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住根节练好拳

武术中素有“三节要明”之说,意思就是掌握好运规律和动作顺序,节节贯串,对于太极拳而言,是通过根节、中节、梢节的协调运动来体现“四体百骸总为一节”的整体性。

对于三节是腕、肘、肩的上肢,根节是肩,主要是肩胛骨。对于三节是脚脖、膝盖、大腿根的下肢,根节是大腿根,亦称根节是胯根。以全身而言,头为梢节,胸腹部为中节,腿、膝、脚为根节。传统意义上的“躯干”是除头颈部和四肢以外的部份,即胸部、腹部和盆部,躯干的根节在臀尾。

形意拳等内家拳讲究根节带动梢节而三节整合的练法,传统太极拳也不例外,只有这样才能练出整体劲力。太极拳圈里面有“用肩打人,用胯走路”的说法,其实这是针对不少人习惯梢节局部用力的纠错练法。

根节的松沉是较为重要的。比方说作为上肢的根节(肩胛骨)倘若松不开沉不下,怎么能沉肩坠肘?如果做不到松肩沉肩,怎么能使上肢与躯干连通而形成整体?怎么能使躯干的劲力顺畅传导到上肢梢节终端?从练功习拳实践得知,用意识引导肩井穴放松而使肩胛骨松沉的功效不如用意识引导肩井穴与曲池穴圆撑的上下贯通练法那样好,用意念引导锁骨两边对拉松开的练法功效也较好,锁骨松开后,由一个像倒“八”字形字变成近似的“一”字形,这样有效推动了肩胛骨松沉。

再比方说作为下肢的根节(大腿根)倘若松不开,两髋外拉不够,上身躯干阴侧就沉不了,所谓的沉胯也就练不到位。以腰胯领动下肢的练法,和猫科动物以根节带动梢节走路时一样的。猫科动物走路时根节先动,梢节用力较小,梢节是被根节带动的,只有在捕猎的时候,才是梢节也发力。人在日常走路时,一般是梢节带动根节,在行走的动作中,梢节的用力较大和承载较重,对上下身、左右身的协调性有明显影响。

以腰胯领动下肢练法有个要领是:有意识引导以松大腿根来推动松胯,无意识得脚底生根入地。有意识练而无意识得,是杨氏太极拳门内练法之一,比如:有意识引导大包穴以横向鼓胀推动意气下沉,无意识得气沉丹田,这样练法的气沉丹田就会自然通泰。以松大腿根来推动松胯,首先搞清楚松胯这个训练手段之目的是什么,一般来说:一是将自身重力传至脚底;二是使两股前节有力,不少拳家说:松胯必须两股前节有力,此言不虚,在某种角度上说,大松大软是以两股前节有力为前提的;三是使胯灵活地传劲和转换虚实。所以在往下松沉也好,向上传劲也好,都得有意识引导以松大腿根来推动松胯。无意识得脚底生根入地是相对以根节领动梢节的松胯而言,不用什么意识引导脚底去练,让脚底自然的该生根就生根,该入地就入地。倘若同时用意识引导脚底生根入地,显得用意过多,那有可能使脚底扎硬死根,影响了沉稳与轻灵,尤其是有碍于动态变化;倘若在推手较技中扎根不动,就会给对方摸清支点,处于被动挨推的份,所以脚底要生出虚实转换的活根。脚底如果在承重不吃劲的待命状态下,其生根应像墙上的软胶吸盘挂钩那样稳贴。脚底如果在以松沉化劲、发劲等瞬间吃劲的势态下,才像打桩入地那样的沉实收劲于脚。

太极拳名家牛春明说:“两股有力,臀部前收,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小腹),谓之尾闾中正……尾闾与夹脊得中,自然立身中正,前进后退,左旋右转,尾闾犹如船舵之与船的关系,实为虚实转换之枢纽。”其中就有躯干根节臀尾的练法,臀尾不偏斜,才能使骶尾骨始终处于中正位置,臀尾也要松沉才好。尾闾中正也得两股有力才行,以松大腿根来推动松胯合劲,两股就会自然有力。

在推手中也有拿住根节练拳的实例,比方说:不管对方用劲推按还是用掤劲粘逼,都必须先动肩,通过臂传给中节之肘、梢节之手,如果对方肩微动,我就手封其肩,把对方的初始之劲截住,让对方之劲闷在肩里出不去,迫使对方改变主意,放弃其进攻,谓之封根节的练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