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578期:职场上很多事都不能只看表面,一次不满意的谈话,居然给陆逊带来意想不到的大机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578期#

从关云长北征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一直到吕子明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关老爷败走麦城,这期间发生的一系列的大小战斗,总称为“荆州之战”。荆州之战意义重大,它改变了魏蜀吴三方的战略态势:孙刘联盟宣告破裂,刘备方面从兵力到地盘都受到很大的损失;而孙权方面士气大振,实力大增。那么在整个荆州战役当中,东吴方面表现最突出的两个将领,一个是吕蒙,另一个就是陆逊。

陆逊自幼父亲早亡,他是跟着从祖父陆康长大的。什么是从祖父?也就是说陆逊的爷爷跟陆康是亲兄弟,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也就是叔辈爷爷。陆康是庐江太守,公元194年,袁术派遣孙策攻打庐江,陆康指挥部队跟孙策的进攻部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年,最终结果就是孙策一方胜利了,庐江被攻下,而不久陆康就病死了。在抵御孙策进攻的两年时间当中,因为战乱和饥荒,陆氏家族有一半人都死去了,当然了这笔账就要记到袁术和孙策的身上。

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陆康已经把陆逊送到了老家吴郡,所以陆逊非常幸运地躲过了这场战火。那么等到后来小霸王孙策占领江东的时候,陆氏家族采取的基本都是抵触和不合作的态度。在孙策去世之后,周瑜、张昭、鲁肃这些人保着孙权走上领导岗位,孙权的思路跟孙策不太一样:对这些名门望族,孙策采取的是斗争打压的方式;而孙权采取的是拉拢合作的方式。

陆逊在21岁的时候被孙权招到身边,首先担任了文职的工作,差不多也就是先当秘书,后当办公室主任这样的性质。后来陆逊在工作中展现出了军事方面的卓越才华,先是被孙权提拔为“定威校尉”,后来又担任“帐下右部督”这个职务,所谓的“帐下”指的是孙权身边的禁卫军精锐部队。公元219年,也就是东汉建安24年,在关羽向北进攻襄樊的时候,吕蒙给孙权献上一条计策:自己装病离职,接下来利用关羽方面后方空虚、疏忽大意的时机,使用偷袭的办法夺回荆州。这个“装病离职”的想法得到了孙权的认可和支持。

我专门看了一下《三国演义》的电视剧,在讲到这一段故事的时候,电视剧里展现的情节是这样的:陆逊见了吕蒙,然后就给献上了“装病离职”的这一套计策。吕蒙非常同意,然后就全盘接纳了。不过按照史料记载,情况不是这样的,“装病离职”这个策略是吕蒙自己想出来的。然后他确实跟陆逊见面了,是在自己离职回建业见孙权的路上,路过陆逊的驻地芜湖。这个时候陆逊前来拜访吕蒙,两个人才谈到了偷袭荆州的策略。

当时陆逊在吕蒙面前分析了关羽目前的状态,三国志上原文是这么记载的: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这个意思就是说:关羽在建功立业之后,心骄气傲,这个时候他只想着向北进攻,根本不会防备我们东吴。现在您因病离职了,荆州方面的防备会更加的松懈。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正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然后一战夺回荆州。

大家可以看到陆逊是很有心计的,不过在这个时候吕蒙表现出了更深的心计。虽然陆逊的说法跟吕蒙的想法完全一致,但是为了防止偷袭的计划泄露,吕蒙当场并没有支持陆逊的观点。他敷衍陆逊说,“关羽非常勇猛,刚刚取得胜利,兵强势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跟他为敌。”可以说这次见面让陆逊有点失望,不过接下来的事情是陆迅本人没有想到的。

吕蒙在见到孙权以后,大力的推荐了陆逊。当时孙权问吕蒙,“你这装病离职了,荆州方面谁来做主将呢?”吕蒙告诉孙权,“人选我已经想好了,这个人就是陆逊”。在评价陆逊的时候,吕蒙对孙权说了十六个字,《三国志》原文记载这十六个字是: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说:陆逊这个人,可以说是深谋远虑,才华出众,能够担当挑战性任务,从他的思路和想法来看,将来完全可以担当大任、成就一番事业。

并且吕蒙进一步给孙权分析说:陆逊这个人名气没那么大,而且作为年轻将领资历也比较浅,关羽对他肯定会比较轻视,让他来接任我这个职务,能让荆州方面更加疏于防范,对我们下一步偷袭是非常有利的。于是孙权当即拍板让陆逊接替了吕蒙的职务。

在这段故事当中,我们一方面看到了吕蒙的心计,另外一方面也看到了孙权破格提拔人才的眼光和境界。而对于青年将领陆逊来说,本来是一次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不那么满意的谈话,居然直接就让他成了荆州方面的主将。这件事本身确实说明了职场上风云变化,真不知道“哪块云彩会有雨”。对于一个想追求进步的年轻人来说,确实应该少吐槽、少抱怨,认认真真、尽心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那些事业发展的重大转机,往往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那么接下来陆逊在上任之后,就给关羽写了一封措辞有点奇怪的书信,那么书信的内容是什么?我们要留给明天了。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