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帝陵汉前少帝北乡侯刘懿墓
东汉前少帝刘懿史书记载不多,延光四年(125年),汉安帝去世,阎太后为把持朝政,以达自己的政治目的,在其兄阎显支持下,迎立刘懿为帝。刘懿是济北惠王刘寿的儿子,汉章帝之孙,汉和帝之侄,东汉第七位皇帝。是太后阎姬为了自身利益,在阎显支持下,被扶持起来的傀儡皇帝,少帝在位时,阎显兄弟把持朝政独揽大权,做傀儡皇帝的刘懿并无建树,因此后世史学家并不将刘懿计入东汉皇帝之列,但是刘懿必定是做过皇帝的君王,不承认但也不能抹杀,只能是读史者对这段历史比较尴尬而已。
可是天公对阎姬并不作美,早早就粉碎了太后阎姬的春秋大梦,可怜少帝刘懿活得时间太短在位仅7个月就因病去世,也就做了206天的皇帝,于公元125年十月辛亥日病死。太后扶持起来的筹码也随之轰然倒地,此时阎氏想要再找一个宗室的成员立为皇帝,可是时间并没有给阎氏这个机会,忠心皇室的宦官早就将汉安帝的儿子济阴王刘保接了回来拥立即皇帝位,是为汉顺帝。汉顺帝继位后因阎氏名义上毕竟是皇后,因此并未对她下手,刘保只是将她弄到了皇宫外的离宫居住,而她的家人却全都被流放边域为奴了。
汉顺帝刘保不管怎么说都还算是个不记仇和做事不毒辣的皇帝,即位后以诸侯王的礼仪将刘懿下葬,号北乡侯墓,具体埋葬地点历代史记多记北乡侯刘懿早卒陵墓不详,《帝王世纪》等也均无记载。直到近期洛阳的东汉墓葬大考察才基本推测确定了前少帝刘懿墓,那就是位于二汉冢南侧的三汉冢,真是给人以意外的惊喜。
2003年后考古队对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进行了考古勘探,大汉冢、二汉冢均为直径超过130米以上的大墓,并且墓葬为长斜坡墓道“甲”字形明券墓,而三汉冢(M560)封土直径84米,墓葬形制为明券双横室墓,墓葬规格低于前两座帝陵,但是三汉冢也是修建在帝陵区内显赫位置,即大汉冢和二汉冢向南延伸的轴线上,很明显是一座减制帝陵。据考古队推测三汉冢其位于安帝恭陵南面,最有可能就是承继安帝帝位、且与安帝同辈的旁系短命少帝刘懿的陵墓。
三汉冢封土保存完整,因为其和大汉冢成为一条中轴线内,因此历代史家都认为它就是一座帝陵,清代洛阳县令龚松林曾遍访洛阳周边帝陵,他将三汉冢考证为汉和帝慎陵,并立“汉和帝慎陵”石碑一通。82年以后考古又推测“三汉冢”应为汉冲帝刘炳怀陵,这一观点也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2005年在现三汉冢前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记;“汉冲帝陵”。算是官方认可了这一结果。直道2018年才算根据探测结果给出前少帝墓这一说法。
同样我从二汉冢就几分钟来到三汉冢,早期三汉冢也是用铁丝网围挡,不让进去,这次我直接驱车来到陵墓的最南侧。并无铁丝网保护,随便就可进入,但是大雨依然,有了前面的经验。这次也就放弃探寻三汉冢的打算。到不是我不肯用功,必定这里我17年来过,也登顶三汉冢陵顶,所以登顶三汉冢的欲望并不强,再且大风大雨很难行走,所以我依然是远处拍照,等待下次在来探访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