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景观要懂文化——盘点十一座天下闻名的亭(下)【NO.87】

本文主笔为马文祥,谢逸凡,小蚂哥整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书接上回小蚂哥带你继续讲解名亭文化,在文章末尾会附上亲手为小伙伴们整理的名亭园大咖总图。

浸月亭——《琵琶行》

仿造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原亭而建,相传原址是东吴大都督周瑜之点将台

(周瑜像)

古时,甘棠湖与长江、鄱阳湖相通,水域宽阔,为东吴的一处水上要塞,当年,湖上战舰云集,雄师队列。雄才大略的周瑜在此挥师点将,联合刘备,大败曹兵于赤壁,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我们今天还能在甘棠湖中看到周瑜点将台

而浸月亭便是在这里建造的,纪念大家都不会陌生的一个人—— 白居易,他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别称诗王、诗魔。

(白居易像)

而白居易最为著名的便是——《琵琶行》,这首诗便是在这里创造的。相传,唐元和十至十三年(公元815-818年),著名诗人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时所建。

琵琶行

相传是他到此地就职,宴请宾客之时听到的琵琶声,有感而发,事后便写了《琵琶行》。而浸月亭就取自诗中“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故名为“浸月亭”。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九江讲学时又在湖堤上另建一亭取“山头水色薄笼烟”诗句,名“烟水亭”。周敦颐也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

(周敦颐像)

他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是家喻户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亭皆毁,实在可惜;一直到明朝时期在1593年,九江关督黄腾春于浸月亭故址重建一亭,取名“烟水亭”,至清光绪间,烟水亭建筑才形成现在规模;也是后人为纪念白居易、周敦颐才屡废屡建所建。建国后逐年保养维修,并建九曲桥通向岸。

(烟水亭-俯视图)

所以现在你看到的浸月亭其实是原来的烟水亭,你看到的点将台其实是浸月亭本来的位置,哈哈说晕了吧~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有了周瑜点将的传说,有了白居易,周敦颐的加持,早已经让浸月亭名声鹊起。

(浸月亭)

现在的浸月亭存在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毫无景色可言,而名亭园中的浸月亭环境更加开朗通透,下图便是陶然行公园所仿建的浸月亭。

六角形的古亭在离开湖岸不远处临水而立,岸边离亭近处,三面观景,置于水中央,与其原址的点将台相差无毫。

(名亭园—浸月亭)

沿岸广植碧桃,在碧桃丛的一块粉红色石上刻有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七绝一首。碧桃林外,布置有起伏的长形土丘,上面长满了茸茸绿草,其形状恰如一个硕大无比、碧玉雕成的巨形琵琶,名为“琵琶峰”。

(琵琶峰)

无论是“琵琶峰”还是浸月亭都是和唐时白居易有关,也认证了《琵琶行》、浸月亭那凄凉的别离!

沧浪亭  ——《沧浪亭记》

沧浪亭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

(沧浪亭复廊)

沧浪亭以内外皆可观景的复廊最为出名,详情请参考小蚂哥之前的文章:

沧浪亭——内外皆园【NO.23】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集贤院校理苏舜钦在汴京遭贬谪,翌年流寓吴中,见孙氏弃地约六十寻,以四万钱买入。命名“沧浪亭”。苏舜钦常驾舟游玩,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常与欧阳修、梅圣俞等作诗唱酬往还。从此沧浪之名传开。

(苏舜钦像)

原亭置北埼,清康熙三十四年巡抚宋荦移此山岭。亭立山岭,高旷轩敞,石柱飞檐,古雅壮丽,山上古木森郁,青翠欲滴,左右石径斜廊皆出于丛竹、蕉、荫之间,山旁曲廊随波,可凭可憩。遁级至亭心,可凭陵全园景色,旧时可眺南园田野村光,周望极目可数里,园外涟漪一碧与山亭相映,亭柱石刻联珠独点其妙,相传亭中石棋枰为子美遗物。

(沧浪亭)

亭为四面形,石梁石柱,歇山顶,古拙典雅;天花藻井雕龙精美。“沧浪”之名源于《楚辞·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嗯,可能就是这么回事吧~

沧浪亭正面刻有“沧浪亭”三字,亭柱集句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上联系欧阳修句,下联为苏舜卿句;系清代经学、训诂学大师俞樾手书

此联更是一幅高超的集引联,上联取自于欧阳修的《沧浪亭》,下联取自于苏舜钦的《过苏州》,经大师契合,相映成辉。

联语的含义是:清风明月这样悠然的自然景色原本就是无价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眼前的流水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别有情趣。

而今名亭园仿制沧浪亭,在放在了地形高处,虽然不及原作的沧浪的神韵,但也算是还原了亭子本身登高望远的作用。

(名亭园—沧浪亭)

名亭园里仿建的古亭沧浪亭坐落在杜甫景区,位于陶然亭湖西岸的小山上,周围林木苍蔚、湖水浩渺,颇得崇阜广水之趣。

少陵草堂碑亭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少陵草堂碑亭原址在四川省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碑亭,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冬,为躲避战乱——安史之乱,从甘肃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建了杜甫草堂。

(杜甫像)

提起杜甫我们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他所作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就自然会想到他的茅草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草堂)

(风中的杜甫)

而茅草屋里最出名的便是它里面的——少陵草堂。相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此之作。

(成都——少陵草堂)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4年)在此建造了少陵(杜甫别号)草堂碑亭,成为杜甫草堂的最著名建筑。亭中碑刻的“少陵草堂”四个大字,是康熙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书。

亭顶以茅草覆盖,象征茅屋,宝顶为一葫芦。而今我们在名亭园里看到的少陵草堂便是从这里复制过来的。

(名亭园——少陵草堂)

名亭园里的少陵是仿照四川省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碑亭建造,样式与四川省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碑亭毫无差别。深刻还原了四川省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碑亭。

然而,古代文人骚客都喜爱这样样式。例如文征明的拙政园、司马光的独乐园都体现了大道至简。

(文征明的拙政园)

(司马光的独乐园)

谪仙亭  —— 纪念李白

为园林设计院设计,为纪念诗仙李白而筑。

(李白像)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李白从小学习道教,从小对道教的信仰,让李白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养成道士那种飘飘然的气质,这也是为什么李白的诗总是很有仙气的原因。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是不是很有仙气,而这里就是李白作诗的地方,学园林的人一定要读李白,因为他的诗也很有画面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看看这两首诗再配上图是不是很有感觉,而今天的谪仙亭是背靠土山面朝西,飞檐起翘,是葫芦宝顶式的半壁亭。

(名亭园—谪仙亭)

谪仙亭依崖临水,亭内镶刻丘睿作的《过采石吊李谪仙》和杨荣作的《李白赞》诗二首。亭边石壁刻有李白诗《赠汪伦》。

百坡亭   ——《泛颖》

仿照四川眉山三苏祠中的百坡亭而建,1928年,眉山人为纪念大文豪苏东坡而建。

(苏东坡像)

如果你不知道眉山,不要紧。东坡肘子一定吃过吧~

相传,苏东坡游走四方,为当地一个农夫的孩子治好了疾病。农夫为表感谢,特地留他吃饭。席间苏东坡吟了一句诗:“禾草珍珠透心香 ”。正在灶间做饭的农夫听了,以为这是苏东坡在教他怎样去煮肉——“和草整煮透心香”,于是赶紧将猪肉和系肉的稻草一起放进锅里去煮,后世称为东坡肘子。

快~来碗米饭

百坡亭始建于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为四川眉州太守魏了翁所建,在三苏祠瑞莲西池修建了这座横跨东西的桥亭,原亭位于眉州城内环湖中,后湖、亭均不复存在,

今天我们也只能在名亭园内一睹百坡亭的样子,亭名取苏东坡《泛颖》诗中“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之意。

横跨东西两岸的桥亭将一湾湖水切割为半月形,两侧种植荷花,以再现“瑞莲”的意境。

亭南岸取湖北黄州文赤壁的特色布置山石,并将苏轼手书《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梅花图》刻于石上,供游人欣赏。

这样的亭桥有很多,例如:清华镇——彩虹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内——五亭桥,这些都是著名的亭桥,都与百坡亭相似。

(清华镇——彩虹桥)

(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内——五亭桥)

醉翁亭  ——《峰回路转》

说起醉翁亭想必大家就会想起,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欧阳修像)

醉翁亭旧址在琅琊山上,四角歇山顶,大檐细柱,有展翅欲飞之势,也说明了醉翁亭的华丽。

(旧址醉翁亭)

醉翁亭的华丽是因为宋代建筑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承前是接手了汉唐的建筑风格,在自己的时代加以改良,行程了一个新的风格,启后呢,是为明清建筑盛世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醉翁亭的优点就是风格创新,装修华丽,较之汉唐确实华丽。

醉翁亭景区

醉翁亭景区中影香亭

而现在看到的醉翁亭在名亭园内,仿照安徽省滁县醉翁亭建成。

亭内有靠椅,两边各设小酒桌,以激发人们对欧阳修在亭上与朋友谈诗论文、饮酒赏景的联想。古时人们在这里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的吃。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醉翁亭记》

(宴请宾客图)

欧阳修为什么要写这边文章呢?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欧阳修。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亭前右方,斜立巨石1块,上刻“醉翁亭”3个篆字,亭对面山壁间,嵌有欧(阳修)文苏(轼)书、被世人誉为“双绝”的《醉翁亭记》石刻。亭左前方的山壁上刻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名句。亭后侧布置山石流泉,以显现《醉翁亭记》“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的情景。

ok,打完收工。11座亭子,代表的绝不仅仅是不同的建筑样式,小蚂哥为大家总结了一份完整的表单。

我们发现无论是哪个朝代,哪种风格,最终被人接受,都和它深厚的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

集锦式的园林构筑手法在传统园林中非常常见,比如北京皇家园林的圆明园,就是将世界著名的景观汇聚于一个园内,这种方式从另外一个侧面也体现了古代封建君主帝王,想足不出户就尽览世界优秀景观的美好愿望。这种方式也被现代城市建设提供了一种易于实施的建园方法,以至于每个城市争先恐后的举办园博园,体现当地各个区域的文化特色,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园林之所以能够成为众多学者专家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因为在空间建构上面的精巧和独具匠心,而且它是一个时期地域文化景观的一个重要载体。

有了众多大咖的加持,有了历代名人的经历,有了无数名家的修缮,景观园林空间与园林建筑,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了,这期就到这里吧,我是小蚂哥,一个热爱景观的人,我们下期见~

(0)

相关推荐

  • 诗路花语|武阳:醉翁亭前话醉翁

    武 阳 <小楼听雨>诗平台编审,1964年首批知识青年插队务农十年.1984年考入天津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从事出国管理与政策研究.1995年调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从事对外经济贸易研究,有散文 ...

  • 山水中国(16)|一蓑烟雨醉翁亭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一蓑烟雨醉翁亭 文丨管苏清  图丨网络 曾经的陆军上校,现为上海市12345办公室副主任 醉翁亭,让安徽滁州琅琊山名闻天下.其城东距六朝古都南京约五十公里,诸峰相连,城山一体,蔚然挺 ...

  • 中国最适合避暑的古亭,我们找到了

    如果你生活在没有空调的古代,你会选择怎么过夏天? 选择吃一点冰淇淋?那你可以试一试"冰酪",这种用牛奶和鸡蛋制作的甜品,是自唐以来人们消夏的首选.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

  • 学景观要懂文化——盘点十一座天下闻名的亭(上)【NO.86】

    本文主笔为马文祥,谢逸凡,小蚂哥整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稍微懂弄一点中国园林的朋友一定知道中国园林中皇家园林的面积极大,布置也极尽奢华,最有名的是历史上的千园之园"圆 ...

  • 《每天学一点周易》(三十一)中国人的“龙”图腾文化

    每天学一点周易 在<周易>的第1卦乾卦中出现了"龙",孔子在乾卦的<彖辞>中也说"时乘六龙以御天".周公的六个爻辞,把六个阳爻全比作&q ...

  • 刘佩学:平生记(百十一)

    [总第139903期] 平生记(百十一)   作者:刘佩学 以为没什么事儿干了,也就自由了许多.其实不然,依旧有许多事儿需要去干的.即便看书也应该列计划,否则翻了三五页就会停下来的,惰性使然.锻炼更是 ...

  • 中国传统文化·谋略学巨著 旷世奇书《鬼谷子》全文·译文(下)

    <鬼谷子>一书,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必备之书.它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受世人尊敬 ...

  • 『女性健康』女性内衣文化盘点

    对于女性来说,内衣穿着是否得体非常重要,如果穿着得体,不但可以衬托出自身窈窕的体态,还可以增加无限的魅力,反之则不但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工作或公司的形象. 女性穿内衣的礼节.礼貌 标 ...

  • 中晚唐赏石文化:赏石文化的第一座高峰(一)

    我国赏石文化源远流长,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赏石文化处于孕育发展期,仅有零星的自发赏石活动,不成系统,影响也不大.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文化.山水文化.美学思想都为赏石文化兴起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终于在中晚 ...

  • 群英荟萃(中晚唐赏石文化:赏石文化的第一座高峰(二))

    接上篇: "群英"中有许多诗人,他们留下的赏石诗,是当时赏石文化活动的生动记录和第一手资料.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唐诗人.他和白居易是好友,一同欣赏过牛僧孺的奇石, ...

  • 气象万千(中晚唐赏石文化:赏石文化的第一座高峰(三))

    接上篇:  贰  奇峰突起,景象万千-- 盛极一时的中晚唐赏石文化 1.赏石理论初步形成 从赏石诗文中可以看出,中晚唐已经初步形成了赏石理论. 第一,开始有了品评奇石的标准.中晚唐开始品评石种的优劣和 ...

  • 每天学点国学经典文化《尚书》中的30条儒...

    每天学点国学经典文化 <尚书>中的30条儒家大智慧 和孩子一起学习 妥妥的作文好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