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见喜‖庐山箫事

七节的,紫竹的。这是上海民族乐器厂出产的洞箫,高音清亮,低音浑厚,他爱不释手;售价五元,这是41年前高档箫的标价。他当时的工资是58元。于是,他掂量着,踟蹰着,心想:以后吧!就默记下这家乐器店:上海南京东路114号。

  他在扬州参加完第五机械工业部“形位公差”部标审定会,又到上海出公差。前一个“公差”是指机械加工中工件尺寸允许的变动量,后一个“公差”是给厂里办事。那时他是一家三线企业的工程师。但公差中,他总是心不在焉,丢三落四;他思念南京东路上的她:七节的,紫竹的……

  要返回了,人到了十六铺码头,心里仍然搁不下。就决然更改船期,再到南京东路。仿佛是前世注定的姻缘,重逢便是永久;她欢快、她呜咽,她为他放开最深情的歌喉。那时候,他最喜欢的一支歌叫《凉山顶上出彩虹》,在店员的鼓励下,他把这美丽的旋律留在了南京路,又带着“七节紫竹”来到了壮丽的庐山。

  那时候,是从九江乘中巴车上庐山。忙乱登车中,他的“七节紫竹”碰到了前排的一位姑娘,就赶紧道歉,姑娘拢着长辫子说:“没事儿。”上庐山的路陡峭又曲折,车上人忽而左倒,又忽而右倾。不时调整坐姿时,那长辫子就不时刷到后排的他,他侧身避让也不行,那辫子实在是太长了。

  终于,她感觉到了某种不妥,就把长辫子叠起来扎成双折,在耳旁挽成两个发环。司机说到山上游览是集体活动,完了是原车原人下山,过时不候。游览中,他获得了一个称号:爱学习的青年。因为,他喜欢抄录每处景点的碑文或临习摩崖石刻,又带着“七节紫竹”十分不便,这样他常常要拖了大家的时间。司机集合的哨子吹过三遍,他才慌忙赶来。后来哨子一响,大家就喊:“走了走了!爱学习的青年!”也有热心人帮他,就是长辫子姑娘。她帮他背行李,又小心翼翼地拿着“七节紫竹”;她给他念那碑文上的文字,帮他加快抄写的速度。

  在一条小溪边休息,她蹲下擦洗凉鞋,又到溪流对岸去折一枝花。花未到手,哨子响了。有人喊:“爱学习的青年,快啊!” 看着长辫子踩着水中滑溜的石头往这边跑,趔趄就要跌倒,他顺手就把“七节紫竹”伸过去,把她拖过来,她说:“七节竹竿到处都有,唯有这支竹竿能救人啊!”他眼前亮了一下,心里浮现两个字:“哲理。”

  终于,他俩被遗弃了。这是在“匡庐第一境”的“花径”这个地方。是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这首诗迷醉了他和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她激情朗诵,长辫飞扬,箫管挥动;他快速抄写,又叫人帮着照相;还要听游人说《琵琶行》、说《长恨歌》、说江州司马后来的命运。

  他们竟没有听到哨子响。

  “爱学习的青年”很沮丧,往牯岭街走去时,心里充满内疚。长辫子安慰说:“不要紧的,车哪能没有呢,我会说江西话。”问她:“你不是上海的吗?”她说:“我是上海知青,到江西插队五年,要离开了,来游一次名山,却——”

  之后,两公里路在无言中走到头。到牯岭街,他被她安置在一棵雪松下休息,说:“我去找下山的车。”又把自己的提包交他看管:“这里边有我一年的粮票,270斤哩!”看她进这家店铺,出那家馆舍,又拦路问人,“爱学习的青年”就后悔得直敲脑袋。

  她回到雪松下,没有找到车,急得两条辫子都揉乱了。他无奈,望着庐山的夕阳草树,又想宽慰她,就随口哼了一句歌:“雨后青山绿莹莹哎——”

  长辫子一跺脚,急说:“遭了!”他也猛然醒悟:“箫呢?”她说:“肯定遗在花径!”不由分说就急奔而去。“爱学习的青年”追了几步,赶紧回来,她的包包,一年的口粮,他得看好。

  他心中的旋律随着晚霞沉入暮色。正悲凉着,极目处,有两条长辫子欢腾跳跃,他不由迎上去,是她,唱着歌儿跑来了。

  “七节紫竹”又回来了,割不断的缘分。他们并排坐在雪松下,她问:“急中出了错,你竟能唱歌?”他苦笑着答:“女愁哭,男愁唱嘛。”她说:“我们知青都会唱这支歌。”他说:“当时的人都会唱。”

  夜幕降临,庐山成了一幅虚淡的水墨。她揉搓着长辫子,郁郁地说:“我去找个旅店啊,你原旧看着我的口粮。”

  牯岭街边的绿地里,三五旅人围坐着,饮食的,聊天的,打扑克的;更有一些疲惫的身子歪靠在树下睡觉,也有人就着路灯阅读。

  长辫子迈着沉重的步子回来了,把两张旧报纸递给他说:“大小旅店爆满。”又指给他说:“看来这么多人都是准备露宿了。”这是他料到的,就想幽默一下:“那只好在报纸上过夜了。”

  绿茸茸的青草地上,铺了两张报纸。一张上放他们的行李,一张上坐俩人。长辫子说:“你不是爱学习么,这庐山上的漫漫长夜就都属于你的了。”“爱学习的青年”捧起七节紫竹箫,说:“谢谢你,一路护着它。”长辫子说:“失而复得了,它还没有为我开腔呢!”

  七节紫竹箫轻柔地诉说着,恬淡的旋律如知青点上漂浮的炊烟,如工程师鸭嘴笔下流出的曲线;在长发辫的反复编织中,她随着箫声哼唱那首歌:“雨后青山绿莹莹,凉山顶上出彩虹……”他们的音乐在青草地上回旋,所有的草叶上缀满露珠。

  她拿过七节紫竹箫,问那些孔代表的音阶,又一遍一遍请他示范,轻轻说:“我也要学呢。”他就手把着手教她持箫、按孔、运气、吹长音。猛然,他惊恐地搬过她的右手:“你怎么了?”

  长辫子的右手掌上,一道鼓起的肉棱,那是很重的外伤,缝合不好,伤口长得很不整齐。她平静地说:“秋季用脱粒机打稻谷,老农触电了,我去扯电线,手掌被电击了。”

  “爱学习的青年”用手背支了脸庞,那里有泪在漫延,他问:“老农呢?”她答:“好着哩。”

  长辫子无声地去了。许久回来,拿着一卷草席。她说:“在小卖铺租的,咱到那屋檐下去,后半夜草地上太潮。”

  四十年后,“爱学习的青年”又出差到上海,他结识了当地一位媒体朋友,就托他打听长辫子的下落,希望得到她一张照片,还想把这支七节紫竹箫赠给她。他提供的信息是:姓王,家住大光明电影院后边,曾在江西插队,有一个哥在陕西汉中的军工厂,特征:右手掌有一道隆起的伤疤。

  约一年后,上海的媒体朋友回了信息:人找到了,她也记得离江西时上庐山的情形。她说,谢谢“爱学习的青年”还记着她,但是七节紫竹箫不便接受,因为手残了;照片也不能给,因为在一次火灾中救人,面部因烧伤而毁容……

作者:孙见喜

孙见喜,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原太白文艺出版社编审,西安工业大学及咸阳师范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评论家协会理事,陕西国学研究会副主席,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国学院院长,陕西孔子学会顾问,陕西真元文学社顾问,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总监。出版有各类著作十几部,代表作品:长篇纪实文学《贾平凹之谜》,长篇小说《山匪》,小说集《望月婆罗门》,散文集《小河涨水》《浔阳夜月》《孙见喜散文精选》,评论集《<浮躁>评点本》《孙见喜评论集》,三卷本传记《贾平凹前传》等。《山匪》荣获2009年陕西省首届“柳青文学奖”。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淮安文学坊   大乾州

                   无言年华      松风阁语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陕西文谭      往事余味

投稿:3071085012@   或者15591980848

稿费:即赞赏(10元以下不予发放)

作者往期作品阅读:

孙见喜‖阿勒泰的黄昏

孙见喜先生所题牌匾一辑

(0)

相关推荐

  • 陕西著名面食哨子面,是我们当地人招待亲朋好友少不了的美食

    陕西著名面食哨子面,是我们当地人招待亲朋好友少不了的美食

  • 孙见喜‖阿勒泰的黄昏

    在车上老南就说想小便. 到宾馆放下行李,一行人又急急地要去城里看看:这个位于新疆北沿与蒙古国接壤的地级市,松散的街区在山水间错落.天色不早了,玉石市场与内陆大同小异,就有人指点说克兰河一带风景好呢! ...

  • 孙见喜先生所题牌匾一辑

    编者按: 孙见喜,作家,太白文艺出版社编审.太白书院副院长.其书法作品清正刚强.骨力内蕴,有欧阳询意趣,被爱好者广泛收藏,其传略收入<古国丹青画卷>,书法对联被中国画研究院和北京书画艺术研 ...

  • 丹凤晒晒‖在孙见喜老师的家里

    孙见喜老师的居所,有个豪气的名字,真元山庄.一直想去看看,手机百度地图,还真的有这个地点,就兴致勃勃的去了.可惜,我们几个楞头青硬是多跑了七八里路,才想起来给孙老师打电话.他在电话的那头说," ...

  • 孙见喜‖家传碑帖记

                祖父孙绪新(新海),生于1899年,卒于1974年,享年75岁.商州孙氏一脉,自清嘉庆年间由富平县孙家庄(今属阎良)迁来,至吾辈已整十代.祖父幼时读过私塾,粗通文墨,长于珠算. ...

  • 孙见喜‖种山药

    事情是这样: 约两月前买了一捆铁棍山药,以为吃完了,不料清理灶房时在柜缝又发现了两根遗落的,厨房干燥,两支山药已枯萎干瘪,正待扔掉,却见端头有苞芽萌出,心想这植物生命力如此顽强,就想这是两条生命啊,下 ...

  • 孙见喜‖驴头老魏

    光头赤硕,短颈阔胸,腿不长却行走如飞.他率领的驴友队十几年来几乎走遍戈壁大漠.雪山草原,他们徒步.野营.爬山.探险.穿越.远足:被拥为驴头,因为他善良而豪爽,因为他能吃苦更能吃亏:最重要的是他有一件能 ...

  • 唐玉梅‖素心映明月,诗意漫城根 ——读孙见喜散文集《月夜城墙根》

    帕乌斯托夫斯基将写作的灵感比作是闪电,我却更愿意把灵感看作是作家出自对生活持之以恒的挚爱.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必须具备精神世界的自我反思和拥有灵魂深处对抗平庸世俗的勇气,以及必不可少的生活亲和力和想 ...

  • 温小牛‖读孙见喜《西部的咏叹》

    知道孙见喜,是因为一次不落地听完他的<贾平凹传>.在凌江朗诵的<贾平凹传>里,知道了孙见喜是位始终零距离注视,现场记录贾平凹文事活动.逸闻趣事,跟踪研究贾平凹忠实而长久的密友. ...

  • 孙见喜‖叫您一声老师哥

    老师哥今年八十岁了.很多同学校友都写文章怀念和老师在一起的日子.我们这一级,是赵老师从教以来的第一届学生.老师大学毕业二十郎当岁,我们高中生也都十八九:我们惊喜于有这样一个朝气蓬勃.年龄相近的老师,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