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十年易;立人,百年难
而它这高尚的一生,常常被圣贤们引用,在人心中种下种子。
人,不应该也是这样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生死人常理,蜉蝣一样空。但存忠孝节,何必寿乔松。”这句话源自罗贯中对关羽之子关兴的评价。
人和蜉蝣一样,都会经历生死,这是世间亘古不变的大道。
倘若我们能为天地留下忠孝正气,又何必活得像松柏一样长久。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传之久远,此之谓不朽。”
一个人要想受人尊敬,要想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要想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首先一定得有好的德行。
做事先做人,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孔曰:“子欲为事,先为人圣。”
人活一世,拼的是人品。
《论语》里有这样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懂得做人的道理,比学文化知识重要,做事先做人。
心这个东西,看不见,如同树根。
只有树根“深深海底行”,树木才能“高高山顶立”。
人也一样,深深地种下一颗:如同树根般,坚定不移的心,才能像树一般,顶立于天地之间。
立人在形,更在于心。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古人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意思是说,品德传家,能延续十代以上,耕读传家,稍微差一些,富贵传家,不会超过三代。
林则徐曾经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大意是说:
“子孙若如我,留钱给他做什么?贤能而有很多财富,会毁灭他的志向;而子孙若不如我,留钱给他做什么?愚蠢而拥有很多财富,会增加他的过失!”
那么,林则徐自己是怎么做的呢?
林则徐一生清贫,子孙没有继承他任何家产,期间他缴获了很多鸦片,有人对你说用这些鸦片弄个几百万银两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他不为所动。
后来林则徐死后,家族精神一直在传递。
他的子孙数代书香不断,清朝的时候进士、举人数不清,直到现代都有很多优秀的子孙,比如说最高法院院长林翔,道德品质非常崇高,颇有当年林则徐的风范。
千万不要小瞧这种家族的精神对子女的传递和影响,他会让人有一种使命感和信仰感,逼迫自己成为像他们那样优秀的人。
这种信念,生生不息,一代传一代,就像树一样,不断向外伸展,枝繁叶茂。
这才是真正的贵族家族,从精神上优于他人。
财富会溜走,但是人的品格、能力却是实实在在的。
所以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但是却总有“书香世家”,就是这个道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老话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要成材,须得花时间向下扎根;人要成才,须得花时间向上生长。
一辈子太长,慢慢走,不争朝夕。
我有一位同事,他在工作中确实很拼,但因为总是急于完成任务,在和同事的沟通中时常会大发雷霆,甚至稍有不顺就开始翻脸。
结果可想而知,他的努力,通常换来的都是吃力不讨好的结果。
要承认,每一个努力奔跑的人,都值得被尊敬。
每一颗渴望向上的心,也都应该被理解。
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
就像一朵花的盛开,需要经历四季流转,一颗树的孕育,需要经历漫长年轮。
人生也当同此理,太过于焦虑,只会自乱阵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做人应如树。
它虽然长得缓,却更能耐住酷热严寒;它虽然长得慢,却终将直上云霄。
人生也是如此,从来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抛去浮躁,静下心来,认清现实,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而后,宽心静养待时到,根深叶茂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