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汉人同祖同宗,自东向西繁衍生息,早期草原丝路的开辟者,匈奴!
作者:王德恒
来源公众号:王德恒先生
(ID:Mrwangdeheng)
匈奴的名字是如此之响亮,只要触及历史,就不能回避。早期的草原丝路就是他们开辟的。
他们是进入文明社会后游牧文化的代表,其历史地位并不亚于曾经称雄欧亚草原的斯基泰人,在横贯东西的草原丝路的开发中,甚至不能说谁比谁更早。
匈奴这个民族的来源至今也没有彻底解决。比如说,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匈奴是白种人,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写的就是在匈奴西迁时,一个掉队的匈奴人和一个陕北姑娘生下一群白色漂亮的孩子们的故事。这些人男子多生得高大威猛,他们家族最显著的标志是脚上小指的指甲是平滑的,与当地土著居民的小指指甲重叠生涩相区别。
民谣中有所谓“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有大家(王松山)等人认为,之所以“米脂的婆姨”白皙,就是因为她们临近匈奴,和白色人种杂交,留下了这样一支漂亮的女人。
《汉书》中记载的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身高八尺二寸,容貌威严,汉代的八尺二寸(汉一尺=23.1厘米),接近今日1.90米,是欧罗巴人种北欧型的高大身材。但休屠王居于蒙古高原的西部,并非匈奴本部贵族。一些相关的文物考古资料,如陕西茂陵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像、诺颜乌拉25号墓出土的人物绣像以及一些被认为是匈奴遗物的青铜牌饰上的人物形象,对所反映的匈奴人体貌的看法,众家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后世还有“白匈奴”之说。白匈奴是大月氏人的后裔,在进入中亚后称为“懨(yan)哒”,他们和匈奴一样同样起源于中国北方草原,和匈奴频繁战争,推进了草原丝路的开发,也有过人种交流,基因碰撞。据此,有人认为这是匈奴中有白人血统的一种旁证。但在最近的研究成果中披露,白匈奴之所以称为“白”,是因为他们使用白色的旗帜。
实际上,在历史上多次出现白匈奴、黄匈奴、蓝突厥这些名字,以前有人解释成皮肤或者眼睛的颜色,比如白匈奴就是白种人,蓝突厥眼睛发蓝,所以也是白种人。从最近研究成果看,黄匈奴的旗帜是黄色的,白匈奴的旗帜是白色的,蓝突厥的旗帜就是蓝色的,这些名字里的颜色是指旗帜的颜色。就好像1949年后的中国被西方叫做“红色中国”是因为用赤旗,而不是我们的皮肤变成了红色。
史书上记载匈奴的起源是这样的: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这个记载说明,匈奴也属于华夏族的范畴,淳维的子孙们的祖先山戎、猃狁、荤粥都居住于大漠以北,草原深处,随畜牧而转移,经过融合,联合,兼并而成为了一个大部落,逐渐有了自己的语言,风俗,制度,便成为了一个民族。在战国时期以国家的形式出现。匈奴王国就是这样出现的。最近,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所和复旦大学出具的一份关于古代人种DNA检测的报告,看到这样一组数据:
在最后一个冰期的最后阶段,有一个男人在距今1.8万年的时候生活在赤塔,瀚海(贝加尔湖)东部。作为华夏人中的O基因在1.7万年前共祖先。O3基因在1.5万年共祖先,检测是1.5万年出现在赤峰,距今1万年前出现在河南平原。
史书记载匈奴的始祖“淳维”和夏后氏同源是不错的,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检测结果是一致的。
利用现代的体质人类学和基因学,可以将蒙古人种大致可分为东亚、北亚、东北亚和南亚等四个类型。在匈奴帝国建立之前的北方长城地带,体质人类学者目前至少已辨识出四种不同的古代蒙古人种类型,分别命名为古东北类型、古华北类型、古西北类型和古西伯利亚类型。
古华北类型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一个土著人种类型,在属于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文化的凉城县崞县窑子墓地,出土了古西伯利亚类型的人骨,与公元前l世纪生活在外贝加尔和匈奴属民属同一类型。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文化的主体族属普遍趋同划归于戎狄系统,而史料记载战国时期在阴山以南一带又开始出现的“诸胡”。也就是说崞县窑子墓地出土的人骨应该是“诸胡”的一支。结合外贝加尔和蒙古发现的古西伯利亚类型匈奴属民,初步可以推断匈奴的人种属于古西伯利亚类型。
对于匈奴是蒙古利亚人种的说法有一条来自国外的佐证。公元4世纪下半叶,从里海附近草原出发、向欧洲掀起了入侵大浪潮的匈奴人(Huns),即是公元91年从蒙古高原西迁的北匈奴的后裔。到5世纪上半叶匈奴王阿提拉王统治时期达到了辉煌,其强大的对外攻击力使日耳曼人丧胆,令罗马人蒙羞,他们称阿提拉和他的铁骑为“上帝之鞭”。匈奴人墓葬出土的人骨材料经过多次检测确实属于蒙古利亚人种,这无疑为匈奴蒙古人种说又提供了一条体质人类学方面的有力佐证。也是草原丝路自东向西开发的铁证。
在汉朝和匈奴的交往中,并没有描写匈奴和汉人形象方面的差别,甚至语言交流方面的障碍也没有。整部《史记》包括《汉书》里没有对匈奴特别体貌的描述,这种史书的“无记载”,隐匿于其中的也正是一种人种的“无差别”。
2003年,三个法国人类学家对位于蒙古北部Egyin Gol峡谷的一处墓地发现的匈奴遗骨进行了研究。
这处墓地位于蒙古北部Egyin Gol峡谷,在外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北部,北纬49度27分,东经103度30分。贝加尔湖正南方。这处墓地共出土匈奴时代90多具尸骸。
三名法国学者对这些古代尸骨进行了DNA测试,测试共分Nuclear DNA细胞核DNA和MitochondrialDNA(mtDNA)线粒体DNA两部分,最后确定了匈奴人的人种类型,他们是典型的亚洲人,和今天的蒙古、西伯利亚、中国人、朝鲜人、日本人有比较近似的人类发生学关系。而且没有发现欧洲人血统的影响。他们的论文发表在最权威的遗传学学术刊物《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时间是2003年。
这充分证明,匈奴人和中原的汉人是同宗同祖的,匈奴人最早开发草原丝路,是中外史学界的共识,或者说,草原丝路应该就是匈奴人从东向西开发的。
原文载自《知识就是力量》2011年第1期
作者:王德恒,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