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多样化的涵义
课程多样化是当下学校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和目标。那么,什么是课程多样化呢?
课程多样化是相对于单一的、国家统一课程而言的,是根据我国不同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围绕教育目的所形成的课程的多种目标、多种内容、多种组织形式、多种实施方式和评价方式等。其中心理念是突出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个别化,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多样化的课程具有多元性、选择性、灵活性、适应性、人本性和整体性等特征。这些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的特征也只有在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中才能真正地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中去。
课程的多元性有两方面的重要含义。一是课程建设和开发的权力主体多元化。在教育政策层面上,国家,地方、学校成为课程开发的三大主体;在学校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实践层面,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成为课程建设和开发的主体。二是在课程建设和开发的过程中,对多元文化和多样需求,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包容,形成一种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多元文化自觉。对普遍性的公共知识,地方知识,甚至个人的体验性知识给予同样的尊重,并纳入到课程知识体系中,形成完整的课程内容。
课程的选择性是指在课程体系中增加选修课程的比重,把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把课程的开发权交给教师,把课程的设置权交给学校,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人生发展规划,自主地选择选修课程,在国家规定的统一的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的个人课表。
课程的灵活性表现为,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和办学特色,构建基于地方文化,基于学校特色,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发展需求,自主决定选修课程的选择,并且学习的方式和时间也可以灵活,可以跨班、跨年级、跨校选课;还可以实行弹性学制,可缩短,也可以适当延长学习年限,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课程的适应性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通过多元、选择、灵活性来保证课程充分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二是学校在课程建设和开发中,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容纳地方知识,吸纳知识的最新发展成果,让课程成为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是,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变化。
课程的人本性强调的是课程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程的多样化旨在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权利,满足学生合理的发展诉求。在课程建设实践中要努力践行师生平等、教育公平的理念,给予学生知识选择的权利,追求科学理性和弘扬人文精神并举,实现科技与人文在课程中的完美结合。
课程的整体性一是指学校课程多样化建设要统筹考虑学生的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以学生的素质全面提升、和谐发展为目标;二是指学校课程多样化建设中对国家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学校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学生发展的诉求、具体的课程目标等要统筹考虑,并力争统一于课程体系中;三是指学校课程式样化建设实践中,对课程愿景、课程规划、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工作环节要统筹考虑,形成一个内在逻辑统一的实践系统,以达成系统优化的教育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