不二,至信感物,可以动天地,感鬼神,横六合,入水不溺,入火不焚,云雾不硋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礩其步,而无逆者。

一心不乱,五方来朝,一心不动,五贼尽安,一心不起,五行会元。故广成先师告黄帝曰:“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心通道妙,总摄五行,一心清静,天地尽归。知此,则可以神定、气平、体泰、事顺、国安、道成。

(0)

相关推荐

  • 《阴符经-三皇玉诀》:天人之道,一气化三清

    <阴符经三皇玉诀>,原题轩辕黄帝制.<据道藏提要>考证,当系宋金间道士假託之作.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阴符经三皇玉诀序 轩辕黄帝製 朕诏文武百 ...

  • 槐轩约言之原教

    两仪奠而三才分,羲图辟而万化阐.大哉,易乎!性命之全即道源之粹也.(三才并立,非教则道不明.伏羲观天察地,作八卦以阐造化之微,为古今教化之祖.) 皇古以前,民利未兴,民气亦朴,递传而后风会开,而天性亦 ...

  • 《五国故事》上卷

    ○伪吴杨氏:先主行密.渥.渭.溥. ○伪唐李氏:先主升.嗣主景.后主煜. ○前蜀王氏:先主建.后主衍. ○后蜀孟氏:先主知详.后主昶. 伪吴先主吴王行密,庐州合淝人.力举三百斤.微时,居常独处,必见黑 ...

  • 《五国故事》

    五国故事-宋-佚名 ●卷上 ○伪吴杨氏 先主行密. 渥. 渭. 溥. ○伪唐李氏 先主升. 嗣主景. 后主煜. ○前蜀王氏 先主建. 后主衍. ○后蜀孟氏 先主知详. 后主昶. 伪吴先主吴王行密,庐州 ...

  • 《五国故事》下卷

    ○伪汉彭城刘氏:先主岩.二主玢.三主晟.主鋹. 伪闽王氏:忠懿王审知.延翰.延钧.延羲.延政.宗属王延禀.王延彬. 朱文进.卓俨明.李孺赟.娄从效.张汉思.陈洪进. 伪汉先主名岩,后名,其先上蔡人, ...

  • 《五国故事》四库全书的介绍

    五国故事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南汉"条下称刘晟本二名,上一字犯宣祖讳,去之,则北宋人.又"南唐"条下称尝以其事质於江南一朝士,则犹在宋初,得 ...

  • 《五国故事》简介

    <五国故事>是宋代一位已丢失了姓名的作者创作的一部史书,该史书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正史的不足,记录了残唐五代时,存在于中国南方的五个政权的一些史实. 这五国,指存在于江淮地区的吴国(杨行密创建 ...

  • 【五十专刊--魏琳蓉】读《狼国故事》有感

    读<狼国故事>有感 福清市实验小学    五年十班      魏琳蓉 指导老师:何华云 太阳升起来了,慢慢地穿透云霞,露出了早已胀得通红的脸庞,像一个小姑娘张望着大地,金灿灿的朝晖渐渐染红 ...

  • 东周列国故事30之州吁联合五国讨伐郑国

    东周列国故事30之州吁联合五国讨伐郑国 州吁虽然上位了,但是听到外面满城都传开了,都在说弑杀兄长而篡位的事情.于是想着刚上台,怎么样来立威来震慑.石厚有功,被封为上大夫.找来石厚说,我想要立起威望来, ...

  • 五国攻秦之战的历史故事是怎样的?五国攻秦一共打了几次?

                     很多人可能都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战国时期光是一个秦国就能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呢?而且长平之战的时候,其他国家为什么不帮赵国呢?其实在战国时期,有发生过五国攻秦之战,但是最后 ...

  • 北欧五国为何信奉基督教?

    细心的朋友都会发现,北欧五国(丹麦.芬兰.瑞典.挪威.冰岛)的国旗上都有十字架的图案. 有对基督宗教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指出这些国家都是深受基督信仰影响的,才会以十字架为标志. 其实北欧的维京人,一 ...

  • 中亚五国,为何个个穷困呢?

    从世界历史来看,对于亚洲的发展来说,堪称世界最大,发展最好的大洲之一.尤其是东亚,东南亚,中东地区,都比较富裕,甚至连南亚,也是不断发展,欣欣向荣,很多国家如印度都发展很快.唯独战略位置最重要的中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