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决胜千里之外,你也可以!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30卷,汉纪二十二

汉成帝建始四年(壬辰,公元前29年)

【原文】(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会西域都护段会宗为乌孙兵所围,驿骑上书,愿发城郭、敦煌兵以自救;丞相商、大将军凤及百僚议数日不决。凤言:“陈汤多筹策,习外国事,可问。”上召汤见宣室。汤击郅支时中寒,病两臂不屈申;汤入见,有诏毋拜,示以会宗奏。汤对曰:“臣以为此必无可忧也。”上曰:“何以言之?”汤曰:“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又《兵法》曰:'客倍而主人半,然后敌。’今围会宗者人众不足以胜会宗,唯陛下勿忧!且兵轻行五十里,重行三十里,今会宗欲发城郭、敦煌,历时乃至,所谓报雠之兵,非救急之用也。”上曰:“奈何?其解可必乎?度何时解?”汤知乌孙瓦合,不能久攻,故事不过数日,因对曰:“已解矣!”屈指计其日,曰:“不出五日,当有吉语闻。”居四日,军书到,言已解。大将军凤奏以为从事中郎,莫府事壹决于汤。

【译文】(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正好,西域都护段会宗被乌孙王国的军队围困,段会宗用驿马上书,请求成帝征发西域诸国军队,以及汉朝在敦煌的军队救援。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崐以及百官会议数天也作不出决定。王凤说:“陈汤富于谋略,又熟悉外国的情况,可以询问他。”成帝在宣室殿召见陈汤。陈汤在进攻郅支单于时,中了风寒,两臂不能屈伸,入见时,成帝下诏准许他不必跪拜,把段会宗的奏书拿给他看。陈汤回答说:“我认为这件事一定没什么可忧虑的。”

成帝说:“你为什么这样讲?”陈汤说:“五个胡兵才能抵挡一名汉兵,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刀剑不锋利,弓弩也不强。最近听说颇学得一些汉人制作兵器的技巧,然而仍是三个胡兵抵挡一个汉兵。再说,《兵法》上说:'客兵必须是守军人数的两倍,才能对敌。’现在围困段会宗的敌兵人数不足以战胜他,请陛下不必忧虑!况且军队轻装日行五十里,重装备则日行三十里。现在段会宗打算征发西域诸国和敦煌的军队,部队行军需较长时间才能赶到,这成了所谓报仇之军,而不是救急之兵了。”成帝说:“那怎么办呢?围困一定可以解除吗?你估计什么时候可以解围?”陈汤知道乌孙之兵,不过是乌合之众,不能久攻,以经验推测,不过数日。因此回答说:“现在已经解围了!”又屈指计算日期,然后说:“不出五日,就会听到好消息。”过了四天,军书到,声称已经解围。大将军王凤上奏,要求任命陈汤为从事中郎。从此大将军幕府的大事,均由陈汤一人决定。

【解析】

上面这段材料,看完之后,就一个感觉,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

陈汤当着文武的面,掐指一算说,这事已成,五天后见分晓。

第四天,消息来,如陈汤所料,果成。

在相对官方的史书里面,看到了如同小说一样的桥段,这个很有意思。

有意思的点,并不在与西域方面战事,而在于陈汤为什么如此自信能够在千里之外笃定的事态发展。

1.关于争论

丞相商、大将军凤及百僚议数日不决。

面对段会宗的求援信,朝堂上发生分歧,商量不出结果。

就这个本身而言,也是大概率的问题。

一方面,西域距离长安数千里,段会宗求援信能够承载的信息量绝对有限,必定是捡紧要的说。

所以,表述的重点就会集中在情况的危机,以及希望救援。

另一方面,此时的朝堂绝大多数大臣都是儒家且通过官僚行政系统上来的,对于这种外交、战争不一定有经验,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就各说各话。

这就是材料中的“数日不决”。

再一方面,对西域的实际情况,并不是段会宗说的直面上的,而是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等。这些朝堂百官,恐怕连去都没去过,怎么决策?

2.关于陈汤

陈汤,之前有文章提到过他和前任西域都护甘延寿,矫诏发兵攻灭郅支单于。

毫无疑问,甘延寿和陈汤恐怕是当时朝堂中最了解西域情况的人。

甘延寿没有出现极有可能是已经病逝,陈汤就成为唯一可以征询已经的人。

换句话说,陈汤就是专业人士,自然要请出来征询意见。

3.关于陈汤的判断

对于局面,陈汤有他的判断,这个判断过程比较长,就不详解了。

具体可以分几个方面。

其一,自身方面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任何事先了解自身情况绝对是首要。

陈汤带过兵,也在西域打过仗,知道驻扎在西域的汉军部队是什么样。

其二,对手方面

知己然后知彼。

陈汤说乌孙是乌合之众,这个是有道理的。

这次是乌孙搞事,而之前乌孙老被匈奴欺负,要不是汉朝把匈奴灭了,乌孙指不定混成啥样。

但凡要是乌孙兵给力一点,也不至于被匈奴欺负。

现在乌孙胆肥了,来撩拨汉朝。

这家伙,以前匈奴都搞不定,还来搞比匈奴更厉害的汉朝,能赢吗?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实力又决定可能采取行为。

在陈汤眼中,乌孙算是被算死了。

其三,策略可行性方面

针对段会宗提出的措施,请求发兵增援,陈汤并没有否定,而是指出,虽然有用,但是用处效果不大。

一方面,段会宗消息传过来要时间,朝廷再把消息传过去也要时间。

这些西域诸国、汉朝驻军部队动员、行动也要时间,来来回回一两个月说不定就过去了。

4.关于事态推演

来看陈汤最后的话:

汤知乌孙瓦合,不能久攻,故事不过数日,因对曰:“已解矣!”屈指计其日,曰:“不出五日,当有吉语闻。”

非常自信的认为,段会宗没事,乌孙不用担心。

甚至还笃定几天后就知道消息。

这很厉害,但是如果把这个事情说透了,也很简单,换你也可以吹嘘一番。

其实就是把上面陈汤的决策做到极致就行。

对自己的了解、对对手的了解,以及足够的专业知识。

可以这么说,陈汤在这个上面表现的自信,就来源于此。

【启发】

看这段材料,启发有两个地方。

其一,是关于王凤的。

从整个后面历史发展来看,王凤这个人并没有什么才华,中人而已。

但是,他能够身居高位,有一点做的非常好,会用人,陈汤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王凤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并不如前人那样天资卓绝,但是他并没有说,因为自己才能不行,就要用比自己差的,怕用能人把自己给顶下去。

其二,关于自信

材料中陈汤如此表现,不是乱说、瞎说。

而是基于他对西域的了解,和早年为了出人头地的积累。

有人羡慕为啥牛人看事情能够算的很准,说来说去其实无非两个东西。

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信息的处理能力。

前者很好理解,就是你知道多少具体情况。

后者也很好理解,就是你如何去思考、组合、运用这些信息。

这两个方面做好了工作,基本上发生个事情,你大体上能够推测出个走向。

至于,如何收集信息,如何思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毛选》,这里不做详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