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积散临证治验

五积散初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白芷、川芎、甘草、茯苓、当归、肉桂、白芍、半夏、陈皮、枳壳、麻黄、苍术、干姜、桔梗、厚朴、生姜、葱白组成,具有解表温里、散寒除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之功效。临证治疗寒、痰、气、血、食五积病邪引起的多种病证。笔者认为湿邪郁积,也应归之为五积散主治范畴。临证凡是由脏腑中寒,营气壅遏,胃气不化,湿伏于中所致多种病证,皆可异病同治。本方具有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之功。剑河县民族中医院骨伤科杨通煊

方中麻黄开表逐邪于外,干姜温胃散寒于中,白芷散阳明之邪,川芎散厥阴之邪,当归养血和营,白芍敛营和血,茯苓健脾渗湿,半夏燥湿除痰,枳壳泻逆气以止吐,厚朴宽中以止泻,肉桂暖血温营,苍术健脾燥湿,桔梗开宣肺气、利咽膈,陈皮理气和胃,甘草调和诸药,生姜散寒邪,葱白通气,使表里双解,则脾胃和顺,气血畅通。本方充分体现了杂病调脾胃,内伤宗东垣之说。本方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祛痰消痞调经之方也,一方统治多病,惟活法者变而通之。笔者对本方应用浅有心悟,兹将点滴经验和体会做如下介绍。

胃脘痛

某男,39岁,自述胃痛怕冷已5年余,常因受凉、酒食不节、吃生冷食物诱发。对症服用附子理中丸、温胃舒,并配合西药三联、四联疗法,诸症时轻时重,久治未愈。因患者工作环境较阴冷潮湿,所以胃痛常犯。近因劳累、饮食不节,胃痛复发。刻诊:胃脘痛,剑突下尤甚,脘痛胀满,恶心欲吐,呕吐痰涎,肠鸣欲泄,四肢怕冷,舌苔白腻,脉沉迟。胃镜示:胆汁反流性胃炎伴糜烂;胃角溃疡。.病理送检:轻度不典型增生伴肠化,溃疡形成。辨证为寒饮宿食停滞胃脘,治以调中顺气,散寒消滞,理血和胃。方用五积散加九香虫化裁:肉桂3克,炒白芍15克,姜半夏9克,陈皮3克,枳壳10克,苍术9克,干姜6克,厚朴10克,茯苓10克,当归9克,川芎9克,炙甘草6克,桔梗3克,白芷12克,麻黄4克,九香虫6克,生姜2片,葱段2根,剂后自觉胃内热气较盛,疼痛大减,恶心、呕吐稍平。药已中的,去桔梗,续服14剂,诸症平息。

按:本案患者生活起居失宜,久处阴冷潮湿之地,复加饮食失节、暴饮暴食以致胃纳过盛,积滞胃脘,腐化无能,宿食停滞,损伤脾胃;胃气壅滞,脾运失职,寒湿内生,痰饮聚滞,气机郁滞,胃失和降,引发胃痛。《素问·痹论》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举痛论》言:“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故小络急引,故痛。”采用五积散加九香虫,温散表里之寒邪,理脾和胃,温化痰湿,消食通积,脾升胃降,气机有序,故效显。

荨麻疹

某男,38岁,颜面、上肢荨麻疹反复发作2年余,每因受风冷、气候突变诱发。每次发病虽经西药脱敏、激素治疗症状消失。曾服消风散、脱敏煎,症状此起彼伏。本次因洗澡后,在回家路上冒雨行走,全身骤起风团疹块,尤以面部、上肢为甚。疹块苍白奇痒,大者如掌,小者如分币,伴喘息,胸闷,胃肠不舒,时有胃胀,纳差,舌胖有齿痕,苔白微腻,脉浮紧。辨证为风寒袭肺,脾失健运,寒湿阻滞肺脾,治以解表散寒,温中除湿,开发腠理,宣泄邪气。方用五积散化裁:麻黄15克,桂枝12克,白芷15克,炒白芍15克,干姜6克,炙甘草3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姜半夏9克,陈皮6克,茯苓15克,苍术10克,桔梗8克,厚朴12克,枳壳10克,6剂后症状已基本消失。因病人深受其苦,为防复发,又坚持服用10剂。

按:本案患者淋浴后遇风雨,邪客经络,气血痹阻,而致风疹缠绵,诊治颇为棘手。《内经》言:“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从其合也。”风邪善行数变,故症状此起彼伏。善治风者,先行血,血行风自灭。患者风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气血痹阻,邪客络脉,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积皮肤腠理之间,邪正交手,血气不合而发病。方中麻黄伍白芷辛温透达肢体肌肤,辛温入肺,宣通肺气,散寒祛邪,白芷又善上达通窍,中达肢体通肌肤,二者妙配也。毛窍开而利于泄邪气。宣泄肺气,涤痰开闭,散寒燥湿,使经络腠理之闭阻得以疏通,迅速改善了患者的胸闷、气急症状。《儒门事亲》言:“诸风寒之邪,结搏于皮肤之间,藏于经络之内,留而不去,或发疼痛麻痹不仁及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麻黄、白芷二者相伍,疏通透达,使肌表经络之风寒湿随汗而解,随风而逝。五积散用治此案,方证对应,疗效显著。

面神经麻痹

某男,35岁,患者因大量饮酒后,睡卧在地下室地铺,第二天出现上吐下泻,同时见右侧口角流口水,口角向左侧歪斜,急诊于笔者处。刻诊:口角歪斜,右眼不能闭合,右侧面肌呆滞,麻木,吹气右侧漏气,伴头身痛,恶寒,无汗,时有胃胀,恶心,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紧、滑。辨证为风寒入侵,气血痹阻,经筋失养,治以祛风散寒,调和营卫,养血健脾,化痰通络。方用五积散化裁:麻黄15克,肉桂5克,赤芍15克,炙甘草5克,干姜6克,苍术10克,陈皮6克,厚朴10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姜半夏9克,白芷15克,枳壳10克,茯苓15克,桔梗8克,7剂后右眼基本能闭合,口角已不流口水。续以治疗2周,逐渐好转痊愈。

按:本案患者酒后醉卧阴冷潮湿之地,感受风寒之邪,入侵一侧面部脉络闭阻,气血失畅,导致面瘫。《诸病源候论》言:“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正,而且不能平视。”本方祛风散寒,调和营卫,养血活血,健脾利湿以调理经络之气,恢复面部气血畅运。本方妙用麻黄配肉桂,温通血脉,散血中之寒。有古籍载:“麻黄以轻扬之味,兼辛温之性,善达肌表,走经络,表散风邪,祛除寒毒。若寒邪深入筋骨之间,非麻黄、肉桂不能逐也。但用此法,自有微妙,则在佐使之间,或兼气药以助力,可得卫中之汗,或兼血药以助液,可得营中之汗,或兼温药以助阳,可逐阴凝之寒毒;或兼寒药以助阴,可解炎热之瘟邪。”《药性论》麻黄善治顽痹,以其能开腠理。麻黄破血滞,化痰凝,得肉桂温中散寒通积滞。全方共奏祛风散寒,健脾除湿,活血通络之功。

(0)

相关推荐

  • 【十病九寒:五积散-寒湿圣剂,寒湿气血痰五积主方】2

    五积散 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 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 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 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并 ...

  • 一张方,扫五邪!寒积、湿积、气积、血积、痰积,应声而散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 ...

  • 【五积散:通治内外妇儿表里阴寒积聚症瘕】

    五积散:通治内外妇儿表里阴寒积聚症瘕所致一切病证的方 这个方子就像一张网,能将一切病一网打尽,这是古人说的.清代著名医学家汪讱庵称之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一方统治多病,惟活 ...

  • 五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一.原方主治: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 ...

  • 五积散新用:

    ​五积散.五积者,寒积.湿积.血积.气积.痰积是也.也就是说,用这五积散的方子,可以把上头这五种邪气,通通解决. 一: 五积散: 苍术.桔梗各15克,枳壳.陈皮各9克,芍药.白芷.川芎.当归.甘草.肉 ...

  • 中医奇人独门一派——《初氏五积万用方》总论初建忠(五积老师)主讲

    初氏认为人体病症的特征大致认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八十年代前以虚症居多,一个是八十年代后以实证居多. 八十年代以前,一个补中益气汤可以横行天下,那个时期粮食歉收,吃不饱.穿不暖,稍微补益一下,身体立即壮实 ...

  • 【临床医案:临床胆病证治验案】

    胆属六腑之一,内藏胆汁,清而不浊,故称"中精之府".因其形体中虚,属之于腑,藏而不泻,又类于脏,所以<内经>又名之为"奇恒之府".胆附于肝,胆汁来源 ...

  • 木香流气饮临证治验

    弘扬国学,传承命脉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岐黄国医在国学中具有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地位,乃国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智慧,在上下五千年的进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各个时 ...

  • 痛证治验

    [病案1]寒凝腹痛案. 王某,女,40岁.2017年2月27日晚初诊 主诉:小腹胀痛,前后二阴坠胀痛难忍. 病史:下午6时小腹微痛,到晚上9时起床上厕所受凉加重,前后二阴坠胀疼痛难忍.伴四肢厥冷,寒战 ...

  • 『名医经验』王道坤汗证治验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王道坤教授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4年荣获甘肃省首届名中医称号.笔者现介绍其汗证治验一则. 陈某,女,56岁,2011年11月22日初诊. 诉:动辄 ...

  • 六和汤临证治验心得(高热、胃痞、泄泻、耳蒙)

    第 1358 期 作者 / 毛德西 河南省中医院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许红 六和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祛暑化湿,益气和中的功效.主治夏季外伤暑气,内伤生冷,症见寒热交作 ...

  • 【马有度:崩漏临证治验】

    崩漏临证治验著名中医学家马有度教授,长于内.妇.儿科诸病的诊治,其中对崩漏的治疗,也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 他在<中医精华浅说>中专门写了一篇<崩漏>,对崩漏的辨证论治,有理有 ...

  • 『名医经验』符为民教授对中风急性期临证治验撷菁

    中风是一种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其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目前世界第三大死因,在所有心脑血管病死亡中,脑卒中居 ...

  • 麻黄附子细辛汤瘙痒证治验

    串雅 李某,女,52岁,08年11月初诊.自述皮肤瘙痒,时发疹块,伴有疹点2年,曾到各大医院治疗,西医予抗菌,消炎,抗过敏,中医祛风除湿,疗效不理想,仍每天反复发作,痛苦不已,经人介绍前来我处就医.症 ...

  • 苓桂枣甘汤临证治验

    中国中医药报2010-01-05 □ 鲍艳举 吕文良 花宝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苓桂枣甘汤,见于<伤寒论>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有悸者,欲作奔豚,苓桂枣甘汤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