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吃有关的那些事
七月,与吃有关的那些事
【1】
从妈妈身边回来的感觉,像是寒夜里拥着暖衾睡到天明,醒来之后仍旧贪恋着被窝里的温暖和安全,赖着不起。我早已经将四个寄回来的包裹拾掇妥当,可是,那种依偎母怀的柔情却始终萦绕心头。
于是,我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早饭磨豆浆烙麻酱饼;收拾厨房随手将午饭预备个大概:泡米洗菜炖肉。洗碗刷锅的时候,捏一小把不好(生虫)的面粉,去污效果好。
这两天主打面食:烙饼,包饺子,配以小米稀饭,或者排骨莲子绿豆汤。我不擅肴馔,只能做熟,或曰可食,离美味二字相距甚远。尤其是七月以来,大半时间都不在家,对于吃的事荒疏不少,原本也就笨手笨脚。
在妈妈家里着实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即便我什么都不挑剔,可是总要有的吃呀。其实,那些天除了在外吃过两次火锅,其余的餐饭非常简便,甚至只有中午开火炒菜,晚饭就着吃些剩菜,再添一个凉拌黄瓜卷心菜。
吃得简单,却很对口味。妈妈也全无负担,不会像哥哥过来时那样,忙得手足无措,而且处处小心。哥哥想要帮忙一起做晚饭,竟遭到妈妈的拒绝。不知是嫌厨房小三人转不开,还是天气热怕他受不了,抑或只想让他坐等,因他是(贵)客。此时,我倒成了主人。
一家人在厨房一起说说笑笑张罗的饭,吃起来会更有味道。
哥哥今天的这个样子,就和从小他跟随父母劳作的时间太少有关。
【2】
去宜兴,见到家家户户不分黑白忙着做壶。去武夷山,则是里里外外摆满茶具忙着喝茶。紧实密闭的生活在一杯茶水里冲淡了。三年前开的店,还好好的在那里,店主也没变。三年前走过的街吃过的农家土菜,虽记不起当初的滋味,乡土的醇厚却不变。
罐饭就着煲汤,煲汤要撒几滴上等黄酒才更出挑。第一次喝芙蓉花汤。粉艳的芙蓉在冷鲜柜里与其他食材并放,怎么看都像是个美人在村姑群里百无聊赖。入了汤的花瓣姿色不再,味道淡淡的,好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半句风雅。
上车的饺子,吃得极其壮观,竟要配着溪鱼一起,饱蘸浓汤。饺子小巧得有南风,溪鱼壮硕得是北调。
两日三正餐端赖好友招待,回沪当晚的餐饭没有着落。还在高铁上,少年早早发信告知,米饭已熟。动用盒马鲜生,定几样易于打理的半成品菜,在我们到家之前,菜已入户。一向不下厨房不弄锅铲的少年炒好了菜等我们回家。这就是成长带来的惊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