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最后一课
标题党了一回,这不是我的最后一课。
但如果你还有兴趣的话,请接着往下看。
本周我们花了2节课的时间学习了世界名篇——《最后一课》,文章体现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以及面对国土被敌人割让时的悲痛,学生们都深有感触,那我们不禁要问(当然这个问题主要是我在问),是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让小说有了如此强烈的感染力?
通过课堂上的交流,我们发觉“小孩子的叙述视角”这一切入角度使整个文章的内容变得更真诚也更容易打动人。
由此,我们发觉,在写作一篇文章时,选择恰当的写作角度会让文章增色不少。
碰巧的是,《作业本》出了一道相应的练习题,希望学生通过改写《最后一课》的叙述视角从而明白叙述视角对于文章写作的重要作用。
于是,我也决定试试,看看从文中韩麦尔先生这一成年人的角度出发,我会写出怎样的《最后一课》(片段)。
于是有了下述文章,欢迎各位拍砖。
我改写的是24~29段,课文原文如下: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改写后的文章如下:
缓缓地,教堂的钟敲了12下,钟声在我的耳膜里发出回响,将我从令人恍惚的课堂中拉回现实,我很想拖堂,但是普鲁士兵操练的号声又是那么的无情,生生地将我的课堂打断——他们已经收操了,即将来驱逐我们这些可怜的人。
一想到孩子们今后再也不能学德语了,我感到无比的揪心,我知道我的脸色一定很难看,我甚至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上在微微地冒着虚汗,但是作为教师,我一定要让这最后一课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我的朋友们啊,我——我——”我想说些安慰大家的话,但是我的喉头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我只能大口地往嘴里吸气,却无法再吐出一个字。
已经无法说话,但我不能让孩子们的心中只有绝望,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将来一定能够重新崛起,我相信语言是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孩子们,你们一定不能忘记我们祖国的语言啊!
我缓缓地走到黑板前,转过了身,使出全身的力量(那一瞬间,我竟忽然感觉手中粉笔的质量真好)在黑板上写下了3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孩子们,你们走吧。你们的老师已说不出话,但是放学了,以后我们再也不能见面了。你们走吧。
我无奈地摆动着双手,让学生离开。
我知道那一刻,我就像一棵在荒原中飘摇的枯草。
PS:哎,字还是那么不羁!
△要忍住,我很悲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