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印度旅游的国人,都在肛肠医院团建

当年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上映的时候,被夸爆了。

影片最开始有一段剧情,是姐妹俩为了训练要管控饮食,搓了人生中最后一顿街边脏摊。

她们吃的金黄色的脆球球,就是我第一次见到的印度小吃。

小脆球在电影院的银幕上比本身大了数倍,黑暗中的它有声有色有味。

听到姐妹俩嘱咐“多加辣”,我心想这是什么神仙美食,看得我口水四溢。

我,一个连辣条都不吃的淡口女孩,就这样被印度小吃种下了禁忌的种子。

我怎么也想不到多年后的今天,我会端着国人品尝印度小吃的视频当作减肥餐。

吃印度小吃就是一项极限挑战,而看别人吃印度小吃,你绝对吃不下去饭。

今天推送得晚一点,就怕赶上你的饭点。

乍一看,印度小吃跟国内的脏摊没什么区别;

一个推车,一把锈伞,一口祖传的黝黑大锅。

只是这里没有榨汁机、面条机;

这双黑黝黝的手,就是就是世界上最好用的全功能食品加工器。

只有被阿三亲手抓过的食物,才算被注入灵魂。

喝果汁?那就用手给你挤出来。

吃刨冰?手拿着搓澡巾给你搓出来。

在所有食物面前,阿三的手指不再是手指,是把汤搅热的勺。

手掌也不是手掌,切水果用的案板。

别人摆摊是付出体力,印度店主摆摊直接付出自己的身体。

果肉擦过店主的手汗,汤汁被脱落的表皮组织加料。

你知道水果滋味甘甜,却不知为何在这里吃居然带点咸。

你可能听过印度老哥们左右手如厕和进食的妙用之分,计较这些都是因为没见过提脚上锅台的阿三。

脚底上的黑灰形成一块圆形,提醒你这不是肉垫本色,而是被印度大地所感染的颜色。

黢黑的脚底不只是摆设,也可以下厨招待食客。

即便在印度混迹多年的美食博主见了,也会嘀咕一句“怎么这般不见外”。

也有不开化的游客问过:为什么他们不带一次性手套(脚套)?

印度已经将环保写在了骨子里,这里就是没被工业革命糟粕们污染的处女地。

一次性餐具在这里几乎绝迹,所有饮料都只能用店家提供的玻璃杯。

好心的店主会当你面用恒河水清洗一下,但也不妨碍杯口还留着上一位顾客的唇印。

即使是包装纸也必须是二次利用的,甚至有产地源头可循。

看字迹就能分辨出是店主爸爸的德里早报,还是他儿子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从制作过程看,印度小吃一口就能吃到整个元素周期表,两口下去就能把化学课本和生物课本都被吃掉。

只有过了心理那一关,才可以接受味蕾的洗礼。

在印度无论买什么吃的,最后店主都会问一句要不要玛莎拉。

玛莎拉就是一种香料,印度人吃手抓饭放它,吃水果放它,连恒河水都要兑玛莎拉喝下。

不用担心食物会与玛莎拉互斥,玛莎拉就是调味界的流氓,仿佛在前世就已经住进所有食物的梦乡。

只要加了玛莎拉,啥玩意吃了都是玛莎拉味。

即便是囫囵吞下,只要它与你的舌面有一点点接触,就足够它将你的每一个味蕾炸开。

没人能弄明白,玛莎拉明明被称作“香料”,怎么可以臭得那么复杂。

如果一定要找个词来形容它,那只能动用自己记忆中最恶心的味道来类比。

绿色的酱汁像是经过沼气的锤炼;

光是侵略你的口腔还不够,你原本赖以生存的咽喉,现在就像是一个瘘,那股刺激的气味就这样冲上你的鼻腔。

《摔跤吧爸爸》的主角成年后再次回到街边吃了一次脆球饼。

自从知道脆球饼里面的汤汁就是玛莎拉之后,我就再也无法直视她充满享受的表情。

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想在自己耳边说一句:

好奇什么味是吧?把脸贴近厕所闻闻就知道了。

印度吃播界有一不可逾越的巅峰,尝试过的博主都直接一战封神。

它不经过任何烹制加工,纯绿色无添加,它就是神圣的恒河水。

喝恒河水很简单,直接跳进河里就可以舀起一杯。

只见其中淡淡泛着绿色,还有一些难以辨别的漂浮物。

了解恒河文化的人会告诉你,这里面有全国人民的洗澡水,整个城市下水道排出的污水,还有婆罗门大爷的骨灰。

当地人不会觉得这是污染,他们相信恒河如此神圣可以自我净化,并且依然会用它为客人煮奶茶。

对外来游客来说,来印度旅游就是绝地求生。

搜别的地方旅游攻略,都是说哪里好玩,哪里好吃。

印度旅游攻略只有满满的注意事项;

记得带手纸,记得带泻药,最好带个净水器……

几乎每个来印度的游客都会拉肚子,甚至有个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的,叫“德里肚子”。

就算这样,印度每年依然吸引着无数探险家。

他们如此伟大,为我们揭开了这个世界另一面的神秘面纱。

代价就是献祭了自己,眼看着脸越来越小,头发占屏幕比例越来越大。

拿知名印度先锋美食家刘墉来说,去印度前和去印度后他不能说是毫不相像,也顶多是宛如父子。

但凡印度小吃稍微干净一点,博主们也不至于瘦成这样。

视频是真好看,但看着博主也是真心疼,每条视频评论里都有朋友呼唤他们回国。

国人博主不想遭罪,还可以回家。

但是生在此地的印度本地人,他们没有选择。

刘墉的视频里有个卖椰子的阿姨,坐在一地椰子皮里熟练得削着椰子。

他说印度很少有女人出来工作,她一定是迫不得已才这样的。

印度种姓制度,让一些人生下来社会地位就低贱。

1950年印度就颁布了平权法案,如果遭遇歧视低种姓可以进行举报,违规的高种姓会被罚款。

但是长久以来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人们内心里的歧视直到今天也难以消除。

经济权利还是掌握在高种姓人的手里,只会把最脏、最累、赚得最少的工作分给低种姓来做。

低种姓不可以跟高种姓喝一样的水,甚至因为不能跟高种姓同处一个屋檐下,只能在贫民窟的家中做工。

印度的劳动力很廉价是吧?用歧视换的。

高种姓小孩正学着叫爸爸妈妈,低种姓却要把“你是低贱的”“被你碰过的东西都脏了”当作人生第一课。

从来到人世间的那一刻,低种姓就注定要度过无望的一生,除非有奇迹发生。

印度富豪中有位低种姓女性,名叫Kalpana。

在她的童年里,充满了贫困、歧视和暴力,出嫁后又遭受丈夫和婆家的虐待。

离婚回村的Kalpana饱受羞辱,而这时的她才12岁。

她尝试过自杀,可回望她遭受的待遇,她觉得不服气。

她要证明给全村人看,被当作奴隶的她,到底可以活成什么样子。

Kalpana逃到了大城市,打工数年终于拿到了银行贷款。

她没有像别人一样用这笔钱开个店,而是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城郊的一块地皮。

这时候,印度房地产涨价了,她立刻高价转手获得了经商的第一桶金。

Kalpana就这样凭着自己眼光和胆量,一步步拥有了市值百万美元的矿业公司。

最终实现了阶级跃迁,真的过上了“干净又卫生”的生活。

Kalpana是难得一见的英雄,大多数普通人却活不出现实的桎梏。

他们没有干净的水,没有安定的环境,甚至难找到一份谋生的工作。

只有用这一双手,拼拼凑凑一摊小吃家当。

街边印度小贩身上每一块污渍,都写着“生活所迫”。

这些印度小吃的视频看多了,也很难再有原来猎奇的快感。

他们吃刨冰解暑的时候,会淋上五颜六色的色素,即便那没有任何味道。

就算只有几种有限的水果,也要摆得整齐得装饰一下自己的小吃车。

这些用心生活的痕迹,好像给他们不高的卫生条件蒙上了一层滤镜,让我只看得到勃勃生命力。

勤劳,就是这些人唯一的资本。

活下去,尽量活得有声有色,就是对歧视做出较量。

作者 / 笑我

编辑 / 苏玛丽

视觉 / Richcat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及@刘墉干净又卫生 @峰哥亡命天涯 @大米一米九masala

(0)

相关推荐