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软

五软
  (概述)
  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而言,是小儿时期的虚弱病症之一。西医学的先天性遗传神经肌肉疾病、脑性瘫痪等疾病。可出现五软。
  五软在宋代之前,多与五迟并论,如谓“长大不行,行则脚软”,即有迟缓和痿软之意。五软,最早见于元。曾士荣《活幼心书.五软》:“爱自降生之后,精髓不充,筋骨痿弱,肌肉虚瘦,神色昏慢,又为六淫所侵,便致头项手足身软,是名五软。”明代《婴童百问。二十六问》则提出:“五软者,头软、项软、手软、脚软、肌肉软是也,”并沿用至今。嗣后,《保婴撮要》等对五软的论述日趋全面,认为本病之因与先天胎禀不足和后天邪毒感染有关,病变以脾气损伤为主,日久则累及肝肾、气血,治疗以补中益气汤、地黄丸为主方,至今仍为辨证论治本病之绳墨。
  现代对本病的研究多从脾肾肝入手,辨证论治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脑性瘫痪等,取得了不少成果。
  (病因病理)
  一、病因
  多由父母体质素虚,精血不足,或母孕期间,疾病缠绵,以致胎元失养,先天禀赋不足,或因生后调护失宜,气血虚弱所致.
  二、病理
  1.脾肾两虚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主肌肉及四肢,开窍于口,脾的功能健旺则肌肉丰满,四肢健壮,灵活有力。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精充足,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髓之滋养,.则坚韧有力,耐久立而强劳作。若先天胎禀不足。后天调摄失宜,致脾肾两虚,则化源不足而见五软。
  2.肝肾亏损 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肝肾精血充足,筋骨得养,才能骨骼强健,运动灵活有力.若因素禀阴亏,或疾病影响,伤津耗液,致肝肾亏损,筋骨失养,则见头项、四肢痿软不用。
  3.气血两虚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若因调护失宜,或疾病影响,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生化乏源,气血不荣四肢、口唇则见手足口软,不养肌肉则肌肉软弱.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以头项、口、手、足、肌肉部位软弱无力为特征。
  2。五软不一定全部出现,或见一二软,或见于局部。
  3.因先天因素、产时因素以及后天抚育喂养因素所致者。
  二、鉴别诊断

  l。痿证 虽有肢体软弱无力,但以下肢不能随意运动较为多见,不伴有头项口等部位的肌肉软弱无力。多因后天疾病影响所致。 。
  2。五迟 五迟中的立迟、行迟是指发育障碍,站立行走迟缓,与本证的头项、手足软弱无力有别。
  (辨证论治)
  一、证候辨别
  1.辨轻重 五软部位少,范围小,神清气爽者病情多轻;部位多,范围广,神情呆滞者病情多重. .
  2。辨兼症 兼肾虚者,可见发育落后,精神萎靡;兼肝亏者,可见烦躁不安,惊惕肉-闰;兼脾弱者,可见纳差便溏,形体消瘦,倦怠乏力。
  二、治疗原则
  重在培补脾肾肝,益气养血。本病为一疑难重症,疗程宜长,可同时配合针灸、外治诸法,以提高疗效。
  三、分证论治    
  1.脾肾两虚
  证候表现 头项软弱不能抬举,口软唇弛,吸吮咀嚼困难,手足弛缓无力,不能握举和站立,肌肉松软,失于弹性,发育较同龄正常儿落后,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肢冷便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辨证要点 证属先后天俱不足,为五软较重的类型,以肌肉软弱弛缓为主,病变广泛,呈全身性。肾藏精生髓,通于脑,肾元不足故见发育落后,精神萎靡。.
  治法主方 温补脾肾。补肾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鹿茸、牛膝、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党参、白术等。方中鹿茸可研粉另冲服.手软甚者加桂枝、桑枝、姜黄,头项软加巴戟天、菟丝子、枸杞子,足软甚者加杜仲、五加皮、续断;口软吮吸无力重用黄芪。
  2。肝肾亏损
   证候表现 头项软弱,挺而不坚,口唇松软,舌舒缓动,手握无力,步行蹒跚,容易跌倒,肌肉萎缩,酸软无力,心烦不寐,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辨证要点 本证多见于年龄较大儿童,多因先天禀赋阴亏,后天疾病影响,导致肝肾亏损,筋骨失养所致,临床以头项手足软弱无力为主,兼见肝肾阴虚表现。
  治法主方 滋补肝肾。六味地黄丸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枸杞子、女贞子、黄精等。睡眠不安者加酸枣仁、钩藤;汗多者加龙骨、牡蛎、五味子;大便秘结者加当归、郁李仁。
  3.气血两虚
  证候表现 肢体软弱,神情呆滞,智力迟钝,面色苍白,形瘦神疲,倦怠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
  辨证要点 本证为五软迁延日久,脾肾肝诸脏俱虚,并累及气血,致功能障碍,全身衰弱,以神情呆滞,形瘦神疲,倦怠乏力,纳差便溏为辨证要点。
  治法主方 益气养血。八珍汤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熟地、白芍、山药、牛膝等。智力迟钝明显者可用调元散以益气养血,开通心窍;胸闷纳呆者加陈皮、郁金;血虚心悸者加麦冬、五味子.
  (其它疗法)
  一、中药成药
  1.六味地黄丸 用于肝肾亏损证.
  2。补中益气丸 用于脾胃虚弱证。
  3。当归补血丸 用于气血两虚证。
  二、单方验方
  1.白僵蚕,研为细粉,每次0。5g,1日2次.
  2.楮实子,研细粉,每次3g,每日3次。久服可补肾健脾,壮筋骨,充肌肉。
  3.楮实子15g,何首乌、淫羊藿、锁阳、狗脊、白术各lOg,水煎服,疗程1—3个月。
  4;石楠叶、石花各15g,当归、牛膝、续断各lOg,鹿角霜5g,共为细粉,每次3g,每日3次,宜久服。
  三、药物外治
  1.附子(去皮脐)、天南星各lOg,共研细粉,取姜汁调和成糊状,摊贴在天柱骨处,每次8小时,取下休息8小时,再贴8小时,连用3日。用于颈项软。
  2。肉桂12g,丁香18g,川乌1.5g,草乌、乳香、没药各15g,红花、当归、赤芍、川芎、透骨草各30g.共研细粉,过筛加入凡士林500g,搅拌后成为药膏,涂在布上或硬纸板上,然后于药膏上再覆盖纱布两层,敷贴在双侧小腿腓肠肌处,药上加放热水袋增加药温,每日1次,每次4—6小时。用于五软之下肢无力,举步艰难及小腿肌萎而局部坚硬者。
  四、针灸疗法
  l。体针 大椎、安眠:哑门、陶道、百会、印堂、内关、合谷、足三里。每日1次.
  2.耳针 心、肾、脾、脑干、皮质下,隔日1次。
  3.穴位注射 足三里穴注射5%当归液,每次0.3—0.5ml,隔日工次,10次为1疗程.
  (预防护理)
  一、预防
  l。加强卫生宣教工作,普及妊娠期、哺乳期保健常识和育儿知识。
  2。母孕期间应加强保护,避免一切有损胎儿发育的不利因素,如中毒、外伤等。婴儿出生后重在优育,注意合理营养,增强体质。
  二、护理
  1.平时宜用按摩法以锻炼肌力,也可应用罨敷患部,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活动,利于五软的恢复。
  2.加强营养,平时可食用芡实、山药,有补脾充肌功效。
  (文献选录)
  《保婴撮要.五软》:“五软者,头项手足肉口是也。夫头软者,脏腑骨脉皆虚,诸附之气不足也。乃天柱骨弱,肾主骨,足少阴太阳经虚也.手足软者,脾主四肢,乃中州之气不足,不能营养四肢,故肉少皮宽,饮食不为肌肤也。口软者,口为脾之窍,上下龈属手足阳明,阳明主胃,脾胃气虚,舌不能藏,而常舒出也。夫心主血,肝主筋,脾主肉,肺主气,肾主骨,此五者皆因禀五脏之气虚弱,不能滋养充达,故骨脉不强,肢体痿弱,源其要,总归于胃.盖胃水谷之海,为五脏之本,六腑之大源也。治法必先以脾胃为主,俱用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头项手足三软,兼服地黄丸.凡此证必须多用二药,仍令壮年乳母饮之,兼慎风寒,调饮食,多能全形。”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五软》:“五软者,谓头项软、手软、足软、口软、肌肉软是也。头软者,项软无力也;手足软者,四肢无力也;肉软者,皮宽不长肌肉也;口软者,唇薄无力也。此五者,皆因禀受不足,气血不充,故骨脉不强,筋肉痿弱.治宜补气为主,先以补肾地黄丸,补其先天精气;再以扶元散,补其后天羸弱。渐次调理,而五软自强矣。”
  (现代研究)
  有关以五软为病名的报道较少,西医学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脑性瘫痪等与本病相类似,兹作简要介绍,作为临证参考。
  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1.辨证论治 韦俊报道,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分为3型:脾胃虚弱型治以益气健脾,活血通络,方以参苓白术散加地龙、当归;脾肾两虚型治以益气活血,健脾补肾,佐以通络,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党参、山萸肉、熟地、补骨脂、续断、杜仲、丹参、白术、甘草;肝肾亏损型治以补益肝肾,滋阴清热,活血通络,方以虎潜丸加黄芪、丹参、牛膝、杜仲、白芍、何首乌、桑寄生、地龙、焦山楂。配合针灸。治疗54例,结果显效32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100%。
  王玉民等报道,应用培补脾肾法治疗3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药用:黄芪、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怀牛膝各15g,党参、生白术、白茯苓、熟地、巴戟天各12g,龟版胶、鹿角胶各lOg(烊化),仙灵脾30g,甘草6c,水煎服。治疗5个月一1年,3例患儿全身肌肉大体恢复,身高体重相称,动态协调,各项检验数值正常,能坚持正常学习和生活。随访数年,停药后病态再重现。
  2。专方专法 沙海汶等报道,以马钱复痿冲剂(黄芪、炙甘草、当归、熟地、制马钱子粉等)治疗患儿104例,总有效率为89%。沙氏提出,患儿对马钱子粉的耐受性很强,一般不会引起中毒,只要用量、服法得当,收效颇捷。初期用量成人0.6g,儿童0.3g为宜,3岁以下可从0.15g开始,一疗程后酌情加量,或遵医嘱. 郝君生报道,以增力汤(紫河车、龟版、附子、党参、当归、穿山甲、白芥子、没药)治疗工3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语言欠清,声音低微,舌体瘦小为心气虚加人参、石菖蒲;足跟不着地为筋脉挛急加木瓜、酸枣仁;智力差加重紫河车用量。治疗时间短者2个月,长者9个月,结果明显好转4例,显效7例,无效2例。
  黄坤强报道,尚尔寿老中医对本病的辨治多从肝考虑,认为本病在临床上往往涉及肝脾肾三脏,而肝为其病理变化的核心之脏,从肝阴血不足到肝风内动,以致影响他脏,贯穿在本病的全过程。治疗本病的着眼点落在肝上,从肝从风论治,制定出以平肝熄风为主,补益肝肾为辅,佐以健脾益气,祛痰通络的复肌宁胶囊(明天麻、全蝎各60g,蜈蚣30条,地龙、杜仲炭、生黄芪各30g,牛膝20g,共为极细末装胶囊,每粒含生药0。5g,每次3—5粒,每日3次)和复肌宁汤(珍珠母、牡蛎、生黄芪各20g,枸杞子、杜仲炭、党参、菖蒲、伸筋草各15g,白僵蚕、胆南星、佛手、姜半夏各10g,桃仁5g,水煎服,每日l剂,剂量随年龄增减)。作者认为,除服药外,合理调护是保证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意功能锻炼,避免寒湿侵袭,忌食辛辣饮食。
  周慎报道,对1973~1991年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报道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与虚、瘀、风有关,其虚为肝脾肾亏虚,其风为内风。治疗目前多从辨病论治,以补肾、健脾、活血、熄风为主要治法,可首选黄芪、地黄、牛膝、白术、当归、蜈蚣、人参、桂枝、全蝎、白芍、川I芎、桃仁、红花、地龙、续断、乌梢蛇、杜仲、枸杞子、菟丝子、陈皮、甘草等2l味药物。
  二、脑性瘫痪
  1.针刺疗法 申秀兰报道,根据病变部位出现的运动障碍,结合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采用头针治疗脑源性瘫痪144例。下肢瘫痪选对侧顶颞前斜线上1/5及顶旁线,上肢选用对侧顶颞前斜线中2/5,面瘫、流涎及运动性失语选对侧顶颞前线下2/5,感觉障碍取对侧顶颞后斜线,小脑病变选枕下旁线,手功能障碍选运动区,精神失常选情感区,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结果痊愈44例,显效62例,有效37例,无效1例。
  王洁荣报道,采用头针为主配合体针治疗31例脑瘫患儿。头针选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运用区、平衡区,交替,每日1次,留针2个小时;10日为l疗程。体针:上肢取肩髑、臂腾、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取髀关、伏兔、阴市、梁丘、足三里、解溪、跟平,交替,每次取2—4穴,隔日1次,不留针。针刺手法:痉挛型用泻法,肌张力低下型用补法。体针取患侧,头针取对侧。结果。3l例经2—6个疗程治疗,显效11例(35.5%),有效18例(58。1%),无效2例(6.4%)。无效2例均为肌张力低下型。
  洪琪等报道,对143例脑瘫住院患儿应用针灸治疗。上午取头穴:患儿囟门未闭者选四神聪穴,其它选头针标准化方案顶旁1线及顶颞前斜线的上1/3,均为双侧。操作时以45。角快速进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并给予G6805多用治疗仪通电,选用中等连续波,强度以患儿能接受为度,刺激30分钟。凡针刺四神聪者不通电。下午取体穴:取穴原则是调阴阳,益脑髓。先针肾俞、太溪穴不留针;后针双侧足三里、太冲、三阴交行补法,留针30分钟。操作时快速进针,行提插捻转补法。3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休lO天。2个疗程后如有好转,可继续治疗。结果痊愈14例,显效19例,好转85例,无效6例,不明19例。除外不明,总有效率为95%,愈显率占27%。
  张遂康等报道,针刺治疗183例脑瘫患儿,选用八脉交会穴(列缺、内关、外关、后溪、公孙、照海、临泣、申脉)、耳穴脑点、合谷或足三里(均取双侧)。语言障碍加廉泉,口角流涎加地仓,智力障碍、癫痫加神门、通里,颈软加大椎、风池,腰软加肾俞,足外翻加太溪,足内翻加昆仑等。每日或隔日1次,手法以补为主,留针半小时以上,连续针刺5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l周,183例中治疗时间最长400次,最短18次。结果:显效55例(30。l%),好转45例(24.6%),进步74例(40.4%),无效9例(4。9%)。
  范刚启等报道,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致脑瘫患者1例,证属气血两虚、筋脉失养,选双三阴交,针刺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法,令双下肢回缩并抬高3—5次,起针后双下肢肌力恢复至.级,继取双天鼎穴治上肢瘫,针感同前,上法治疗3次后,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Ⅱ级。作者认为,三阴交具有健脾益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经,培补肝肾,强筋壮骨作用,其功效有赖于针感的获得和补泻手法的正确实施,选三阴交治疗瘫痪,要特别注意取穴和针刺手法。
  2.推拿疗法 洪学宾等报道,应用推拿治疗100例脑瘫患儿,基本手法是:先令患儿俯卧,沿脊椎方向,从至阳到命门的督脉诸穴顺序点、按,加力扣打;按、揉脊柱旁开一寸半的足太阳膀胱经诸俞穴。目的在于补肾健脾、强筋壮骨。次令患儿背对施术者正坐位,按、揉、摩、点风池、哑门、天柱、脑户等枕部脑区,以及百会、络却、后顶、强间等顶枕部位。施术时要意守、注气,目的在于强脑益精,通脉活络。最后令患儿仰卧,按、揉、捏、拿四肢。下肢在点阳陵泉穴的基础上,顺序拿、揉腿外侧肌群,或在点委中穴的基础上,拿、揉后部肌群直至跟腱,或在点环跳穴的基础上,拿、揉内收肌群。上肢在点中府穴的基础上,拿、揉上臂前肌群,或在点肩井穴的基础上,拿、揉上臂后肌群,或在点曲池穴的基础上,拿、揉前臂的前后肌群等。目的在于舒筋活络,或强筋壮骨。此外,对痉挛型多用揉法、摩法,以使内收肌肌群放松为主。剪刀步患儿揉解剪穴(血海后1。5寸,上4.5寸);迟缓型多用拿法、提法,以至按法、扣打法,以刺激肌群,提高其张力为主;僵直、震颤、手足徐动、共济失调等型多用揉法、摩法,广泛放松内收、外展各肌肉群,协调其运动。每次15分钟,每周3—5次,一般集中治疗3个月一1年。结果在已停止治疗的60例中,痊愈24例(40%),显效11例(18%),有效19例(32%),无效2例(3%),中断治疗4例(7%),总有效率90%。
  3.其它疗法 罗兴中报道,采用王不留行籽耳压治疗小儿脑性瘫痪33例,取穴:耳前交感、神门、脑干、皮质下、心、肝、肾、肾上腺、小肠、胃穴;耳背脊髓1和2、上背、中背、下背穴。下肢软瘫者加宽、膝、踝关节穴,上肢软瘫者加肩、肘、腕穴,两耳交替,隔天1次,15次为1疗程。结果,痊愈5例,好转13例,有效12例,无效3例。
  任晓惠等报道,应用AUTO一3型经络导平治疗仪治疗小儿脑瘫75例,经络导平施行每日 1次,导乎输气每日或隔日1次,30日为1个疗程。配以乙酰谷酰胺、复方麝香、脑复康针剂,选用一种肌内或穴位注射。脑脉宁、脑复新、脑安素、西比灵l一2种口服。结果显效14例(18。7%),有效39例(52.O%),无效22例(29.3%)。
  施炳培报道,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对中枢神经递质(p一内啡呔、皮质醇)的影响以及脑电图、脑血流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血液流变学检查等,说明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基础,是通过针刺刺激了穴位,通过经络传导,疏通了经气,调整了气血和脏腑功能,改善了机体“内络血瘀”的病理状态,促进了脑电活动和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改善了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使病变部位得到充分营养,致使脑细胞的功能得到恢复和代偿,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以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脑性瘫痪等的认识由来已久,以往人们认为这些疾病是不可以治疗的,但随着中医药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脑性瘫痪的探索增多,可以肯定中医药治疗是有一定疗效的,尤其对于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等有明显效果。从目前资料来看,其诊断疗效标准极不统一,病例数较少,未设对照组,难以比较效果,疗效机制尚缺乏实验研究等,制约了研究的深入进行。因此,统一诊断、分型和疗效标准,选用特异性客观化指标,探讨中医辨证论治规律;同时注意与疗效有关的因素,观察远期疗效,结合实验研究,探讨中药对本病的作用机理,使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脑性瘫痪的治疗提高到新的水平。

(0)

相关推荐

  • 痿证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脊髓灰质炎

    2.辨证治疗 (1)阴虚津伤 腰部无力,两腿软弱,运动不灵活,时有跌仆,日久肌肉逐渐萎缩,麻木不仁,腿筋渐短,重则四肢弛缓不能运动,但无疼痛,并有口干.烦躁,舌无苔,脉微无力.此系五脏阴虚,热伤津液: ...

  • 小脑萎缩如何医?中医治疗“解忧烦”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血脉里流淌着中医的文化,它蕴藏了中医医学上的知识和治疗的方法,随着中医药的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中,中医的特色,特点,和优势愈来愈重要,中医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展 ...

  • 肌营养不良怎样治疗

    采用中医中药来治疗,主要是针对脾胃虚弱,健脾.调和脾胃,针对气血亏虚可以采用气血双补.益气养血的中药,针对肝肾不足应用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的药物,这就是进行体疗,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及关节的充分活动,对该疾 ...

  • 儿科--温通强筋治小儿五软及痿证

    儿科--温通强筋治小儿五软及痿证

  • 『名医经验』吕英教授“气一元论”论治五迟五软的经验

    李可老中医(山西省名中医)认为,"气一元论"是以<易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为理论基础发展而来.<周易>阐明:" ...

  • 中医儿科:五迟五软

    西医学上的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性瘫痪.佝偻病等,均可见到五迟.五软证候. 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证.西医学上的脑发 ...

  • 治疗小儿五软特效方

    ​小儿五软 [概念] 五软是指头项.口.手.足.肌肉失去正常发育而呈痒软无力等症状而言.俗称'软瘫';<古今医统>又名'胎怯'. 本症,宋代以前多与迟症并论,<婴童百问>首将头 ...

  • 发育迟缓,不是孩子的错,中医深度解析小儿「五迟五软」!

    什么是五迟五软? 五迟五软是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的常见病症,也是肾虚的典型症状.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中医认为,五迟五软主要是由于小儿肝肾不足,不 ...

  • 中医儿科学——水肿、五迟、五软

    中医儿科学——水肿、五迟、五软

  • 《中医儿科学》第九章肾脏病证  五迟五软

    第三节 五迟.五软 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证.西医学上的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性瘫痪,佝偻病等,均可见到五迟.五软证 ...

  • 老中医治疗小儿五迟五软医案大全

    五迟五软是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的疾病,五迟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两者都是小儿时期的虚弱证候.五迟五软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存在.五迟五软包括西医学之大脑 ...

  • 小儿五迟五软中医治疗法

    (2014-09-18 14:42:30) 标签: 育儿 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证.西医学上的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