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鲁王后裔分布汇总及简介(连载四) 2024-04-26 09:30:14 明代鲁王家族后裔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广泛分布在鲁南一带广大地区甚至浙江、台湾、河南、安徽、江苏等地。近年来,根据走访,发现了很多明鲁王后裔宗支,并整理出部分宗支历史材料。现对这些鲁王后裔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希望对朱氏寻根有所帮助,也期待读者提供线索,进一步充实对兖州明鲁王府的研究。本期是连载之四,请读者批评指正,并欢迎点击阅读文末的往期内容。——————————————————————泗水冯家庄村:兖州迁来 五支析居泗水县圣水峪冯家庄村,位于泗水县圣水峪镇南部,这里居住着一支朱姓,为明鲁王后裔。据本支朱明响介绍,本村族人从本(伯)字辈到利字辈有三百多人,不知为何本字辈改成了伯字辈。达字辈弟兄五人,长支和二三支住在冯家庄,四支在东野村,五支在李家庄。二支在冯家庄生活了两辈人,后迁往滕县泰庄(音,似为台儿庄)。本支老林地在冯家庄东,葬有长支和二三支老人,二支在老林葬了两辈人。本支保存着一挂家堂,记载太太高祖为存志(举字辈),太高祖为得明(希字辈),不知是否因明末清初的变故而改了字辈,还是隐藏了真名仅用字号。他们传说的字辈是“宏存得连达,康庄玉本宁”,宏字后面明显缺少了一个字,存疑待考。据老人传说,本村朱姓迁自兖州豆腐店村,共五支,先迁到圣水峪冯家庄村,后四支从冯家庄迁到东野村,五支迁李家庄村,孙家村;二支在冯家村生活了两代人后迁滕县台儿庄,也应有二三百人。目前除二支外,本支朱姓应近五百人,人丁兴旺。之前曾专题介绍过兖州豆腐店村,初步推测该村为东阿王系的住所和葬地,据老家谱记载:“东阿端懿王孙健梗号肃斋葬豆腐店家南”、“东阿端懿王曾孙颐(土旁+上山下黑)号和亭葬豆腐店南”。那么,他们和泗水冯家庄朱氏是否同支呢?这还需要进一步寻访。宁阳县葛石村:改王自保 人丁渐盛宁阳县葛石村,位于宁阳县东部,是葛石镇的驻地。在村东南部住着一支王姓家族,据该支王本光和王宁明介绍,他们本姓朱,是从兖州迁来的,在早年间人丁不旺,找风水先生看了后说,朱家祖坟的上首是乱葬岗子,常有夭折的孩子扔到此处被野兽啃咬吃掉,朱家的祖坟位于乱葬岗子的下首,朱猪同音,野兽会吃猪,所以朱家的人烟会一辈比一辈稀少;破解的办法就是以兽中之王镇住野兽,兽中之王为虎,所以把朱家林改成了王家林,本来的朱姓也改成了王姓,用的还是朱家的辈份,此后逐渐人丁渐增,烟火渐盛。这个故事虽然是一个美好的传说,但感觉这里面有无奈的隐讳,或许是明清改朝换代的时候,朱家人为了自保,避免被屠杀,隐去了皇族身份改姓王,编了一个美丽的故事。据王宁明介绍,本支朱改王姓目前从本字辈到友字辈有一百多人;林地在村东南,原有族谱碑和家谱,现已俱失,说不清本支的来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本村的一位名人入手分析一下。张登云(1553-1639) ,字攀龙,别字宇浩(浩宇),山东宁阳葛石庄人,万历九年(1581)进士,后任凤阳知府、辽海道台及辽东巡抚副使、汉中观察史、陕西参政使等。他仗义执言、忠心爱民、文武双全,深受神宗器重。辞官归里后,好为诗作文,有《葛石山房诗集》《鲁雅》《芝楼草》等,酷爱园林设计,筑“日涉园”,有“小西湖”“瑞芝楼”诸胜。直到现在,宁阳葛石店村还有张家明清大院遗存,足可见当年的盛况。光绪版《宁阳县志》卷之二十四艺文篇有“明鲁藩宗室袭封将军”东阿王系的朱颐墙的诗《瑞芝楼》:“仙人元自好楼居,投绂归来满著书。窗拥黄云生瑞草,槛飞紫气映霞裾。元都桃萼浑无赖,玉井莲花迥不如。莫道商山深处隐,即看丹诏出征车。”另外一位鲁藩诗人朱颐媉也写过瑞芝楼,《寄赠宁阳张浩宇瑞芝楼》:“仙翁别墅构初成,喜值金芝九叶生。光灿云霞呈瑞彩,气锺天地发精英。旌旄昼拥人争玩,弦管春深酒慢倾。此日名邦饶胜事,他年绿野倂芳名。”从这两首诗中可见,此楼主人张浩宇(张登云)和鲁藩的关系很不一般,或许也有姻亲关系,而朱氏落户于此很有可能与此有关。这些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兖州百子堂村:两姓迁入 陋地建村百子堂村,位于兖州城南兴隆庄街道南部三公里左右。据村碑记载,颜回有郭外田五十亩在此,唐代建有复圣祠,取论语颜回居陋巷意,附近百子堂,火神庙,三官庙,陋地村等数村统称陋地,此为其一。清朝中期,牛、朱两姓分别从马青、巨王林迁此定居,始建此村。清末在村西建了一座百子堂庙宇,习俗妇人不育,到此求神生子,村以此得名;村北不远路东即为古颜庙遗址。《兖州县地名志》百子堂村条说:“此村与三官庙、四竹亭等村因过去靠近颜子庙,取“颜回在陋巷”的意思,总称“陋地”,后转音为“路德”。娄德、路德,其实都是陋地的口头读音。据朱玉明(时年84岁)介绍,村里建有娃娃庙,后称百子堂,为牛姓所建;本村共有五百余人,清朝时期牛姓从河西马青村,朱姓从巨王林村迁此建村。朱姓从庄字辈到利字辈二百多人,始迁祖为朱希元,传到达字辈时为六支,有三支绝嗣,传下来三支,后裔人丁兴旺。本村朱姓没有家谱,家谱供奉在巨王林村;朱姓林地在村东南胡家村附近,解放后平坟复耕时平掉。据朱氏、牛氏族谱及出土墓志记载,明朝鲁王后裔与牛氏家族在有明一代多支互为姻亲,迁到百子堂居住的朱、牛两姓的先人或许是当时的姻亲。更多信息还需要进一步考证。曲阜小厂村:朱姓同村 两地迁来曲阜小厂村,位于曲阜市西南部,属陵城镇管辖,在镇驻地西南三公里。此村原为明鲁王的牧马场,人们居此垦荒放牧,取名小场,清代演变为小厂。清光绪版《滋阳县志》载"北沙堆社小厂"。1948年划归曲阜县陵城区。在该村西部居住着一支朱姓,据朱玉泉(74岁)介绍,本村朱姓从玉字辈到利字辈共八十多人,分两支,迁入始祖已不可考。从兖州舞雩台迁来的一支有六十多人,来此定居有三百多年了。另一支迁自曲阜南庄村,迁来的时间较短,有二十多人。朱玉泉说他们从舞雩台迁出时还迁往大苑庄一支;经了解,大苑庄朱姓约为二十多人。《滋阳县志》里记载的苑庄,在民国时期属王堌堆区,因附近曾有鲁王后裔墓地,所以称王堌堆。苑庄村有鲁藩巨野支辅国将军朱当渐墓。据肖家庄(现名新兴庄)朱姓介绍,肖家庄朱姓也迁自兖州舞雩台,与大苑庄和小厂村朱姓为同一个祖坟,或为近支。另据巨野西杨楼朱姓民国八年来兖州续家谱时走访到的鲁王后裔居住地,有东南十里小苑庄朱遇德的记载。据了解,小苑庄朱姓约为五十人左右,也自称迁自兖州舞雩台。明末清初,改朝换代,多支朱姓由兖州舞雩台迁往各地逃难,或许当时这里是鲁王后裔的居住地或集散地。有待进一步调查走访。宁阳富家洼村:五支迁来 析居两处宁阳县富家洼村,是宁阳县葛石镇东部的一个村庄,位于神童山南约两公里,是宁阳县著名的红枣之乡,人口约一千多人。据本村村民朱本金介绍,村里朱姓从庄字辈到明字辈有接近四百人,老辈从兖州迁来五支,一部分在富家洼生息繁衍,一部分迁到了乡饮乡姜家厂村居住,姜家厂这支朱姓目前也有近三百人。按字辈看他们是鲁王后裔,或许古时候为了掩人耳目避免追杀,他们一直说是从山西洪洞迁来。本村的朱家林在村西南,林里原有许多古老的大石碑,并有后来立的祖谱碑,但那时候无人重视,内容没有抄录下来,在动乱时期,石碑及一切先人遗物作为四旧一扫而光,没有留下任何遗迹。朱家林应该面积不小,村里人去那边种地依然说去朱家林。据传,本村里某支存有朱姓家谱,至今秘不示人,不知道是否属实。如果真有家谱,也许关于本支的所有谜团都能解开了。另外,姜家厂朱姓可能会有一些线索。所以,目前暂无法推测本支属于鲁王府哪一支,待考。兖州大马青村:皇营驻地 河东迁来兖州大马青村建村年代久远,古迹甚多。县志记载:有唐朝神龙二年(706年)立"范洪恩"塔记石碑;明朝鲁王府东阿王支镇国将军朱阳铰葬马青村;村南有龙山文化遗址。马青之名最早见于明朝墓碑(注:樊英民先生考证马青之名最早见于《旧唐书》),明初该村东曾设皇营,驻有大批兵马,这里长满青草,是放马的牧场,故称马青;因和北边的小马青对称,故称大马青。本村居住着一支朱姓。据朱玉朴(78岁)介绍,目前本支朱姓从玉字辈到利字辈有一百几十人,听老人说祖上是从河东巨王林村迁来的,具体迁来的时间不知道了。本支朱玉堂在世的时候说:巨野、金乡朱姓曾来续过家谱,不知具体哪一年了。朱家原有家谱,现己遗失,说不清本支朱姓的支系。马青牛氏也是兖州望族,曾出过一位鲁府仪宾牛黉,配定陶县主,在兖州钟楼街建有仪宾府,牛氏现有《牛氏大宗谱》记载详细。马青朱氏迁居该村是否与牛氏有关,尚需考证。据说,马青村和附近的牛楼、寨子等村都有朱家大坟,只有封土没有石碑。朱氏族谱记载,东阿端懿王三子阳鋑号钝庵葬府南马青村。不知他与县志记载的朱阳铰是否为同一人(疑铰为鋑字的误写)。另外,巨野西杨楼村朱姓民国八年(1919年)来兖州续家谱时,走访到的鲁王后裔居住村庄二十七处,曾有"大马青村 康明"的记载。由于年代久远,现在己经没人记得这位老人了。更多信息需要进一步寻访。兖州西垛庄:响石看林 后白近支兖州城北20里有一个村庄叫西垛庄,与东垛庄毗邻。据村碑记载,本村建于元末明初,据徐氏祖林明洪武年间(1368—1398)墓碑和明嘉靖十七年(1538)鲁王府典缮许公墓碑记载:此村原称窦二庄;因窦与垛音相近,村名逐讹传为垛二庄;本村在西,又改称西垛庄。西垛庄居住着一支鲁王朱氏后裔,现有遇本宁明四辈人、约四五十口人。据该村朱遇福老人讲,东西垛庄朱氏虽然都是鲁王后裔,但并不是近支,西垛庄一系的字辈都比东垛庄同龄人要高一辈。东垛庄朱氏本是兖州城南巨王林迁来的巨野王后人。据说,西垛朱氏最早是给响石林(音)看林的,他们与后白楼小唐庄的朱氏关系较近,早年红白喜事时还互相来往,小唐庄朱氏应是从西垛迁出去的。向上追溯到清朝,西垛庄朱氏原来只有三家,也就是现在的三大支,其中两支关系较近。遇福之父是庄贵,庄贵之父是康泰。在2018年发现的后白楼东阿王系的朱希亮墓碑中记载的最小康字辈中也有一位康泰。此康泰是否与西垛有关系呢?由于没有家谱佐证,更多信息尚待走访补充。宁阳县蒋家厂:凤凰山麓,祖迹寻源蒋家厂村是宁阳县乡饮乡下辖的一个村庄,在乡驻地东北方;附近有陈家厂、赵家厂、姜家厂、孙家厂、八官庄等村,或许这些地方是明清时期的官田屯厂。蒋家厂村人口约六百多人,其中朱姓人口占一多半。据朱本涛介绍,目前本村朱姓从庄字辈到明字辈近四百人,村里人都知道老辈人从兖州迁来,是明朝鲁王后裔,共六支,先迁到宁阳葛石富家洼村,后又有一部分迁到蒋家厂,一支迁到沙埠村,繁衍至今。朱本涛家保留着一幅家堂,上书:明鲁藩王始祖朱相檀之位,以下是:十二世祖寿长,十一世祖兴海,十世祖讳廷辅,字相成,九世祖弘章,太世祖怀玉,世祖希峰,后面连泗等至今。或许因为明清朝代更替,朱家人隐姓埋名,所以在早期的字辈和名字并无规律可循。本村有个玉字辈的宗亲说,他家原有家谱,上世纪六十年代被中龙堂村朱姓本家借去抄写,后来赶上文革,家谱在中龙堂没还回来。朱本涛说,本支祖坟在凤凰山东边,凤凰山东边即为曲阜吴村镇王林村,葬有鲁藩安丘荣顺王朱当澻。迁到富家洼后,又在富家洼立坟,后几代的坟在蒋家厂。查阅鲁藩世系可知,安丘荣顺王朱当澻——安丘端惠王朱健樸——安丘荣恪王朱观燫——安丘温僖王朱颐堀——安丘康懿王朱寿鏛——安丘王朱以浩——安丘王朱弘槚。家堂中这位“朱寿长”是否“朱寿鏛”谐音而来,不得而知。根据以上资料,蒋家厂朱姓确为鲁王后裔无疑,但无法确认是否为安丘王支后人,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宁阳磁窑南:磁窑之南 家堂证源宁阳县磁窑镇磁窑村,是磁窑镇下属的一个大村,该村分为磁窑北,磁窑南,磁窑东,磁窑西四个行政村;磁窑南村在磁窑村的南部,342国道穿村而过,村里居住着一支朱姓。据村民朱康举说,本村朱姓目前从达字辈到宁字辈约有六百人,老辈人传说是从济南章丘迁来,字辈为“耀继希连达,康庄遇本宁”,再往下十辈的辈份也有个别字辈与鲁王府辈份不一样,这支朱姓辈份普遍偏大,不知道是传承有误还是借用了鲁王支的字辈。这支朱姓有几家保存有家堂,但可惜走访中未能见到。朱康举介绍,本支的祖坟在华丰镇歇息铺村;在磁窑南村原来立有高大的石碑,记载着本村朱姓的传承及来历,后来在动乱中毁掉了,以致于现在说不清本支的历史及传承。根据该村朱姓传说及辈份,这支朱姓可能为鲁王后裔,但还需要研究村里的家堂才能判断,有待进一步确认。平邑孙家楼:北堢迁来 清初落户平邑县武台镇孙家楼村,位于武台镇东北方向,是有1000多人的村庄。据孙家楼村朱本红介绍,孙家楼村先祖叫朱保,传说从北堢村迁来,落户于孙家楼,繁衍至今;他们记得的辈份有康、庄、玉、本,到宁字辈以下有点乱了,宁字辈有起林字辈,明字辈的,目前本字辈以下还有三辈人,孙家楼自庄字辈以下有朱姓近六百人。孙家楼村目前保留有老家堂一轴,始祖为朱保(相当于弘字辈,其后五辈人也不同于鲁王字辈)。在村北山坡上,立有清宣统元年祖碑一方,碑文中有“清初有讳保者,自新邑北堢村迁居治南蒙山之右,闢荆斩棘,开创厥家。二百年来,人丁蕃衍,子孝孙贤,非先世之流泽孔长曷克臻此。今有六世孙达五、七世孙敬康、八世孙临庄,约同族人创修谱系….上即失其考始祖所出,不可妄述⋯"据碑所述,自六世达五以下,有康、庄、玉、本字辈,宁字辈或讹为林字辈。明末清初,鲁府朱氏四散逃难,隐匿皇族身份,或随民朱辈份,或改为其他姓氏以求保命,至清末无性命之忧后,才改回鲁府辈份,据此,此支朱姓应为鲁王后裔。在孙家楼邻村还有个朱家村,家谱记载迁自新泰北鲍村,但族人传说实际迁自费县西关,曾去新泰北鲍讨续字辈,北鲍将一绝嗣朱姓与朱家村接续下来,字辈与鲁府字辈没有关系。据走访,新泰北鲍村朱姓迁自河南商丘夏邑黄口朱家庄,与鲁府朱姓无任何关系,但孙家楼朱姓碑记迁自北堢,却又使用鲁府字辈;朱家村朱姓谱记迁自北鲍,又与北鲍朱姓没有关系,族人又传来自费县西关。其中有何隐情,尚需进一步了解。曲阜后学村:祖居何村 看庙迁来曲阜陵城镇后学村,位于陵城镇北部,村里有人口一千四百人,朱姓有三十人,字辈从宁到福。据说在玉字辈上因为家里穷,有兄弟三人其中一人朱玉辰(音)从曲阜何家村搬来,到后学村看庙落户于此,庙不大应是土地庙,解放前拆掉了。据了解,何家村朱姓有两支,其中一支辈分较小、人口较多,后学这支应属这一支。据说何家村朱氏与曹家庄等村朱氏都来自兖州城东泗河西的三河村,传说三河村朱氏为鲁府滋阳王后裔,推测后学村朱氏也可能属此系,但无法确认始祖。本村已无家谱、老碑、家堂等遗物。大概在2000年前后何家村修公路占了朱家老坟,当时后学朱氏还去领了补贴,但近年来与何家村已很少有来往了。更多的历史信息还需要进一步寻访。曲阜大庄村:世代窑户 自称洪洞大庄村,是曲阜城西的一个村庄。北宋时期此地已经成为曲阜城西较大的村庄,俗称大庄。《阙里文献考》记载:"明太祖洪武元年,赐孔府祭田二十大顷,分五屯、四厂、十八官庄……在曲阜者十二……城西大庄……"民国时期属南孔乡,建国后属苗孔乡,后划归曲阜镇。大庄生产的琉璃瓦、绢花是曲阜的传统工艺品。大庄村居住着一支朱姓,目前从庄字辈到宁字辈约五六十人。据大庄村志中、朱氏第十二代琉璃瓦工艺传承人朱玉良(已故)写的大庄朱姓来历介绍,大庄朱姓祖籍山西洪洞县,祖上是窑户,专事烧制琉璃瓦,明初奉朝廷之命迁到兖州城东北琉璃厂村,建窑烧瓦,建设兖州府城,后为扩建修缮孔府、孔庙、孔林等建筑,从兖州迁到曲阜大庄,在村东南建窑烧瓦,传到朱玉良已经是第十二代了,辈份排列为富、寿、以、宏、振、举、希、连、达,康、庄、遇、本、宁,与鲁王府辈份大体一致,富字辈应对应鲁府字辈颐字辈,正值明末清初改朝换代的动荡时期,很多鲁王后裔也从这时改姓换辈,四散逃亡。大庄朱姓是否可能为了避祸而假称是从山西洪洞迁来无法考证。但分析发现,如果本支从明初开始为窑户,到现在已650年左右,不应只传承十二代,从字辈来看,起始的富、寿等辈人正值明末,很可能是明亡时鲁藩后裔栖身在窑户之家,为避祸而将颐字辈改为富。另外,通常普通百姓不会随便使用皇族字辈,特别是明亡之后,皇族自身都为避祸而改为他姓或改换字辈,导致现在单凭字辈难以判断祖源。大庄朱姓的历史还需要结合本支族谱作进一步分析。 (未完待续) 文章版权归本号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提供更多资料线索,请在下方留言。—— END —— 赞 (0) 相关推荐 明代鲁王后裔分布汇总及简介(连载五) 明代鲁王家族后裔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广泛分布在鲁南一带广大地区甚至浙江.台湾.河南.安徽.江苏等地.近年来,根据走访,发现了很多明鲁王后裔宗支,并整理出部分宗支历史材料.现对这些鲁王后裔情况进行简要介 ... 明代鲁王后裔分布汇总及简介(连载六) 明代鲁王家族后裔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广泛分布在鲁南一带广大地区甚至浙江.台湾.河南.安徽.江苏等地.近年来,根据走访,发现了很多明鲁王后裔宗支,并整理出部分宗支历史材料.现对这些鲁王后裔情况进行简要介 ... 明代鲁王后裔分布汇总及简介(连载三) 明代鲁王家族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广泛分布在鲁南一带广大地区甚至浙江.台湾.河南等地.近年来,根据走访,发现了很多明鲁王后裔宗支,并整理出部分宗支历史材料.现对这些鲁王后裔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希望对朱氏寻 ... 明代鲁王后裔分布汇总及简介(连载二) 明代鲁王家族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广泛分布在山东广大地区乃至浙江.江苏.安徽.台湾等地.近年来,根据走访,发现了很多明鲁王后裔宗支,并整理出部分宗支历史材料.现对这些鲁王后裔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 明代鲁王后裔分布汇总及简介(连载一) 明代鲁王家族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广泛分布在鲁南一带广大地区甚至浙江.台湾等地.近年来,根据走访,发现了很多明鲁王后裔宗支,并整理出部分宗支历史材料.现对这些鲁王后裔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希望对朱氏寻根有所 ... 对明代鲁王后裔派语字辈的简要分析 鲁王文化,记录真正的历史 关注 鲁王文化 一起走近真实的大明历史 长按二维码关注 欢迎留言讨论 明太祖朱元璋考虑随着子孙繁衍,可能会名字重复,于是亲自为子孙们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他为有后代的 ... 【专题】鲁王后裔今安在? (一〇四)微山曹庄村 "泗水派流根本固,鲁府分封世系长" 本期,"鲁王文化"公众号继续推出<鲁王后裔今安在?>系列专题,根据走访记录,综合谱牒资料,本着客观讲述.审慎考证 ... 【专题】鲁王后裔今安在?(八十四)宁阳张家村 "泗水派流根本固,鲁府分封世系长" 本期,"鲁王文化"公众号继续推出<鲁王后裔今安在?>系列专题,根据走访记录,综合谱牒资料,本着客观讲述.审慎考证 ... 【专题】鲁王后裔今安在? (七十四)曲阜新兴庄 "泗水派流根本固,鲁府分封世系长" 本期,"鲁王文化"公众号继续推出<鲁王后裔今安在?>系列专题,根据走访记录,综合谱牒资料,本着客观讲述.审慎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