訃辭
張曉光離我們而去,我們有生之人,怎能忘記。他近兩年與重病抗爭,表現出生命的大光芒。他又是錢鍾書先生用十七年所構建的“中國古典數字工程”的重要親歷者,名垂千古,功莫大焉。其美髮皓齒,童顏修身,人所同贊。一心學業,從不踰矩,人所同仰。可堪慶幸十年之前,早得小嬌的愛情,東海西洋,學藝當爐,相擁直陪到永遠。其人情其天意,令人大感欣慰,人生公正及之蒼天無私。我們無法按常規深思懷念他的行止,更不能記出他所做文、所做人、所做事。但我有他自己寫的一篇文章,題目是《美麗的橋》,它發表和留存在小報《人文電腦》上。那份小報是楊絳先生建議中國社會科學院計算機室編輯出版的,楊絳讓錢鍾書先生“自己投稿”,寫下了那篇膾炙人口的《發刊詞》。錢先生來電交稿,正巧由曉光爭先去三里河取。稿件取囬,經去半天,逕附出他的《美麗的橋》一文。小報編輯是行中老輩高手,卻高頌曉光一文“美麗的心靈和巧手”,得以高登。《人文電腦》雖貶稱“小報”,可能發行全國,文章亦曾被《人民日報》轉載。如今如要討集一期一套,需天價才能購得。今日將錢先生的《發刊詞》和楊絳先生“人文電腦”題字,再配以高莽先生名畫《蒼頡像》,以及錢先生的墨寶,供獻於曉光之靈前。一眾安心,禱請安行。
北京掃葉 欒貴明 二零二一年六月初四
美 麗 的 橋
張曉光(無量)
他,留著一把濃密的花白鬍子,高高的鼻梁上架著一副金絲眼鏡,眼鏡後面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也充滿著日耳曼人的自信。他便是德國不來梅大學的魏德瑪爾博士。
魏博士是一位中文電腦專家,能說一口相當不錯的中國話,并且多年從事中文電腦的開發和應用。他不斷地把中文電腦的發展狀况及成果介紹到歐洲,使那裏的漢學家們能共同享受中文電腦為他們的研究帶來的信息和方便。
欒貴明先生說過:“魏先生是中文電腦的專家,但這并不重要,更重要的他是一座溝通東西方中文電腦發展的橋,聯接着大陸,臺灣和歐洲的中文電腦界,為中國文化的傳播做出了貢獻。”人們對一座大厦容易留下記憶,但往往會忘記脚下的橋,就好象人們會把家建在大厦之中,不會有人把家安置在橋上.大家能記住那些有過發明創造的人,而不會記住那些把發明創造介紹給大家的傳播者。如果沒有這些傳播者,發明創造也就不會為人所知所用了。橋很實用,不象天上美麗的彩虹,可望而不可及。魏先生雖然留有很長很卷的鬍鬚,身材高大,但他確實是一座很美的橋。
正是由於許多像魏先生這這樣樂於以“橋”為家的人,我們的中文電腦事業才得以在全世界範圍內發展。否則,就會出現歐洲沒火藥藥,亞洲沒有電腦,我們不能忘記這一座座美麗的“橋”先生們。(原載《人文電腦》1992年12月7日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