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第一社火”潞城贾村迎神赛社精彩上演

5月15日(农历四月初四)上午10时许,在长治市潞城区贾村的乡村古道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上百人的文艺队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主神庆寿,百神共祀。全村老少齐动员,周边村落全发动,乐户吹奏、晃杠、抬挌齐上阵,祭礼、娱乐和民间戏曲艺术相结合。来自各村的表演者们手拿道具、头戴面具、身着盛装,被专家、学者们誉为“华北第一社火”的迎神赛社活动在这里精彩的上演。让前来观礼祈福的民众大饱眼福,与前些年相比今年的节目更加丰富多彩。

被誉为中国赛社文化的“活化石

潞城贾村有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其特有的迎神赛社文化源远流长,它表达了远古先民对土地神灵的崇拜,迎神赛社活动是我国民间自发形成的一种迎神祭祀的活动,它是山西乃至整个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民间活动。迎神赛社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最早可追朔到商周时期,是人们在春季向神灵祈求丰收而举行的大型祭祀活动。是上党地区赛社遗存的典型,也是宋元以来赛社文化的缩影,明清时期迎神赛社在晋东南上党地区一度极为盛行,被专家学者誉为“华北第一社火”、研究中国赛社文化的“活化石”。 2006年6月,贾村迎神赛社及其相关的戏剧活动被列入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迎神赛社活动已逐渐成为群众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回归,也成为一项固定的民众娱乐活动,为上党大地民众带来了无限乐趣。

展开剩余87%

神秘与古朴的迎神赛社文化,历经千年风雨,散发着浓郁的古朴气息和独特魅力,贾村的迎神赛社文化延续至今,已逐渐成为当地百姓,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回归,它承载着乡村振兴、精神文明等,重要文化信息,为生长于斯的民众带来了无限乐趣。

迎神赛社活动要进行三天

山西晚报记者在贾村迎神赛社活动现场看到,整个活动基本是仿照宋时皇家帝王“圣节”寿宴的礼制,祭祀场面气派宏大,礼仪规矩繁缛冗沓,百余人的祭祀队伍各司其职,按部就班。不仅为主神碧霞元君庆寿,还要邀请百神共祀。首先由西流村的乐户敲锣打鼓吹奏乐曲引领着祭祀的队伍,因为西流村的乐户吹奏的是道教音乐,玉皇、碧霞元君都是道教中的神仙。乐队后面是銮驾仪仗队。銮驾仪仗队全由本村的青壮年男子组成,一律古装古束,手举五色旗、打道牌、金鈲、斧钺等兵器。举着大、小华盖伞的是本村的青年女子。后面是两乘大轿,轿内分别坐着玉皇爷和碧霞元君的神像。轿后紧跟着马匹、晃杠队,然后是香客队伍。

迎神赛社仪式在碧霞宫内举行,烧香磕头后,浩浩荡荡地走出宫门。一路燃放鞭炮,沿着村子的东、西、南、北古道转一圈,然后到村中表演赛社节目。迎神赛社活动要进行三天,敬神的供品十分丰富,水煮、油炸、笼蒸俱全。供品为麻花、散子、寿桃和各色面塑。在这三天的祭祀活动中,村中搭起大舞台,请来著名的戏班子和乐户唱戏吹打。迎神赛社的过程就像一个走街窜巷,流动的表演群体。演员与观众融为一体,演出气氛高潮迭起。表演者和观看者相互追逐,整个村镇有多大,戏台就有多大。

在赛社中表演队戏是整个供盏礼仪中的精彩环节。表演队戏多由队舞变化而来,不仅要装扮各种人物,还添加历史故事、或传说故事;故事内容多是前行执“戏竹”者在一边讲说,也有由装扮的人物简单念诵。所表演的杂剧皆为赞体,一般是从唐宋“诗话”或“词话”借鉴或演变而来的,锣鼓击节,顺口诵唱。至今,民间遗存有古本《大会垓》《虎牢关》等。“院本”由唐宋时流行的“弄参军”形式演化而来,皆为调笑、插科打诨式的说白,今遗存《闹五更》《土地堂》等口授传本,以及《老王借担杖》等一些片断。

赛社的音乐以上党吹打乐为主,乐曲分为单曲和套曲。单曲有《迎仙客》《欢倾怀》《寿南山》《朝天子》《普天乐》等,套曲有《太平鼓》《寿宴鼓》《十样锦》等。乐器分粗细两类,粗乐有大锣、大鼓、大夹板、大唢呐、铙钹、手锣等,细乐有唢呐、笙、横笛、挎鼓、小镲等。

从贾村庙会上赛社队伍乐户与武戏表演的服饰和许多道具来看,都体现了民间传统工艺的粗犷品格与精美技艺以及民间百姓的狂欢心理。乐户穿戴的服饰样式比较特殊,是头戴七折八扣小帽,箍以额翼(又称花抿),上插雉尾,象征翼星崇拜;身穿前短后长的“龙褂”,从前面看似马褂,从后面看又像长袍;或穿有领无袖的“开氅”。演武戏的衣饰类似龙褂,腿前加战袍式贴片,腰系特制的“疙瘩带”。扮演“前行”者戴展角幞头,着红蟒乌靴,手执“戏竹”,仿佛宋代“参军色执竹竿拂子”。队戏舞蹈时,要戴仿古傩舞的面具,其形态是上党地区最常见的大头和尚、寿星、八仙、钟馗、监斋神、猿猴等。整个祭祀队伍的道具各有其名,制作工艺非常精细。

赛社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插祭”,也叫“面祭”或“花祭”,它既是赛社神场的布置设施,又是特别的祭祀用品,用面片雕镂、油炸,然后经过巧妙扎结,组成一个高宽如墙、状似层楼的面塑建筑,每层之间还插塑故事人物。这种奇异的面塑工艺,精细而古朴,实属罕见,堪称上党民间的赛社绝活。

贾村缘何修建“碧霞宫”

潞城贾村村中古庙颇多,其中规模最大,最有名的要数“碧霞宫”。“碧霞宫”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明清两代均有修葺。碧霞宫供奉的是“碧霞元君”,即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母”。关于碧霞元君的身份,传说众多,说法不一。一说其为黄帝所遣的玉女。《玉女考》和《瑶池记》中说:黄帝建岱岳寺观时,曾预先派遣了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之中的修仙得道者。一说其为华山玉女。又一说其乃泰山神之女。明代王之纲的《玉女传》中写道:“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还有一说,其为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的女儿,名叫“叶玉”,貌端而生性聪颖。其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礼尝西王母。十四岁入山,得仙人指教,在天空山黄花洞修炼。天空山即泰山,山顶有池,即玉女池,池旁有玉女石像。汉代与晋代就有泰山女神的故事。众多的史料中均有泰山女神的记载。北宋真宗时,其东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乃玉女也 。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命名为“昭真祠”,并派使者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明朝时,“昭真寺”更名为“灵应宫”,后扩建,增大规模,称“碧霞宫”赐号“碧霞元君”。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生灵,灵应九州,统帅岳府神兵,明察人间善恶,故尊其为重要神灵,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女神之一。为什么在远离泰山有千里之遥的山西省潞城区的贾村也修建了碧霞宫了呢?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呢。

传说,古时候潞城贾村有一位商贾,到齐鲁经商,曾游览了泰山,在碧霞元君祠焚香虔诚祈祷,求碧霞元君保佑自己生意兴隆。后来,他果然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于是,他便和本村社首讲了此番经历,并建议在本村修建一座碧霞宫,在宫内塑起碧霞元君神像,让乡人敬奉,以求保佑乡人们的婚姻、生子、农耕、生意诸方面顺利,美满,兴盛。于是,便在村里修建了这座碧霞宫。农历的四月初四,是贾村的古庙会,碧霞宫便是“迎神赛社”活动的主要场所。

一位八旬老人的“赛社”情结

在潞城提起贾村迎神赛社无人不知,而说起与贾村赛社有关的人物,今年已85岁的杜同海更是家喻户晓。

说起贾村赛社,杜同海老人便会滔滔不绝,看得出,他为挖掘、整理和恢复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和感情。当初开始整理、恢复赛社活动,杜同海只是凭着一个朴素的理念,就是不能让祖宗留下的东西在今人手中失传,所以从1981年起,老杜就开始了对民间赛社的系统恢复。由于贾村赛社从1944年中断,几十年来,当年参加办赛的一批老艺人相继去世,老杜克服重重困难,和一些学术机构或研究者一起从民间搜集、收购到一些文字、实物和口头资料。为了不让古俗遗失,上世纪90年代,杜同海和村中几位老人共同出资将破败的庙宇进行了修缮,并于1997年组织了二月二“仿古大赛”恢复活动。

“我记得修庙时出了一万元,那个年代村里'万元户’很少的,不是我家多有钱,就是热爱。”杜同海回忆说,多年来,他一直自筹经费四处奔波,呼吁人们关注上党赛社。2006年举办的“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外众多民间文化研究者的关注,让他们领略了中国民间文化的博大和精深。

如今,杜同海老人吸取了上党地区民间文化的精华,对迎神赛社活动以古为今用的原则进行了筛选和深化,使这一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更加完美。据不完全统计,30余年来,杜同海老人收集的赛社资料上至明万历,下至民国年间,各种图谱、曲谱、脸谱、道具、音像资料等不计其数。2011年,在75岁高龄时,他又著书立说,编辑出版了百余万字的《上党赛社》著作,对赛社活动中传统戏剧、曲牌等进行了整理总结。

鉴于杜同海对贾村赛社文化做出的卓越贡献,2008年他被确定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9年被评为“山西省十大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时,贾村被评为“民间文化保护先进村”。

“礼由先秦乐沿唐宋春祈秋报乃赛社,歌于金元舞至明清民俗伎艺皆文化。”杜同海用此幅对联概括赛社的丰富文化内涵。他说,上党地区的民间赛社,直承唐宋,明清不绝,大体传承宋元时的基本特征,是研究赛社文化的“活化石”。

“我年纪越来越大,抢救工作迫在眉睫!作为非遗传承人,我申请了50万元的非遗保护资金。今年我们要把它数字化,记录下来。”杜同海老人说,“春祈风调雨顺,秋报五谷丰登”的赛社文化,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展现民俗文化凝聚力有重要作用。

“历史总要延续,我的任务就是要把长治民间社火文化挖掘出来,弘扬它、传承它,不能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淀在历史的遗忘中。”杜同海就这样守护着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嗅到了远古的气息,让今人与前人心灵相通。

山西晚报记者 张文举

(0)

相关推荐

  • 贾村

    大美乡村之--贾村 磐溪钓叟2021-01-06 06:10:10 在长治市潞城区至今流传着这样一段民谣,是这样说的: 铜崇道,铁贾村,珍珠玛瑙翟店村,糠打一座城五里厚,还有二十四里焉有桥,不知狮猴有 ...

  • 贾村赛社

    长治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保存了许多悠久的民俗事象与活动,流传久远的贾村赛社便是其中之一.作为留存至今的内容最丰富.形态最完整.历史意蕴最明晰的社火活动,贾村赛社被誉为"华北民间第一社 ...

  • 潞城贾村迎神赛社

    -潞城贾村迎神赛社 2019-02-17 06:54 迎神赛社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是人们在春季向神灵祈求丰收而举行的大型祭祀活动.明清时期迎神赛社在晋东南上党地区一度极为盛行.潞 ...

  • 历史文化古村落——道太乡锦安村迎神文化节

    7月19日,农历六月初四,历史文化古村落--龙泉市道太乡锦安村一年一度的迎神文化节隆重举行,传承数百年的传统节日吸引四面八方的来客前来祈福. 道太乡锦安村,地处龙.松交界处,海拔800多米,距离市区6 ...

  • 贾向国先生巨作:华北第一金寿石,你知道在咱县哪个村吗?

    涉县"万寿碑" 涉县万寿碑,号称"华北第一金寿石". 资料显示,在河南店镇杨庄村,2020年落成,系贾向国先生一大巨作. 碑身高4.2米,加底座高6米,宽3.1 ...

  • 【太行民俗】几副挽联显出华北第一村——更乐村的深厚文化底蕴

    从红街一家丧联看更乐人的环境观 更乐为太行巨村,更乐人的环境意识是怎样的? 从红街一家丧联可见一斑. 灵堂联:别乡亲梦中能见,离儿女遇节才逢. 逝者,以第一人称口吻,"走了",孩子 ...

  • 从几副挽联显出华北第一村——更乐村的深厚文化底蕴

    原创 爱旅游的寒江 文旅太行 2021-5 收录于话题 #山雨合集128 #更乐镇3 从红街一家丧联看更乐人的环境观 更乐为太行巨村,更乐人的环境意识是怎样的? 从红街一家丧联可见一斑. 灵堂联:别乡 ...

  •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河北省---邢台内丘县南赛乡神头村

    神头村历史悠久,有众多的文化资源,是邢文化中最靓丽的一脉文化,体现邢文化的古老浓厚氛围,建村史有2000多年的历史,西周时属邢国,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三家分晋后属赵,内丘神头村是扁鹊的封地,史传赵简 ...

  • 福安赛岐宅里村金氏族人昨日迎神活动

    赛岐宅里村金氏族人昨日迎神活动 作者:金铭坚 春节,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遗留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 ...

  • 2013年云和梯田开犁节崇头镇梅竹十八村祈福迎神民俗活动。

    每年6月初,云和梯田景区举办"云和梯田开犁节"系列民俗活动,内容主要有迎.祭神.炼火.老茶食俗.原生态音乐歌舞等活动.此册84张照片全程记录记实了2013年云和梯田开犁节期间崇头镇 ...

  • 胶东游记:探访莱阳大姚格庄村的“神泉”

    如今的乡镇名称,大多与驻地村相同.但在过去,人们则喜欢使用一些有典故的称呼. 以胶东半岛的莱阳为例,虽然明清时期该县的"乡"范围较大.数量较少,但当时就已经有"迎仙乡&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