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一瞥|“这是什么?”

课堂一瞥

“这是什么?”我指着书上的小青蛙问。

“这是什么?”彤彤重复着我的话。

“我看到一只小青蛙,你看到了什么?”我说。

“我看到了一只小青蛙。”

“这是什么?”我又问。

“小青蛙。”彤彤回答。

很多次我都欣喜于彤彤这样的回答。我认为那是语言的进步,但直到彤彤能够像接下来这样回答,我才发现之前对他的了解只是一知半解。

“这是什么?”

“这是——小鱼儿。”

我很惊喜彤彤的回答。这是他第一次在没有任何提示下回答了“这是什么?”的问题。

现象

剖析

01 孩子的语言真的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或理解的吗?

彤彤很习惯重复别人的话,所以当我们说完一句话后,他总是和我们说一样的,我就认为他只是在重复我们的对话。

在读了一段时间的绘本之后,他能够在我问出这是谁的时候,在我提示,我看到了一只小熊,你看到了什么之后,他回答我看到了一只小熊。继而我又问,这是谁?他说小熊。或者我问:“这是谁?这是小熊。这是谁?”他会说这是小熊。我开始会为这样很小很小的进步而感到高兴,那时的我认为:他在重复,但是和之前不一样的是,他没有重复“这是谁?”而是重复“我看到了一只小熊。”“这是一只小熊。”很长时间,我一直以为他在重复。直到这节课,他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内容。

他真的只是在重复吗?我问自己。答案逐渐趋于否定。

他不是在简单的重复:“这是什么?”他其实听懂了我的问题,只是他不知道怎么回答,所以他重复我的问题。他听懂了我的问题,也听到了我说:这是小熊。所以他回答:这是小熊。这不是在重复,这是在回答,可是我一直误以为那是在重复。

想到此,我突然为不理解他而觉得惭愧。如果在最开始,他重复我的问题的时候,我能够意识到,然后告诉他答案,会不会现在的进步更加明显?

02 他说的是他看到的世界

他不知道那是小熊,所以他不能回答。

他不知道那是小青蛙,所以他不能回答。

他知道那是小鱼儿,所以他能回答。

之前彤彤就让我震惊:我问油条在哪边?彤彤回答不上来。之后阿姨告诉我,不是不知道左右,而是不知道油条是什么?

彤彤的认知限制了他的语言,这是通过两件事情我得出的结论。

孩子们说的内容就是他看到的世界。他的世界丰富,通过教育他可以表达更多;他的世界贫瘠,通过教育他表达的也有限。而这种限制往往会让我们认为他的语言能力有限,就如我之前所想。

03 他一直在表达,只是我们不懂

他一直在表达,即使是重复的每一句话,即使是不经意的小眼神,即使是打头的动作,其实都在表达,只是这些他不知道用哪些合适的语言表达,而在他努力表达的时候作为倾听者的我们读不懂,我们便认为是他的问题,责怪他你怎么不说,我都说了很多遍了,你怎么听不懂,你怎么不知道做呢!其实我们根本不理解他们。我们只是在让自己舒服而已。

不用急着反驳,静下来想一想,或许不是谁的错,只是少了一份耐心和理解。

只在此刻的幸福

我很庆幸那天读了《蹦》这本书。

我也很庆幸那天等着他说了:这是小鱼儿。

我也很惭愧直到现在才发现。

但我愿意从现在开始,靠近你,了解你,拥抱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