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修德 | 民间对课三篇

民间对课三篇
◎叶修德

民间对课只求落联,(土语能顺口之意),不求文人要求严格的平仄,更没有曹植写七步诗的才能。能发笑,有点啟发意义,有幽黙感即可。下面是笔者搜集整理的三篇民间对课故事。以博一笑。
一、男女青年终成眷属
在一艘客轮上,傍晚,凉风习习,睌霞灿烂。一乘女在甲板上叹息:“船在江心飘”。旁边一青年后生紧接口道:“缺根大桅杆”。这时一个婚姻介绍所的红娘也来到甲板上,笑咪咪接口道:“老大来帮忙”。恰巧一个大老板也来到甲板上观风景,随口接应道:“乘风到对岸”。
在红娘和大老板的撮合下,男女青年终成眷属。
二、四个避雨人对课
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看来今天的雨是不会停了。一个野外路廊内坐着一个背捎马袋,袋里银元叮叮响的土财主,一个手捧书卷的秀才。一个眼睛闪闪亮,却干算命行业的亮眼算命先生。一个身上有汗酸味,手提一只用野草盖住篮口的农夫。农夫最后到达路廊,想钻进里面一点避风雨。可先到达的三个人说农夫身上有汗酸味,把农夫拦在路廊门口。时过响午,四个人肚皮都饿了。土财主哭丧脸叹道:“身有银元画空饼。”算命先生屁股连放臭屁,有气无力道:“身有法术食难寻。”秀才较文明,摇头晃脑吟道:“身有文才遭不幸”。农夫不慌不忙从篮子里拿出花生,番薯边吃边笑道:“身有粮食能活命”。
三、小学生对课
以前,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文盲多,识字的人都被村民称为先生。一个身高马大,稍识字的青年就当起私塾先生。可这私塾先生作风不大正,恰好村中一个四十余岁的半老徐娘作风也不大正派。青天白日经常在私塾隔壁偷情,时长日久,连小学生都知道。这一天,又偷情了。一个船老大的儿子吟道:“撸声哗哗响”。一个打铁的儿子紧接:“铁锚浮中央”。一个小贩的儿子向同伴扮了个鬼脸,慢慢出口道:“货重船不沉”。一个农夫的儿子眼望隔壁,摇头晃脑道:“母奀(母小牛)能跳墙”。


作者简介
叶修德
叶修德,笔名时光不染。农民,农闲时爱好看书看报,写点小作品自乐,有作品在中央,省,市,县文艺刊物,广播电台发表,搜集整理民间故事集(宁海民俗故事),被县档案馆编印成册,因忙于农活,作品都是小儿科。

□编辑:叶寒
□图片: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