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6大名著为啥变成了“四大名著”?另外两部叫什么名字?

众所周知,我国有四大名著,分别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

这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难分高低,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不过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建国前存在着六大名著的说法,那么六大名著为啥会变成了“四大名著”?

在清朝末年,文学界的作家们将影响极深的六本著作称为六大名著。而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国家为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鼓励所有人都学习,决定选出一些优秀而且质量较高且有代表意义的作品。

不容置疑,六大名著自然是首当其冲,不过由于是国家发行,要考虑到销量以及在公众的受欢迎程度,所以决定限制数量而提高质量,最后只定了现在大家看到的四大名著。那么另外两部叫什么名字呢?

1、《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一经问世,就风行天下,翻刻本竞相出现,瞬间成为小说中的畅销书。该书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抨击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2、《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后人评价非常高,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许多人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以和许多世界大作相提并论。

这本书过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或许是因为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希望培养出来的人都能阳光一点,所以淘汰掉了这本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