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遭到的一次刺杀,或被史书篡改:怪不得李世民必杀单雄信!
公元621年,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举军投降,其中就包括单雄信。然而,即便徐世勣(即 李勣,李世民赐姓,与单雄信是结拜兄弟)极力求情,希望能免除单雄信一命,但李世民不为所动,最终还是处死了单雄信。
《资治通鉴》:世勣(对李世民)言雄信骁健绝伦,请尽输己之官爵以赎之,世民不许......(徐世勣)乃割股肉以啖雄信,曰:「使此肉随兄为土,庶几犹不负昔誓也!」
徐世勣希望用自己的官爵财产来赎单雄信,但李世民却拒绝了。于是,徐世勣忠义两难全,就割下自己的一块肉给单雄信,表示没有忘记当初誓言,以后也会照顾好单雄信家人。此后,单雄信吃下赴死。
如此感人的一幕,李世民却无动于衷,这充分显示了李世民处死单雄信的态度非常坚决,属于必杀单雄信。
这又是为什么呢?先看一看常见的三个观点:家族仇恨,“三姓家奴”,不愿投降。所谓“三姓家奴”,说的单雄信不停的跳槽,“不愿投降”是一直坚持抵抗唐军,至于家族仇恨,《隋唐演义》和正史相处太远。
李世民和单雄信有仇,因为李渊误杀了单雄信兄长,《隋唐演义》中的确有这么一段,但在真实历史上却另有其人。单雄信的父亲单禹是北周大将,581年李渊率领隋军与之血战7天7夜,城破之后单禹被俘,因坚贞不屈而被李渊所杀。
其实,最化解不开的“家族仇恨”,也只是单雄信想杀李世民,而不是反过来,单雄信又没有杀李世民家族什么人!至于单雄信跳槽问题,有魏征多吗?跟随王世充而不愿投降,以李世民的心胸,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吧。
既然如此,李世民为何必杀单雄信呢?原因可能很简单,李世民在单雄信手下,曾遭遇一场大尴尬,甚至由此而篡改了部分历史。对于让他威严尽失的单雄信,或因此而必杀之。
从史书上看,在公元620年,李世民的遭遇非常神奇,一年差点两次被刺杀。
《旧唐书·李密传》: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
一句“几及太宗”,说明单雄信差不多就要杀了李世民。只是徐世勣的呵斥,于是就吓退了单雄信,“雄信惶惧,遂退”。
这一段历史看起来挺神奇,面对单雄信的利刃,李世民究竟什么表现?从家族仇恨、两军对垒生死决战来看,单雄信也没有理由放过李世民,不杀李世民可以俘虏呀!因此,可能不是徐世勣的“呵止”而“雄信惶惧”,而是李世民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尴尬经历吧。
有趣的是,在《旧唐书·列传第十八》中,还有一段同年发生的故事,主角变成了尉迟恭、李世民、单雄信这三人。单雄信直攻李世民,这一次是被尉迟恭挡住了。
是日,因从猎于榆窠,遇王世充领步骑数万来战。世充骁将单雄信领骑直趋太宗,敬德(尉迟恭)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贼徒稍却,敬德翼太宗以出贼围。更率骑兵与世充交战,数合,其众大溃,擒伪将陈智略,获排槊兵六千人。
这是尉迟恭和李世民打猎,不巧却遇到了王世充的几万步骑。尽管单雄信直趋李世民,却被尉迟恭打败,“横刺雄信坠马”。更神奇的是,他们不仅突围了,“更率骑兵”前来交战,击败了几万人,俘虏了6000人。
几万人都围不住一支打猎的小分队,王世充活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然而,对比这两则描述,却又发现很多雷同:都是单雄信几乎直面李世民。难道上天安排的缘分,让单雄信和李世民如此邂逅?而且,第一次徐世勣“呵止”,用李世民名头就吓跑了单雄信,第二次尉迟恭直接打趴了单雄信,怎么看都有问题,真相很可能被掩盖篡改了。
结合李世民有篡改历史的习惯,所以不难想象:李世民应该直面过单雄信的刺杀,而且两次应该合并为一次,但怎么逃过一劫的,这就不为人所知了,或许非常狼狈不堪吧。
正因如此,即便徐世勣抛弃身家泣血为单雄信求情,但李世民还是必杀单雄信,因为不想单雄信追杀他的这一幕,继续如影随形的折磨着他,或也有掩盖真相之意。当然,李世民杀单雄信,或许还有一些其他次要原因,但想来这一点才是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