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只做一件事:学习;只做三种事:学习、“学习”和“学习”

这是“校园干货日记”的第108篇原创

去做最有价值的事,以投资未来的眼光去做事,以最快的方式去“野蛮生长”。

——蘭陵王

全文共2881个字,读完约8分钟。

前阵子,朋友打电话来跟我唠家常、聊梦想、谈大学。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原则和初心这件事上,朋友激动的跟我讲起,他找到了一种很好的过法,关于大学四年或者一生的,那就是去“去经历,然后把那些经历串成一个一个的故事。”

接着吧啦吧啦跟我讲了一大堆,突然话题一转,丢给我一个炸弹“你有没有一个原则?关于大学四年的,你现在还是在按着你的初衷在走吗?”

思索良久,没有回答朋友。关于“原则”,我从大一开始那阵就一直在寻找着,只是那时候不叫原则,只知道要找一个行事的标准,去把我的大学过得最有意义,瑞·达利欧叫它“原则”。

我见过太多的故事,太多的人。他们的大学都很精彩,他们目标都很明确,他们都有一个自己的大学原则。

有一心学习,最后考去了北京大学的;有热衷比赛,大学四年参加过各种创业大赛,奖状放满了整个宿舍的;有喜爱旅行,大学四年就走遍了大江南北的;有独立自主,大学四年完全靠自己养活自己的;有勇敢创业,还没毕业就已经买了小车的;有随心适意,只想和情侣腻在一起就好的;当然还有一种,像我朋友那般,既学习,又谈恋爱,还打比赛,创业,自己养活自己的……

这么多种精彩的大学生活,我要不要从他们中选择一种我比较喜欢的,然后去努力走跟他们一样的路呢?

那时候,我对于原则还处在摸索阶段,心里只有一个模糊的念头。大概就是去做最有价值的事,以投资未来的眼光去做事,以最快的方式去“野蛮生长”。

所以后来我去尝试了创业,我以为那会是我的大学原则。但是创业差不多一年,真的好辛苦,也确实在野蛮生长,但是总感觉有某种局限,成绩也一落千丈,每天要花大把的时间去做一些琐碎的小事。慢慢发现,那应该不是我最想要的东西,大学里不是去创业的时候,至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如此。

后来我终于在看“得到知识发布会”时找到了我的原则:大学里只做一件事——学习,只做三种事——学习、“学习”和“学习”。

罗胖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在认知和眼界上面的巨大缺陷,那时的我像极了一只住在井底的青蛙,虽然喜欢蹦跶,但也仅限于自己那口井那么大的空间而已,始终无法去到更广阔的天空。

而这个世界进步太快,仅仅十年时间互联网就可以发达到如此地步,我从未想到一个手机可以干这么多事;小时候心心念念的游戏——武林外传,现在看来好幼稚;高中之前从来没听说过网购,到现在的大多数衣服是通过网购来完成的……

且这个世界还在以加速度进步,虚拟现实、3D打印、人工智能、比特币这样的新东西还在接连不断的冒出来,相信十年之后,社会又会是一番新的景象,一个我们现在绝对无法想象的世界。

白岩松说「处在生命的哪个阶段,就应该去做那个阶段该做的事。」所以那次之后我恍然大悟,大学是我们生命里最适合学习的时候。这个时候,学习氛围浓厚,资源丰富,心态健康,时间充裕,也没有生活的种种喧嚣。

所以,我找到了自己的原则,就是去学习,通过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的去学习,并在学习中去野蛮生长。

01

第一种事

专业知识的学习

之所以把它放到第一个来说,是因为专业知识是我们的立命之所。要想明白这个问题,得先想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

如果说读大学是来谈恋爱的,那我不读大学这段时光我也可以谈恋爱;如果说我读大学是来创业的,那我不读大学也可以去创业;那么加部门体验工作氛围呢,加社会培养兴趣呢,结交各种朋友,参加各种聚会,去旅游呢,甚至是坐在图书馆读书呢……显然都不成立,这些事统统可以在大学之外通过某种途径来完成。

那我们读大学的稀缺性在哪?是什么原因让我们非读不可?

我认为原因有两点:一、大学里有很多跟你同一层次,有着同样的年龄,同样的梦想,同样的价值观的同学;二、大学里有很多你专业方面的资源,有一批专业方面的老师,他们把自己毕生所学浓缩到课堂里交给你。

微笑经常跟我谈起一个观点,叫倒“T”字形人才。意思是说,我们一生应该四通八达,博学而为,但是要有一门你特别精通的东西。要达到特别精通这件事,你就得读书,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

而大学无疑是助你精通一门知识最好的途径,教我们的老师都是研究生、博士、教授等等,他们对你所学专业的理解是极其深刻的,他们最知道你应该学什么、怎么去学。可惜我们大多数人不以为意,从未认认真真的去听过一门课,认为来大学就是为了体验生活的。

02

第二种事

认知的学习

认知的学习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块,同是在一个教室上课,学着同样的专业知识,我们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真正决定我们之间差距的,是我们在认知方面的学习。

什么是认知方面的学习?比如你经常看一些有价值的知乎live;比如你经常听一些得到的音频;比如你经常看一些像“校园干货日记”这类有意思的文章;比如你经常读各种各样的经典书籍……

这些方面的知识获取,我把它们归结为认知的提升。(当然,这儿认知方面的提升也包括眼界的提升。)

分享几个对我影响最大的东西,起初是“得到”,我到现在也还在用它,平时等人、打车、上厕所都会拿出来听一听,它是我认知学习的启蒙;然后是“36氪”,它是我眼界学习的启蒙,上面有各种世界最前沿的资讯、创业项目等等,后来还看了黑马、创业分子、湖畔大学等公众号。最后是“混沌大学”,这个是我最喜欢,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东西,因为这个东西我开始去思考一些深度的问题,开始去总结思维模型。

当然,还有一个东西,就是读书了,这个习惯从大一保持到现在,平均每天读书一个小时,即使再忙也要尽可能的抽点时间出来读一会儿。它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构建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是我系统的去构建我的认知库的主要来源。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理解人性,理解历史,理解社会,理解未来,理解自然法则,理解很多虚无的东西。

我也希望正在看文章的你,可以抽点时间去提升一下自己的认知,听听得到,看看36氪和混沌大学,每天读点好书,因为这是区别你与同龄人的地方。

03

第三种事

阅历的学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去看很多东西还不够,你要不断把你看的东西拿到生活中去验证,这样你才能真正的吸收它,把知识内化为你做事的一种心智模式

什么是阅历方面的学习?

我把部门、社团、比赛、兴趣、社交、旅行、创业、兼职、实习等等方面的学习,统称为阅历方面的学习。

这里面其中有一些事可以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比如旅行、交友、兴趣等等。旅行可以让你去体味生活百态,人生冷暖,敬畏之心,他们说灵魂应该一直在路上,讲的大抵就是这个道理。交友呢,这是我们一生应该去坚持的事,遇见各种各样有趣的人,看遍人生百态。

有的则是应该达到即走的,如部门、社团、兼职、比赛等等,因为这些方面的提升非常有限,最初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越到了后面边际效应就会递减。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应该把它们放在最有价值的东西上面去。

以这个原则为依归,我从大一到现在的所做事情大致如此:参加了两个部门、两个社团,体验一年,学到了所有我想要的东西,然后悄然退场;打过比赛,做过兼职,创过业,也是学到我所想要的东西,达到即走。意外的是,创业这个东西带给我的收获远超过我的预期,当然也相对付出了我很多东西。

然后就是结交了很多朋友,有知心之交,有谈心之交,有清水之交,有倾慕之交,从他们身上我去看到这个世界的多元性,体会不同的生活方式,然后映照己身。

当然关于我个人,还有两个特殊的阅历学习,一个是喜欢与朋友交流,我们每次都会把各自最近的领悟分享出来,互相讨论、映照,然后深化;还有就是干货日记啦,当我把一个一个的感悟和干货写成文章的时候,谁的收获最大?当然是我咯。费曼学习法讲,教授给别人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关于此两条,感悟太多,有机会再分享。)

总结起来就是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去认识更多的人,经历更多的事,然后把你之前所学贯穿进去,映照自身,把知识内化为心智。

当然了,除去上面三件事之外,还有一件事值得去做,就是谈一场恋爱。但是这件事是不可控的,如果你缘分到了,就请好好把握珍惜;如果缘分没到,也请不要强求,别忘了,总有一天你也是要结婚的。

安利你:

这是我的大学原则,你有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大学原则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