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娃系列] 玩具并不能促进儿童的空间思维发展
原创 大陆博士 大陆的星辰大海 2019-11-08
近期问如何发展孩子空间思维的问题不断,很多家长是孩子上了学之后,才通过学校学习发现孩子在空间思维上不足,甚至有的对“空间思维”并没有概念,只是很郁闷地发现关于图形几何方面对题孩子总是绕不过弯来,怎么辅导都进步微小。
这件事其实要从婴幼儿时期说起了,实际上人类对“空间”的认识和理解是从出生后就开始的。
小婴儿在视力开始逐渐得到发育,能够看清1米开外的事物时,就会上下打量空间,他们的视觉会捕捉运动的物体,有明显变化的物体,从而被其吸引。
当婴儿的行动力开始发展之后,他们会通过爬行,移动自己的身体,来接近他们喜欢的物品和人,去够取他们想要的事物,他们学会翻过枕头,钻进狭小的空间,并渐渐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去适应空间,比如要学会低头爬出矮小的空间,就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
如果空间环境允许,他们也会通过攀爬到更高的地方来俯视周围的事物,当你站着的时候,婴儿会仰望你,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当你躺下他们站着的时候俯视你是什么感觉,他们会很喜欢这样做。
别看成人和孩子躲猫猫,他们会很喜欢,孩子也会和你躲猫猫,假如你隔着墙壁,偷偷探出头,他们会紧盯你不放,并通过侧向移动他们的身体,改变视野,来捕捉你的身影。
当他们发展精细动作之后,他们会通过摇动,转动带有“铰链”状的事物来探索空间形态的变化,比如翻书就是其中一件对婴儿来讲很有乐趣的事,玩各种盒子的盖子,旋转类似螺丝螺母的玩具等等。
最后,家长们终于看到你们熟悉的玩具:拼图,当孩子长到3-4岁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会接触到一些有助于空间思维发展的玩具,比如:积木、拼图、拆装玩具、迷宫等等。
但是这些玩具到底能够给孩子带来多少空间思维上的提升呢?在我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观察过许许多多孩子的发展,无论是经验,还是从我对空间思维发展的认识上来讲,我认为“玩具”对孩子思维上的影响比重远没有成人想象那么大。
大多数的空间技能是孩子从生活中发展出来的。
玩具,仅仅是玩具,更大的作用是用来打发无聊时光,以及孩子应用已经发展出来的空间思维能力去玩耍。——是的,这里的因果关系被颠倒了。很多人认为孩子是通过一些智力玩具,发展了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但却没有想过一种可能性,大多数号称自己的孩子通过玩“乐高”“拼图”“迷宫”之类的游戏,达到发展空间思维能力的家长,恐怕没有意识到一种可能,是孩子本身就擅长空间思维,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能够发挥他们长处的玩具,并因此越玩越好。
当然,你也可以质疑我的这种说法,坚定认为,某种玩具的确促进了你家孩子空间思维的发展。在此,我不多辩驳和解释,我仅仅提出我的观点,讲述我看到的现象。
在儿童智能领域里(大多数仍然遵循多元智能的理论),唯独空间思维是有男女差别的,甚至连数理逻辑智能也未显示出男女有差别。
虽然有极少数的女孩也体现出特别出色的空间能力(真的极少),我们不得不承认,男性在这个领域里绝对碾压女性。
我的两个孩子就是很好的例子,老大女孩,从小被我认定空间思维比较欠缺(就跟她妈一样,路盲,心理旋转能力偏弱),老二男孩,现在刚过一岁,但是极其热爱“空间类游戏”:
但凡弟弟会的,姐姐那个时候一概不会,甚至很大了也不会爱玩,当然我依然提供了老大一些游戏,比如各种积木从小玩,汉诺塔也玩得很溜,学龄前也有很多机会进行攀爬类的活动,总是提供一些动手机会给她(或者协助我),通过一些思维培养的手段,稍稍弥补她这方面的不足。
那些说孩子玩乐高空间思维变好的家长,如果你能心平气和与之聊天,可能会发现他们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也一样存在各种空间思维优异的现象,只是这些生活小细节很容易被家长忽略罢了。
因此,我们去比较两个孩子,通过他们玩某一样玩具的表现,来断定这样玩具能够发展空间思维,其实并不具有说服力,很多孩子天生空间思维强。
那么到底什么能够发展孩子空间思维能力呢?(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这段文字相当重要,我来解释一下,里面例举了那些需要空间智能的职业,人们是怎样锻炼出自己优异的空间思维的。你可能会很惊讶,原来并不是数学家才空间思维强,很多职业会让你受到启发——空间思维竟然可以体现在这些地方!
如果你没有理解有误的话,你会知道,这些能力并不是靠玩玩具,做练习题得来的,而是练习!实实在在的生活实践!是通过移动自己身体(或某个部位),通过不断反思自己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来达到目的的。
正如我家小宝一样,实际上并没有哪一种特别的玩具在促进他启用空间思维,而是他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来与空间,与他人互动,以达到某种目的,从而促使他通过不断练习来加强他的这种能力。
这里有三个要素:
1)功能性
2)重复性
3)多样性
“功能性”的意思,常见于运动领域,人的运动技能首先是为满足生活需求的,比如五大动作模式:推、拉、蹲、单腿支撑、旋转。即便没有经过专业体育训练的孩子,只要生活中充分让他们实践,增加运动的机会,以及坚持“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这样的原则,他们就能发展出良好的动作模式,这就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再进行训练,就是锦上添花。
这里讲空间思维发展也是一样,儿童生活于我们这样一个三维空间中,他们需要实现很多目的,为了达到目的(拿玩具,探索家庭空间,与你互动,获得感官上的愉悦),他们会动用自己的身体各部位,以及思考与空间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讲,玩具在孩子眼里的定位,是娱乐,更可能是博取大人表扬的途径,甚至很多时候玩玩具变成一种程式化的事了,如果你能仔细观察孩子,他们玩某样玩具的时候,实际上与他们在探索空间,摆弄生活物品时的目的并不相同,注意力焦点也不同。
尽管玩具生产商们想尽办法请专家在玩具中注入很多功能性,但是一旦到了孩子手中,是否能够发挥出其作用,则完全出于偶然,或者是孩子本身空间思维强,从而更多使用这种功能性;或者是成人进行有目的地指导,把玩具变成了一样教具,从而实现教育功能,假如只是丢给孩子一堆玩具,你会发现很快他们会变成一堆废物,而这恰恰不利于第二个重要因素的实现。
“重复性”的意思,并不是一周几次课的概念,而是一个孩子一整天都在与空间接触,你需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去引导孩子认识空间,探索并理解空间。
他们可能为了拿到某样东西,而想尽办法,比如研究如何打开柜子,如何够到高处的物品,如何钻进狭小的空间,如何把东西塞回去不被家长发现,他们可能被你批评了一次后,变得聪明了,会调整自己的策略;女孩子在用丝巾装扮的游戏时,会研究怎么把丝巾缠在头上而不遮住眼睛,他们懂得给洋娃娃穿衣服,盖被子,或者象强迫症患者一样,一定要把糖果纸一丝不苟地塞进小罐子里不露出一点角;总之,在生活中,如果细心一点,会发现几乎每个小时,孩子都在与空间接触,思考空间问题,如果你想抓住这些机会,加以引导,是轻而易举的事。
“多样性”的意思,就是你字面看到的意思,并不是一样玩具促进了孩子空间思维的发展,是孩子在多样性的活动中,在真实的生活空间中积累了丰富的空间经验,从而促使他们在某一样玩具的玩耍中表现良好。因此,你会看到上面这段文字提供你的活动是非常丰富的,文字强调了要给幼儿提供多种机会,这些机会,生活中相当多,你需要能够容忍孩子去探索空间,比如我会允许小宝在家里四处探索,空间的上上下下攀爬,如果他发现空间某处的某样东西,一定会促进他去获取到,去体验和实践,只要在成人24小时的监护下,幼儿这种探索行为会大大促进他们早期空间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