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自古逢秋悲寂寥”,秋日里,不少文士文士以秋风或木叶为笔,涂抹着自己或浓或淡的心事,留下了亘古千古的诗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碧云天,黄叶地”“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秋意氤氲在文字里,跨越千载迤逦而来。但秋也有生命纯美的境界和充满活力的欣喜。“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战地黄花分外香”……何不引导学生细细感受自然,用诗歌畅叙幽情,表达成长的种种况味?在这中秋和国庆装了满怀的双节期间,我们重磅发布了“秋日絮语”主题学生诗歌佳作,详见——反响强烈,读者对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学生之诗情及文采盛赞有加。今天,发布其姊妹篇“秋日絮语”主题学生散文佳作三篇。
以秋之名,映吾之境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三(18)班 安佳宁
秋天的风从往年吹来,裹挟着杜甫抱茅入竹的叹息,苏轼共赏婵娟的期愿,张籍欲作家书的万重意,纳兰性德的一往情深深几许……诗人的心中总有那么几件唏嘘叹惋之事:赐金放还,一贬再贬,妻离子散,国破家亡。诗人的诗中也总有那么几首悲秋之诗,缠绵了千年的愁思。
现代人视角里的秋天是相机里“冷调”的滤镜,太阳势力的褪去助长冷色来袭,它苍白湛蓝透气的天,淡化青翠欲滴的树,它与忍辱负重了整个夏天的细小尘砾一起,给世界戴上一副高冷的面具,使环境与人形成了一道隔膜,这隔膜便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引起一众苦难者的呻吟。
秋天的苦应由真正的感同身受者来诉。于我而言,我不曾经历过李清照的颠沛流离遇人不淑,我读不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沉重;我不曾流过秋瑾流过的血,我也叹不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哀怒。我不曾贬黄州,不得志;我不曾失发妻,催断肠;我也不曾老将至,荒唐生……读着他们的愁,我终究不能感同身受,于是只好保持沉默,保留对苦难者苦难的尊重。可我又好像明白一点火花,脑内开始孕育风暴、穿旅宇宙、穷究哲理、回溯往事,最终归于时代的隔膜,美狄亚将匕首没入痴人胸膛,伴随着这场滔天大梦虚伪睡去。
谁敢说没有某些瞬间的不安和消沉想将它归咎于人生失意呢?常有人在其中惶恐,稚嫩或浮躁的灵魂更甚,但实际是,这些高呼的失意原未成形,我们却只顾沉湎在先兆里,感怀至殇。这电光火石间的神往,使我愈发坚定今后对“愁”的敬畏心,不轻染不玷污,不冒犯不滥化。我想,这是对真正苦难者莫大的慰藉。
秋天的热应被所有人感受,毕竟“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而秋正是这样一个包容夏春冬的温柔时节。多少年后,我们会不会也像郁达夫一样,思故乡之秋入骨可惜眉眼不如故……此时正以此为幕的我们,你们,他们,眼中是每正午依旧滚烫的理想,每傍晚依旧绚烂的烟霞和每暮夜伶仃不娉的星子,心中也可以是“来鸿笑去燕,且行且高歌”的豁达,“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情和“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心境吧……
以吾之境,道秋之名。
“自古逢秋悲寂寥”,此话真没说错。自古以来,无论是文人骚客还是平头百姓,彷佛天一凉,那些忧愁的情绪就劈头盖脸地砸下来,在凄凄惨惨戚戚的秋风中瑟缩,孤寂。不过是稍带些凉意的秋风罢了,怎会吹凉七中学子的心?也别忘了此诗还有后半句,“我言秋日胜春朝”。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多将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对比,若说南国之秋清淡,我以为,北方的秋担得起“浓鲜”二字。浓在早早而来的秋意,鲜在天高云淡秋月澄明。与七中相遇,不在盛夏,而在初秋。微凉的秋风抚着我略显闲散的高一生活。捧着热豆浆路过铺满亮金的树人广场,帆布鞋轻踩枯黄的落叶,少女明媚笑颜如烟花一般盛开。绚烂的往事如烟,且让回忆作酒,方能体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135
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湛蓝色的天空下,仁苑前的树叶早已打着旋飘落。哺乳像后金桂飘香,向世人宣告秋意正浓。坤老师亦未放过这可感的秋味,于是乎:秋兴起,六十五生齐赋诗。怎奈纸片单薄抵不住秋风萧瑟,如流沙逝于掌心,终于也都没有了。如今回想,只记一句“故人笑比庭中数,一日秋风一日疏。”如今看着雷锋像边多了落叶,方才醒悟,这已是末了,是我在七中的最后一个秋了。晨起时天还未亮,昨夜的路灯仍映着几方学子。蝉鸣渐消,偶有秋雁南归掠过天空。晌午仍明媚,几缕秋风平添秋意。悦耳的铃声后,踏上洒满星子的归途。比肩两人,足矣。回望渐渐安静下来的教学楼,忽然忆起“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我与七中相遇不过三载,却能埋在心底一生。绚烂多姿的年龄遇上可爱的人儿,碰撞出的火花都带着甜味。秋天逢着离别,悲凉之情溢满心间。山山水水,细细相逢;离愁别恨,认真告别。正如书上说:“一路成长,一路告别,反反复复的擦肩而过。圆缺无常,八风凛冽,少有永恒,只有永别。”这凛冽的成长滋味像极了这凛冽的秋, 独立在秋风中,望着飘飞的黄叶,我饮下这酽酽的秋意和离愁。
说秋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三(18)班 褚珂言
每谈到秋天,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小学学到的所谓“秋高气爽”,脑海中即刻浮现出一片莽原,灰黄的草和几棵招摇的、火红的枫树的景象,下一秒又吟诵出“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词句。
这是最初的印象,单薄却深刻。而关于“秋”,倒是有更多值得探索、玩味的东西。
所有意象中,我最常说的是天气。而秋日的天气,无论阴晴,都自有其特色。
如果说春天的晴是明媚的,夏天的晴是明快的,冬天的晴是明艳的,那么秋天的晴就是明朗的,不似春天的娇软,不像夏天的热烈,不如冬天的温煦,但有着少年人的爽朗干脆,也有着刀光剑影的刚硬——不然,边塞诗词为何大多在秋天写就?
秋天的雨是我最喜欢的。按地理书上讲,冷锋形成锋后雨,雨后气温下降——诸如此类,少了点文人的气息。我总是在想,天也在为生命的消散而悲哀吧。于是撑起伞,推开门,去接天空的泪水,去踏入一个又一个的水坑,去感受秋天那微冷而不凛冽的凉意。秋天的雨通常不会持续太久,哗啦哗啦地,像极了秋天的性子——干脆利索。下雨前时常能感受到不安分的风,吹起翻新的泥土混着枯枝败叶的气息,此时心中总会隐隐有些期待,充满着混杂了一点悲伤的幸福感。
动物们开始为入冬做准备,校园的梧桐树叶也开始卷曲,干枯,凋落,使我莫名想到了李白的“朝如青丝暮成雪”。每到周六,我都会避开人潮,晚点回家,这样便可以毫不顾忌地踩在被环卫工人扫到路两边的枯叶上,踱步高歌,甚至忽而起舞,感受生活中少有的自在。记得初中的篮球场边种着一圈的银杏。到了秋天,银杏叶落,在橘黄色的路灯下,多了些无法言述的意境。秋天的花开,秋天的霞落,秋天的深处飘来一阵阵熟悉的、带着色彩的气息。人们常常赞扬秋天的菊的高洁,而我却独爱桂的典雅。在课本中,除了《摇桂花》的乐趣,一句“三秋桂子”也令人心驰神往。幸运的是,在我的初中和高中都有一树一树的桂花,在那短暂的几天散发着动人的香气,不争不抢,只是随风,却沁人心脾,给人以安然与祥和。桂花被雨打落时有一种无力的凄美感,可雨中若有若无的、最后的气息也算是一种慰藉吧。秋天的晚霞——大概是因为空气湿度不够——总显得没有夏天浓郁,但依旧有惊艳的美。丝丝缕缕都带着灵动的姿态,随意散漫又似乎安排好了一样的,形成一幅幅变幻莫测的画。时间消散,霞光黯淡,黑暗渐渐吞噬了世界,叫人心生惶恐。除了进化过程中还未褪去的、本能的恐惧,大概还有对即将逝去的“今日”的无限遗憾和感慨吧。只有秋天有五彩斑斓的味道。从苏轼一句“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到丰子恺回忆父亲酌酒时食蟹的乐趣,都令人想起那只有深秋时节才能品到的佳肴。秋天的汤最是缤纷,排骨猪脚老母鸡,莲藕冬瓜茶树菇,鲫鱼猪肚棒子骨,香菇莲子酸萝卜……每到周末,厨房飘来的气息是唯一能唤醒我的“闹铃”。春夏炖的汤不如秋天口感厚重,冬天又已错过了食物口感最饱满的时候,唯秋天的汤能真正攥住人的胃。海子在春天面朝大海,食指在夏天写下相信未来,顾城在冬天走过黄土的尘埃,北岛在秋天,张望着枫叶和星星,也抒发着对某一个人的感怀。一个人的时光总是少了些亮眼的颜色,可一个人的生活,能品出更丰富的滋味。秋天太短,像是夏天和冬天商量好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只是偏偏秋的短暂,更让人念念不忘。走过深深浅浅的岁月,在平淡的生活里找一点甜,添一点苦,随意而坚定地向前走,也算是不枉此生了吧。彳亍在秋色里,我细嗅着秋的每一点味道,我爱极了这秋,这独一无二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