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书架上的神明5
作者理查德.尼斯贝特被彭凯平教授誉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家。
我曾阅读过他写的另一本书《思维版图》,谈论的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1990年,我有幸成为尼斯贝特教授的学生,开始进行文化与认知领域的研究。我清楚地记得在他的办公室,我们在密西拫大学的记事本上,随手写下东西方文化差异对人类11个思维工具的影响。我们从研究人的归因过程开始,再到归类和概念形成,然后是决策和判断,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证明了其中十个假设是正确的。
唯一没有能够得到实证的反而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提出的东方人喜欢演绎,西方人喜欢归纳的假设。
---彭凯平 《活着的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家》
作者著述颇丰,翻译成中文的有三本,我想都应该放在我的书架上,奉为神明,认真研读:
回到今天推荐的这本书:
《逻辑思维:拥有智慧思考的工具》
这本书可以在线阅读,甚至可以下载:
http://www.20dcr.com/book/yongyouzhihuisikaodegongju/
搜狐还有一网页总结了书中给出的9个逻辑测试:
https://www.sohu.com/a/202196114_186188
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看看,最后文中这样作结:
好啦,现在的你,可能已经意识到,我们自以为的理性和正确,其实隐藏了很多思维漏洞。如果能搞清楚上面几道题的思维误区,那么我们在判断的过程中可能会少犯一些错误。
请留心偶然性刺激。那些偶然的、看似不相关的感觉和认知,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行为,即使我们并不知道那些影响因素到底是什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偶然性刺激和看似不相关的因素,会提升我们在许多不同情境下对所遇到的一些事、一些人的判断的准确性,如果这个判断重要的话。
请保持警惕,避免受到启发法的影响。各类事物、事件之间的相似性会误导你的判断。请记住,在任何情况下,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的评估,常会受到它跳入你脑海中的难易程度的影响。
在《逻辑思维:拥有智慧思考的工具》中,你将会读到许多概念和原则,它们会有效地帮助你避免一些在推理过程中会犯的错误。
-----引自《逻辑能力测试》
这本书我读了序言,浏览了目录,让我最感兴趣的是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的几个问题以及给出的一个洞见。
花12美元买了一张电影票,但是在观影一个半小时之后,你失望地发现影片极其无聊乏味。此刻,你应该坚持留在影院,还是立即离开呢?
我觉得标准答案是离开,因为沉没成本不是成本,继续看下去会进一步浪费时间,有害无利。但实际中,很可能会说来都来了,看都看了这么久,就看到结尾吧,好歹知道结尾,万一有反转呢?
你投资了两只股票,其中一只在过去几年一直表现极佳,不断上涨,另一只则让你遭受了微小的损失。眼下你需要一些钱,不得不抛售其中一只股票。你是会卖掉那只成功的股票,以避免被套牢在那只失败股票带来的确定损失里;还是会卖掉失败的股票,并寄望于那只成功的股票会继续表现良好,让你赚到更多的钱呢?
我觉得标准答案是卖掉亏损的股票,保留上涨的股票。我看《股票大作手》总结的经验中提到过。但现实中,处理基金的时候,我建议我妻子的是相反的操作。
你必须在求职的两个候选人之间做出抉择。候选人A比候选人B的工作经验丰富,也有更强的推荐人。然而在面试中,候选人B表现得更出彩,也更具活力。你会雇用哪一位呢?
我觉得标准答案是选A,因为其优势需要付出的成本更大,更难以作假,所谓日久见人心,而B的表现完全可以归功于准备充分,善于表演。但实际中,也许我会更相信自己的眼光,更愿意眼见为实。
你是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有好几位女性应聘者写邮件给你,抱怨公司录用了实力不如她们的男性应聘者,而拒绝了她们的申请。你如何调查在招聘过程中是否真的存在性别歧视问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我想如果我遇到这个问题,我会询问招聘流程中评价的标准,看主观评议占据的比例,看录取的性别比例是否失衡。
《时代》杂志最近的一篇报道指出,父母不应该试图控制孩子摄入的食物,因为如果父母这样做,他们的孩子可能会超重。你发现这个论断中的疑点了吗?
我觉得这个论断的疑点是对于父母控制的误解,认为父母控制的方式是逼迫孩子吃得更多,更不健康,这样孩子当然会超重。但控制的另一方面是让孩子饮食更均衡,少吃垃圾时评。
那些每天小酌一两杯的人比其他人面临的心血管方面的问题少。如果你先前只习惯略抿一两口酒,现在你会喝上一两杯吗?如果之前不喝够三五杯酒便不过瘾,现在你会少喝一些吗?
据我所知,现在的研究表明只要沾酒精,就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如果我先前习惯略抿一两口酒,不会喝上一两杯;如果之前不喝够三五杯酒便不过瘾,现在会少喝一些。
我认识上就觉得喝酒不利于健康。我自己也不喝酒,而这个反事实思考,大概说的是人对于同样的实验结果会做不同的归因,喝的少的归因于饮酒节制,喝酒多的归因于酒的养生作用吧!
-------------------
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中,我意识到常常我生活中的应对与理性的判断是冲突的。
也许这就是要阅读这本书,提醒自己克服日常生活的冲动与直觉,而坚定地按经过实证检验的理性方案行动。
作者在序言中提出的一个洞见是:
逻辑思维与某些知识框架有关,这些知识框架可以学习并运用于实践!
事实上,人们在大学里修读的课程的确会影响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并且程度极深。逻辑法则、统计原理(例如大数定律和趋均数回归)、科学方法论的一些原则(例如在进行因果推断时如何设计控制组)、古典经济学理论、决策论的概念,以上种种都会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推理判断。
教给人们大数定律的概念,可以让他们明白在对某个事物或某个人做出准确判断时需要多少证据支持。
教会人们利用经济学原理规避机会成本,可以让他们更有效地利用时间。
这些推理的原则应当被更充分地使用,人们也能更好地掌握。
关键有两点,
一是明确思考的工具和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之间的关联,从而学习如何搭建出整个事件的框架;
二是学习如何把思考的工具落到实处,应用它解决问题。
书中序言承诺:
当你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你便会拥有一个认知工具箱帮你有效思考这些问题,当然更重要的是,它会让你的思维方式焕然一新,决然不同于从前。
这些工具包括科学家在多个领域中发展总结出的100多个概念、原则、推理的规则,它们多见于心理学和经济学领域,当然统计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也贡献不小。
有时候,基于常识去解决问题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和不当的行为。这本书所介绍的概念会向你展示如何有效地思考和行动。
推荐你也了解这些认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