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都城邢台(二)——读史笔记
邢台曾是赵国的都城。现在有的称邢台是赵襄子的“采地”是不确的。
据史料记载:赵氏叔带之时,周幽王无道,赵氏离开周朝到了晋国,事晋文侯,此为始建赵氏于晋国。自叔带以下,赵宗益兴,五世而至赵夙。公元前661年,晋献公赐赵夙于耿地(《索隐》曰:邢,即耿也)。(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这时邢台是赵夙的采地。
赵夙八传至襄子。《史记》载:“襄子立四年。……韩、魏与(赵)合谋,以三月丙戌,三国反灭知氏,共分其地。于是襄子行赏”,“於是赵北有代,南并知氏”。“襄子立三十三年卒,浣立,是为献侯。……献侯少即位,治中牟。”从“集解曰:赵献侯自耿徙此”、《资治通鉴》卷一:襄子曰:“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的记载可知,应该是襄子晋阳之难后,自晋阳迁都于耿(邢台)。至其子献候又自耿(邢台)迁于中牟(索隐:此赵中牟在河北,非郑之中牟)。《晋书》·载记云:张宾曰:“邯郸、襄国,赵之旧都,依山凭险,形胜之国。”也就是说,邢台是赵国(赵襄子与其子献候这一时期)之国都。
赵国在邢台遗留下来很多遗迹与记载:《赵襄子祠》、《豫让祠》及豫让刺杀襄子的“豫让桥”、襄子西山射水的“太子井”、“太子观”及赵国花园的“梅花寨”等。乾隆《顺德府志》记载:赵襄子祠,在县治西,明知府张延廷、知县朱诰创建。豫让祠,在县文庙后。戚朝卿光绪《邢台县志》:赵襄子祠,县治西,堂五楹,东西各三楹,万历十八年知府张延廷、知县朱诰创建,春秋遣员致祭。
朱诰祠记云:晋六卿专政而邢为荀寅(范氏,晋大夫隰叔之子)据,赵简子围邯郸,荀寅奔齐,邢为赵矣!襄子,简子之次子也,以得常山符嗣简子。邢,襄子所治之国也。邢为襄子国,邢人祀之,不亦宜乎?这里也明确指出“邢为襄子国”。
襄子之曾孙敬侯元年,武公子朝作乱,不克,出奔魏。赵始都邯郸。(《史记》·赵世家)
敬侯十二年卒。子成侯二十年,魏献荣椽,成候在邢台修建了檀台。(《史记·赵世家》)(集解徐广曰:“襄国县有檀台)”这是说,赵国自敬候由邢台迁邯郸后,他的儿子成候时,魏国献来了优良的木材。于是成候便用它在邢台重新修缮了其位于邢候檀台的赵国故宫殿。此时邢台为赵之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