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恒言:有感于“出国好啊”(作者 刘企华) 2024-08-01 01:11:22 很多家长炫耀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了”“在国外定居了”“在国外工作挣大钱了”;也有校长炫耀自己学校的毕业生出国留学的多少多少,在外国从事科学研究的多少多少……一句话:“出国好啊!”对此,我很有感慨。说两个例子吧。第一个例子。我有一个学生,应该算“得意门生”吧。他高中毕业考上了全国最著名的大学,并且在学生会任职。他给我来信说;“班长上台讲话没有人听,而我上台一张嘴,同学立刻说:'这家伙肚里有货!’于是,我说什么他们都听我的。”骄傲!我为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后来,我听说他出国留学了。后来,我听说他在美国定居了。后来,我听不到他的任何信息了。突然有一天上午,从校长室传来消息,我的那位“得意门生”回校来探望老师了!我奉校长之令飞奔来到校长室接受学生的探望。在校长室里,我发现我先前的学生、现在的同事杨某已经先我到达,正在聆听她的老同学介绍外国风光,并且一口一个“太太”。什么“太太”,不就是你老婆嘛!我听起来觉得那么别扭。轮到我讲话了,是校长点名的。我问我的“得意门生”他:“你还准备回国吗?”“怎么回国?北京没有一个像样的实验室,我回国干嘛?”他把老师我的问话顶了回来。我一时语塞,再也没有说话。看来校长十分高兴,提出中午由学校请酒,欢迎学生回母校参访,并请我作陪。我当然高兴喽,有酒喝了嘛!但学生摆了一下手说:“我中午已有安排。晚上我请校长和老师喝酒!”校长说“好呀”,并站起来送客。回到高一大办公室,老师们见我便问:“见到从美国回来的学生了?怎么样?厉害吧?”我只回答了一句:“晚上学生请我喝酒!”我满面红光,你知我心里多高兴!课外活动时间到了,校长早早地通知我去他办公室等候。在校长室里,我把一张报纸看了个遍。没有听到外面有电话打进来,也没有外人进入的动静,我只好把看过的文章再看第二遍。校长好像有点急了,在往外打电话,连打几次都没有人接。我放下报纸走到室外张望,老师们都下班了,走读生都回家了,住校生都去食堂吃饭了,却不见外面来人接我们去喝酒的任何迹象。我回到校长室想再次坐下,校长却站了起来。见校长往外走,我就跟着出去。校长锁门说:“走!”我紧跟其后。出了东边围墙的便门, 校长低着头直奔家属院向他自己家的方向走去,我也闷闷不乐地上楼回家。“怎么回来了?学生没有请你吃饭?”儿媳妇问。这叫“哪壶不开提哪壶”,不识相!我打了半碗饭,扒了几口,往长沙发上一躺,闭目养神。我家那一位看出我不高兴,没有敢吱声。晚上上班进办公室,老师们问我:“怎么样?喝的什么酒?是洋酒吧?”“吃些什么好菜?菜一定非常丰盛吧?”老师们见我往办公椅上一坐,低头翻书一声不吭,好像看出点什么苗头,没有再问。那届学生高中毕业20周年聚会,把我请去了。大洋彼岸的那位学生没有回来相聚。我在讲话中提到他时说:“你们中间谁个有机会见到他,请转告一句话,他还欠我一顿酒。”结语:我,不,是我们——我们为美国培养了一个人才 !第二个例子。我有一位老同事,土生土长的邳州人,长我两岁。他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大学毕业以后在国内开办公司发了大财,举家搬到大洋彼岸某国定居,成了名副其实的华侨。每每谈到自己的儿子,我的这位老同事神采飞扬,侃侃而谈,口角流沫,十分得意。相比之下,作为南方人,我的两个儿子却没有那么大的出息,一个在徐州电厂当工人,一个在邳州学校当老师,普通得很,自然没有炫耀的资本。不过,我很满足。平时,儿子儿媳妇隔三差五来家看望,一来就带那么多好东西给我们吃,孙子孙女也是这样;每当生病住院时,总有儿子陪伴床前,周到服侍,寸步不离。俗话说,“养儿防老”,我们老两口已经步入耄耋之年,深深地感觉到老来确实有了依靠。相比之下,我那位老同事就未必有我这么幸福喽!他老两口早在几年前就因病离世。他老伴先走的时候,小儿子从大洋彼岸急急地飞回来,老头叫老伴坚持到见儿子一面,但飞机还没有落地,他老伴就走了。人要死的时候急等咽气,能坚持得了吗?我的老同事几年前离世时,旧戏重演,他小儿子从大洋彼岸急急地飞回来,也未能见老父最后一面。大家都指望“养儿防老”,人到老来,儿子不在身边,怎么“防老”?临死前,连儿子的面都见不到,这才是真正的遗憾终身呢!结语:儿女“出国”真是“好啊”! 赞 (0) 相关推荐 庞丰丽 | 羯鼓魂 我早已记不清宋坤是宋憬的第几代子孙了,千百年来我裹着红绸静静地躺在木箱里用回忆温暖记忆. 人们叫我羯鼓或者花瓷细腰鼓.一千多年前,高力士带着我和另一个和我一样典雅华贵风韵绝佳的同伴离开鲁 ... 亚凌随笔:让座 [张亚凌,教师,<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数十篇美文被选作中考阅读文或各种考试阅读文,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地方语文精英教材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出版散文集三部,& ... 醒世恒言:读“老板”(作者 宪之) 如果谁要在当代流行的"话语"中挑选一个流行最广.含金量最高.最为当红的词语,我想一定是非"老板"莫属,大概对此持异议的不会很多.如果用莎士比亚的笔调礼赞:哦,老 ... 拍案惊奇:偷瓜记(作者 刘企华) 偷 瓜 记 刘企华 邳州马淑宝先生在<文化佳园>和 今日头条<大洲文苑>里发表了一篇回忆他父亲的三白西瓜瓜园的散文,引起了热烈反响,好评如潮.有一位读者在评论之余,由看瓜吃 ... 人间章回:两只西瓜(作者 刘企华) 1979年盛夏,我从邳县回上海老家探亲.我母亲叫我几个侄子把我有病的老父亲的床搬到大厅里比较凉快的地方让他休息.当年家里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机,我就坐在老父亲床前给他扇扇子.我问老父亲想吃什么,他说 ... 赏心乐事:秋光旖旎石榴红(作者 刘企华) 榴枝婀娜榴实繁, 榴膜轻明榴子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 碧桃红颊一千年. 诵着石榴古诗,踏着旖旎秋光,我步入邳州议堂薛楼石榴园,在园主薛帮芹的引导下,领略园中果实累累的秋色. 啊,大片的石榴树,高矮相间 ... 读作之间:感谢并再评《一缕藕香送秋爽》(作者 刘企华) 首先,我要感谢几位朋友. 感谢徐景洲老师把我草就的<陈景胜<一缕藕香送秋爽>赏评>短文在<文化佳园>"读作之间"栏目发表! 感谢陈景胜先生把我的 ... 醒世恒言:生为中国人就会承受一辈子的苦吗(作者 周建义) "生为中国人,一辈子要承受数不尽的苦恼.愤怒和无聊,但是,有几个因素使我不忍离开,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我不想断章取义,接下来还有一句:"其中一个,就是唐诗.&qu ... 醒世恒言:卧牛石的传说—因贪婪而起,因贪婪而断(作者 李玉华) 这个故事,起先是从世代老一辈口口相传传下来的,不知真假.但一看现实不能说没有一点依据,好像真有这么回事,前些年我还到过这个没落的村庄看了看,真象以前有人住过的痕迹,有废墟,老屋的断壁,很有年代的不规则 ... 醒世恒言:“蒜你狠”卷土重来?(作者 黄海生) 自5月份伊始,邳州周边早熟和中熟鲜蒜从零星到批量交易,至月底和6月初随着鲜蒜的干度越来越干及本地的杂交净蒜逐渐上市,鲜蒜价格上涨是一路高歌所向披靡. 买家大都是咱们本地附近和河南杞县部分的晾晒商为采购 ... 醒世恒言:血孬种(作者 清澈见游鱼) 家乡土话,把品质差劲.好占便宜者,称为"孬种":比"孬种"更"孬"的呢?自然就是"血孬种"了. 俗话说,哪庄没有几个&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