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有迹可循
最近有篇文章在朋友圈里很流行,名字叫做”人类等了30年终于等到了今天,2015年10月21日“,如果你没看过,请自行搜索复习。
这篇文章里说有一部科幻界影响深远的80年代电影,叫《回到未来》。里面的主角时间旅行来到了2015年10月21日这一天。后来,整个英语界的影迷们管这一天叫做“回到未来日”,并热切期待它的到来。
结果,不久前,人类真的来到了2015年10月21日,激动的歪果仁们开始在社交媒体上热烈地讨论真实的这一天与30年前的预测有哪些吻合和不同;热心的报纸商、影业公司、航空公司等等纷纷布置了自家的实景再现了这部电影中的画面。场面一时间特别令人激动、热血沸腾、感时伤怀。
《回到未来》剧照
你看,人类就是喜欢预测未来,也期待着等到了未来之后去证实预测。在中文国家中,也有这么一群有想法还懂设计的年轻人们,和电影的主创大神们一样,在执着地预测着——未来,人们的车是什么样子的?
于是,2015年10月17日,这群年轻人以“90后的未来车”为主题,开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创意工作坊。
感受下气氛↓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未来车,如何预测未来?
A.是天马行空地想象
B.是无休止地讨论
C.是反反复复地研究深入
√ D.以上都是,但也不是如此简单。
So,到底如何能够通过一场工作坊便产出“未来车”这样的概念产品?有两大问题是每一个参与者都一直在思考以及探索的。
问题一:从何处寻找未来产品可能的新机会?
未来车作为一个概念产品,可不是凭空而出的,因为它需要去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待,丰富和增加用户的生活体验。
那么,应从何处寻找未来车可能的产品机会才能达到以上目的?
我们的答案是,锁定目标人群,从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中挖掘新的产品机会。
相较于已开始“老去的”70后与80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工作生活的需要,90后必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车的主要消费群体。
未来的车主男和车主女↓
锁定目标群体后,研究该群体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才是挖掘新产品机会的王道!
我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画给你们看↓
你可能觉得,一只90后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但是,如果是一大波90后呢,那就能让大家窥见这个群体整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特征了呢。
零点的研究猿们在workshop之前通过各种渠道,“无所不用其极”地接触了大量90后,然后发现——这个人群内竟然有3个小团体!
90后小团体们和他们的价值诉求↓
热爱工作,也追求诗和远方
90后小贩儿,用心经营独一无二的自己
不靠天不靠地,拼的是智商和努力
如此细致的研究人群,其实道理并不难懂,只有了解了这群人生活是什么样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才能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需要车,为什么需要车,需要车来做什么,车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问题二:如何缩小概念设计与市场的距离?
既然是未来的车,那距离产品生产与投放还是存在很长的一段距离的,至少时间距离都是很长的。
但是,即使不能立即投产,缩小概念设计与难以预料的市场之间的差距,仍然是必须去思考的难题。
这方面,年轻人总是很有办法,他们,用“故事版情境法”来努力解决这个难题。
魔力四射的故事版情境法,你们感受下↓
在可能的使用情境中挖掘用户的需求,并将需求转化为对应的设计元素。突然感觉,概念设计不是那么天马行空、不接地气了呢。
产品陈述的时候,附上故事版,产品一下子就灵气了起来。
有想法的90后们↓
傍晚时分,太阳西落,街道车水马龙,行人匆匆。只有下图这些姿势扭曲的人们知道,他们,为人到青年的90后群体,设计出了多款专属于这个群体的未来车。
愿年轻的90后们,多年后能像那些《回到未来》的铁杆歪果影迷一样,为曾经的设计而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